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齊桓公任命鮑叔牙為將討伐魯國。
鮑叔牙領命出征,氣勢洶洶的率領大軍直奔齊魯邊境而來。
魯國宮中。
“報。”小吏來報。
“什么事?”魯莊公問。
“齊軍已奔齊魯邊境而來。”小吏說道。
“欺人太甚。”魯莊公憤然的說。
“主公,我愿率軍迎敵。”一個聲音說。
魯莊公抬眼一看,原來是曹劌。
見有人迎戰,魯莊公說“寡人隨君出征,一同破敵。”
魯莊公整頓三軍開赴戰場,親自抵御齊軍。
齊魯邊境。
鮑叔牙聞聽魯莊公到了,也排兵布陣。
鮑叔牙因為亁時之戰的獲勝,有輕視魯軍之心。
齊軍陣中。
“傳令擊鼓進兵,有先破陣者重賞。”鮑叔牙說。
“是。”斥侯躬身道。
“主帥有令,有先破陣者重賞。”
“主帥有令,有先破陣者重賞。”
“主帥有令,有先破陣者重賞。”斥侯大聲喊著。
頃刻間消息傳遍三軍,齊軍聽后士氣大振。
魯軍陣中。
魯莊公一看齊軍士氣如虹,心下就涼了半截。再看看曹劌神色不變,緊盯齊軍。
“傳令,有敢喧嘩者斬。”曹劌高聲說。
“是。”斥侯躬身道。
“有敢喧嘩者斬。”
“有敢喧嘩者斬。”
“有敢喧嘩者斬。”斥侯大聲喊著。
魯軍一片寂靜。
“擊鼓。”鮑叔牙說。
“咚咚咚”
魯莊公聞聽鼓聲震地,也傳令鳴鼓對敵。
“主公,不可鳴鼓。”曹劌制止道。
“齊軍士氣正盛,咱們不能與之爭鋒。現在應該等待一下。”曹劌說。
“喏。”魯莊公忐忑道。
齊軍隊列整齊、氣勢如虹的沖擊魯陣;然而,魯軍不動如山,齊軍只得罵罵咧咧的后退。
又過了片刻,齊軍再次響起戰鼓。
齊軍打起精神,再次沖擊魯陣,魯陣又是不動如山,寂靜無聲,齊軍又只得后退。
看到這一切的鮑叔牙輕松對左右說“魯兵怯戰,再擊鼓,必然能夠打敗他們。”
“傳令,擊鼓。”鮑叔牙說。
“咚咚咚”
魯陣中的曹劌又聽見齊軍陣中的鼓響,對魯莊公說“主公,齊軍已敲擊三遍戰鼓了,我看齊兵士氣下降,打敗齊軍正是此時;主公,傳令擊鼓吧。”
“傳令,擊鼓。”魯莊公說。
“是。”斥侯躬身道。
“傳令,擊鼓。”
“傳令,擊鼓。”
“傳令,擊鼓。”斥侯高聲嚷道。
“咚咚咚”
魯軍的鼓聲震天,魯軍聽到號令喊殺聲四起。
齊兵見魯軍兩次不動,以為魯軍膽怯不敢應戰,都不在意;不料魯軍鼓聲震天,齊軍看到魯軍如狼似虎的向自己撲來,殺得齊兵措手不及,被砍的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鮑叔牙也被裹挾在亂軍中,狼狽逃竄。
魯莊公一看,齊軍敗了,頓時精神大振,剛要下令追擊,就被曹劌攔下,曹劌仔細觀察了半天,才傳令追擊。
魯軍追擊一段,不敢深入,打掃戰場而歸。此戰魯軍大勝,繳獲輜重、軍械甚多。
回軍的路上,滿腹狐疑的魯莊公虛心的問“寡人有些事情不明白,向將軍請教。”
“國君請講。”曹劌說。
“咱們只擊了一通鼓,就戰勝了擊了三遍鼓的齊軍。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魯莊公苦笑道。
“主公,齊軍鼓一遍鼓的時候,士氣最旺盛;再次擊鼓的時候,士氣就有所衰竭;三遍鼓的時候,士氣就低落了。咱們擊一遍鼓的時候,士氣最旺盛。以士氣旺盛的士兵對戰士氣低落的士兵,咱們以逸待勞,所以就能獲得勝利。”曹劌平靜的說。
“哦。原來是這樣。那齊軍戰敗后,將軍觀察了半天才追擊,那又是怎么回事?”魯莊公又問道。
“主公,齊國的人多詭計,剛開始的時候敗走的不能輕信,恐怕有詐;當我看見兵車的車轍軌跡錯亂,發現齊軍的軍心已亂,又看見齊軍的軍旗不整,因此才下令追擊。”曹劌又回答。
“將軍可謂是用兵如神啊。”魯莊公滿意的說。
臨淄城中。
“報。”斥候來報。
“前方戰事怎么樣?”成風急忙問。
“管相,鮑子戰敗,魯國獲勝。”斥候說道。
“怎么敗的?”南宮適急忙問。
“鮑子擊了三通鼓,魯軍只擊了一通,然后我軍就敗了。”斥候說道。
成風、顏淵、南宮適三人面面相覷,一臉茫然。
“魯將是誰?”成風問。
“魯將是曹劌。”斥候說。
“曹劌?”成風喃喃的說。
“魯國未可輕也。”成風嘆道。
“主人,齊魯兩國都是千乘大國,勢均力敵。相攻只能兩敗俱傷呀。”顏淵說。
“是啊,沒有經濟基礎作為支撐,走武力擴張之路是不可取的。”成風說。
臨淄城中。
“報。”小吏道。
“什么事?”齊桓公問。
“管相,在宮外求見。”小吏說道。
“快快有請。”齊桓公急忙說。
“是。”小吏躬身說道。
不大的工方,成風來到殿上,他看見鮑叔牙已在宮中,他知道齊桓公已經知道軍敗的事。
雙方見禮畢。
“管相,鮑子在齊魯邊境被魯軍打敗;此事,管子怎么看?”齊桓公開門見山的問道。
“國君,齊、魯兩國都是千乘大國。國勢勢均力敵,現在相攻只能是兩敗俱傷呀。咱們只要發展經濟,國富民強;然后,消滅東夷;屆時我們背靠大海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到那時,咱們再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成為比鄭莊公還要強大的霸主。國君,齊魯兩國勢均力敵,當今之計,只能和魯國講和,重歸于好。”成風說。
齊桓公仔細的聽著成風的話,半晌他問鮑叔牙道“鮑子,你怎么看?”
“君上,臣同意管相的看法。”鮑叔牙說。
聽完鮑叔牙的意見,齊桓公低頭思索著,半晌他抬起頭來,說“與魯國修好,管子這事管相你去辦吧。”
“喏。”成風躬身而退。
辭別齊桓公、鮑叔牙二人,成風出了宮門,上車準備離開。
前面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成風心道“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