第141章 明月染春水
- 通靈嬌妻
- 火木念菲
- 2013字
- 2020-12-03 19:37:55
章軾聽到這里,眼睛為之一亮,表情也變得有些興奮:“梅小姐的意思是,這件化煞氣的寶貝就在我自己的店中?”
“沒錯!藝翰既然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店,店內的藏品有都是傳承而來,必然在經年累月中吸收了章家的氣息和磁場,所以要找到這件寶貝。一定能夠發揮作用。”
章軾站起身把臉轉向了盧鵬說道:“那就帶著若涵到我們的珍寶室去看一看?”
盧鵬點了點頭:“姐,我們藝翰有一間專門的展廳,要不先去那里找一找,看有沒有這樣的寶貝。”
藝術珍品展廳整整占了藝翰二樓的整整一層,這層的建筑基調極為素雅,謙卑和幽靜,不事張揚,藍綠色的琉璃瓦門妹,覆蓋著米黃色的墻壁,內有潔白的玉石欄桿,環繞在青色的臺階四周。
門口一位保安見到幾人,馬上立正鞠躬,畢恭畢敬地喊了聲:“章總好!”
梅若涵隨著章軾和盧鵬走進了展廳,好像走進了一家博物館一樣。這里展覽著古玩玉器,奇石字畫,以及各類工藝品。數以百件的藝術珍品,琳瑯滿目絢麗多姿。
其中有珠寶玉器,高檔陶瓷,紅木家具,還有陶琉工藝品。梅若涵進門就看到了左手展柜邊的一個文人四藝。
章軾講解道,這是香文化的用品。香料中的沉香是指由瑞香科樹木經過刀傷,蟲蛀或者細菌感染傷口所分泌的樹脂,經過長時間結結而成,香氣悠遠高雅,正因為結香困難,取得不易,因此最為珍貴稀有,“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屬于古代的文人四藝。
玩得起沉香的,自然都是些風雅之士,但不是窮酸的文人,而是真正有錢的高雅之士。
章軾在梅若涵的身側,望著這些祖上傳下來的珍寶,神情當中透露出愛和憐惜:“香味的記憶最能鏈接人的情感,從古到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對于香味的追求從來沒有間斷過,這是古人試著從植物花草甚至動物身上尋找香味的原因。”
梅若涵看到白色標牌上寫著天香二字問道:“天香的含義是?”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的《天香傳》,是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所寫的專著,書中記載,沉香自古便為人所用,最早用于祭天禮地的場合,焚沉香禱告,這樣的傳統延續到宋真宗,當時宮中舉辦祭祀典禮寶箱,那時候燒的便是沉香。”
章軾指著展柜內說:“雖然里面的香只有那么一點點,那可是被視為最高等級的沉香。被譽為香中的鉆石。”
梅若涵欣賞完了左邊的展柜,幾人沿著路線向大廳中心走去。她一邊走,一邊開始凝聚靈力。她必須在這個展廳中感受到那塊能起作用的珍品。它一定在這個展廳的某個位置,靜靜地躺著。等待著與梅若涵的見面。
但是這整整一個展廳的寶貝到底是哪一件呢?
梅若涵止住了腳步,微笑著對章軾說道:“章先生,我需要集中精力,邊走邊感受這件寶貝的位置,所以……”
章軾當然也是聰明至極之人,他明白了梅若涵的意思:“好的,那我們就不打擾了。”
說罷,章軾和盧鵬故意放慢了腳步,走在梅若涵的身后。他們保持著兩三步的距離,緩慢地在安靜的展廳中向前走著。
在一個瓷器的展柜前,梅若涵停住了腳步,專柜里擺放著一套精致的彩色瓷器。無論玲瓏剔透,輕盈細致的套盤,還是圓圓胖胖樸素醇厚的碗盞,都那樣生動可愛,楚楚動人。
瓷器的材質和花紋,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了梅若涵的心性,她駐足不前,久久端詳。感受著泥土和清水的結合·釉彩和烈火的升華,雪白的瓷胚上一朵朵一簇簇青花飛揚著,輕舞著,只留下一點點空隙。
而旁邊是一個茶壺,胎骨堅色澤瑩潤,上面側鋒勾勒了玄青色的牡丹露出盈盈笑顏。
產品的旁邊還有一個白色的紙標簽。
上面打印著一首古詩:巧剜明月染春水。冰旋薄冰盛綠云。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僨。
瓷器無語,人也無語,幾乎到了相看兩不厭的境地。
她的光落到了一個磁盤上,看了介紹,梅若涵才知道這是在浮粱瑤里古鎮的產物,這套瓷器,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梅若涵想象著,如果輕輕敲擊,一定是聲如銅磬。
這些瓷器上的釉上藍彩,淡雅柔和繪畫精美。梅若涵以無限喜愛的目光盯著這套瓷器很久,但是她憑著靈力的感知出來,這套瓷器當中,雖然凝聚著一些氣運和信息,但是這些信息還不夠明晰和強大。
如果放在主人的屋里,當做一個旺主之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把它當作一件擋煞的器物恐怕能力還差得遠。
梅若涵繼續向中央走去,這時有個半人高的青銅鼎進入了梅若涵的眼簾。
隨著梅若涵向著這個青銅鼎的展柜走近。她感覺到有一股強大的氣場圍繞在周圍。
她走到近前仔細觀看。這是個大口圓肚整個造型渾厚而凝重的大鼎,飾紋也十分簡潔有力,古雅樸素。梅若涵轉過身去向著章軾開口問道:“章先生,我想了解一下這口青銅鼎。”
章軾醫生急忙走了過來:“梅小姐好眼力,我對這個鼎也非常喜愛,這種鼎上刻的銘文,是32行500字,用的字體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你看非常奇異飛動,氣象渾穆,筆力也特別的圓勁蒼秀,結體方長,是純青銅材質高58厘米,重35公斤。”
梅若涵邊聽邊微微點頭,她的眼睛仔細地盯著銘文。突然,她想起了在尋找附于林俊之身的咒靈時,和施墨非雙雙掉進了咒靈淵,看到旁邊有一塊石頭,上面也刻了一些銘文和圖案。
當時梅若涵看著那些銘文和圖案極為復雜,完全看不懂。現在回想起來,石頭上的銘文和眼前的這青銅鼎上的銘文采用的竟然都是同一種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