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春唬了一跳,忙問:“姑娘怎么了?可是奴婢弄疼了?”
顧云瑤拍了拍聽春手背,滿意道:“沒有,我還得多謝你呢。”
如果不是聽春,顧云瑤都要忘記了。原著中顧硯之前十七年生活凄苦黑暗,即便恢復皇子身份,被接回了宮,過的也是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日子,在他暗無天日的生活中,只有一個人是他唯一的光與熱。
原著女主孟晚霜。
《盛世獨寵》是一本古早言情小說。女主孟晚霜也是當年最流行的小白花女主,柔弱貌美,心地善良,在顧硯之少年時給過他一絲溫暖,讓顧硯之念念不忘,對孟晚霜情根深種。
可以說,原著中,孟晚霜是顧硯之唯一的執念,也是他一生的追求,甚至恢復皇子身份,參與奪嫡,都是為了贏得孟晚霜的芳心。
思及此,顧云瑤呼吸急促。如果她撮合了顧硯之與孟晚霜,幫助顧硯之抱得美人歸,作為男女主角的媒人,如此大的恩德,以往的錯事肯定可以一筆勾銷!
要知道《盛世獨寵》可是本古早小說,虐身虐心肯定少不了,原著中,誤會波折少不了,男女主總是會因為男配女配或者一些小事產生誤會,直到原著結束,才算圓滿。
如果因為她的加入,顧硯之和孟晚霜少些磨難,早早心意相通,她這個最大的功臣,還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當然,她只要顧硯之放她一條活路即可。
顧云瑤心情激動,走到楹窗前,望向窗外沉落的夕陽。
撮合孟晚霜和顧硯之,她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原著中提過,孟晚霜的親哥哥孟晚簫曾受過顧成慎指點,與顧成慎有著師生之誼。
記憶中,顧成慎未去世前,孟家時常與顧家來往走動。只是兩年前顧成慎去世,孟家走動漸漸少了。
但顧云瑤不怕。她仔細回憶了原著,原著中明確提到了顧硯之與孟晚霜的初遇就是在顧府,且根據時間推算,恰好正是今年春季,她還有足夠多的時間籌謀規劃。
窗牖外,最后一抹霞光西下,黑暗籠罩了整個顧府。
聽春取了火石,將屋內銀燭臺上的蠟燭一一點燃。她隨口道:“姑娘似乎很開心。”
顧云瑤并未回頭,只淡淡應了聲。
原著中預示的未來如同頭頂懸著的一柄利劍,無時無刻不提醒她時間不多了。如今她想到了解決辦法,怎么能不高興。
只是一切還需從長計議,她也得徐徐圖之。
顧云瑤回神吩咐:“伺候我盥洗吧。”
翌日,照舊是個晴天。
顧云瑤早早帶著聽春出門去宋氏處請安。
用膳畢,宋氏拉著顧云瑤進了內室,從秋棠手中接過一卷畫冊,問道:“也快入夏了,該置辦夏裳了,這是花千閣送來的花樣子,你瞧著可有喜歡的,我讓花千閣提早置辦出來?”
顧云瑤前世混跡娛樂圈,對搭配、配色深有了解,她眼光毒辣,只幾眼,就指了幾個衣裳樣式,令宋氏連連驚嘆。
顧云瑤又投桃報李,幫宋氏參謀起款式,宋氏本就是個美人,只是顧成慎去世未滿三年,她還在孝期,不好穿著光鮮,遂選了幾個淡雅別致的顏色和款式。
合上畫卷,顧云瑤注意到案桌上攤開一本賬冊,她瞟了幾眼,發現賬冊攤開的那頁,同她上次來宋氏處請安看到的一樣,顯然宋氏遇到了困難,研習賬冊停滯不前。
宋氏注意到她的目光,臉色微紅,嘆息道:“是娘沒用,未出閣前,你外祖母也并未多教過我,如今也沒人請教,娘才發現,管家一道著實困難。”
顧云瑤目光微閃,“娘,你為何不問問其他人?”
宋氏嘆氣:“我能問誰?”
顧府上下,劉氏與大房有恩怨,三房徐氏眼睛長在頭頂,最瞧不起失勢的大房,更別提顧老太太,一貫瞧不起宋氏,算來算去,竟無一人能請教學習。
“娘何不請四嬸?”顧云瑤佯裝無意。
宋氏蹙眉,“這怎么行,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四叔什么身份。”
在顧府,若說地位尷尬,排最末的定是大房,可真要論起來,四房的地位也是不上不下,皆因四房老爺顧成知是庶子。
顧老太太育有三子,分別是已故的顧成慎,二房顧成禮,三房顧成義。四房顧成知卻是顧老爺子一個妾室生育的。
要知道顧老太太可是個有手腕的,單看顧老爺子妾室不少,但庶子卻只有顧成知一個便知。
可想而知,顧老太太定是將顧成知視為眼中釘,雖礙著顧老爺子的面子不敢使手段,卻有意無意的忽視。
在這種忽視下,顧老太太草草為顧成知娶了出身將門的于氏。大燕朝重文輕武,同等官職,武將就是比文人身份低一等。一般的簪纓世家,聯姻也多是文職間相互結親,官場上也好互相照應。顧老太太偏偏給顧成知娶了個武將出身的女兒,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顧府中,顧老太太的態度就是個風向標。她討厭四房,所以宋氏也不敢接觸四房。
顧云瑤明白宋氏的顧慮,但在她看來,顧府中唯一值得結交的也只有四夫人于氏。
顧云瑤道:“娘,那日在萬壽閣處置谷雨,堂上眾人都在,可只有四嬸幫我說了話。”
況且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大房在顧府中勢單力薄,實在是需要個盟友。結交于氏,顧老太太定會生氣,可就算不結交,顧老太太就能對大房改觀么?
在顧云瑤看來,不可能。與其如此,不如選擇和于氏交好,宋氏在后宅中也能有個幫手和朋友。
宋氏神情有些松動。
“娘,你可以先請四嬸過來坐坐,也不需要多做別的,單單請教請教賬務,我想四嬸定會同意。”顧云瑤勸道。
宋氏神情變化,最后點了點頭,“也是,畢竟幫過你,于情于理也該感謝一番。”
正談話間,忽聽腳步聲傳來,秋棠掀起門簾走進屋,行了一禮道:“夫人,三姑娘,二姑娘派了個丫鬟,來請三姑娘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