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想和明治政府對抗
- 神秀戰爭機器
- 吐槽是福
- 2007字
- 2020-11-06 16:02:13
小泉三郎說出這個疑問時,表情很純粹,仿佛只是單純的疑惑一般。
小泉三郎擺出這幅表情自然是擔心眼前這位清國‘貴人’以為他心懷叵測,想要打探消息!
然而,小泉三郎明知道這句話問出來會讓對方心中生疑,心里的那股子勁還是忍不住。
對于一心‘求道’(陰陽師一脈傳承自唐朝道家)的小泉三郎來說,軍煞之氣在鬼氣面前失效可是天大的事情。
要知道,軍煞之氣是‘質量非常高’的人氣,換句話說,就是符合這個世界規則的氣息!
這也是為何一群老百姓聚攏在一起無法產生軍煞之氣,但經過軍事訓練或戰場殺戮的士兵,卻很容易形成軍煞之氣的原因。
軍煞之氣不光對鬼氣是天然克星,對小泉三郎這種玄學之人也是有害無利。
身具各種詭異法術的陰陽師、道門、佛家等等為何會心甘情愿的被各國政府和朝廷驅使?
就是因為所有的玄學術法碰到軍煞之氣都會大打折扣,只需要四位數的正規軍士兵形成的軍煞之氣,就能令當今世上的頂級玄學修士不敢使出任何法術,否則軍煞之氣當場反噬之下,第一個死的絕對是施法者!
當然,軍煞之氣也是有等級高低之分的,那種經過長時間訓練,且取得過多次戰役勝利的精銳,軍煞之氣的質量最高。
正規軍的人數則決定了軍煞之氣的量。
哪怕是農民起義軍,只要有完善的軍隊編制,也可以誕生出一股軍煞之氣。
至于那些手握大權,直接或間接凌駕于正規軍之上的高官貴人,則會被軍煞之氣孕養出一絲貴氣,這絲貴氣對玄學修士和鬼氣的克制作用更佳!
如果是一國統治者,貴氣則會根據統治者的國力和人口誕生出一縷龍氣,那更是了不得的氣息,甚至可以依憑龍氣對玄學修士進行敕封,讓玄學修士憑空遞增一個境界!
正是這些被世界規則所承認的各種氣息,才讓玄學修煉者不得不向政府和統治者低頭。
與之相比,反倒是那些修習武藝打磨肉身的武道之人更加逍遙自在,不會遭到各種氣息的克制。
然而,武道同樣有天花板,而且武功再高也怕子彈啊!
若是單挑的話,同階級的武道之人對上玄學修士,幾乎是必敗的局面,除非武者貼近玄學修士身邊,然后驟然偷襲發難才有幾分勝算。
吳司寅聽到這個問題后,腦海里瞬間浮現出了答案。
原因很簡單,那些燧發槍列兵壓根不是真正的人類,自然不可能擁有人氣,更別提軍煞之氣了!
想到這里,吳司寅頓時感覺不妙。
他的戰爭傀儡士兵無法形成軍煞之氣,豈不是說在政府軍隊面前要夾起尾巴做鬼的鬼怪們,可以肆意進攻他?
‘不過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只要我打下一個根據地,然后募集真正的活人組成一支土著軍隊,就可以形成軍煞之氣,到時候出征的時候帶上一直活人軍隊,就不用擔心遭遇鬼怪襲擊了。
除此之外,我還可以聘請小泉三郎這類陰陽師,他們一身法術專門克制鬼怪,有一兩個陰陽師就能保證大軍無恙。
只是陰陽師身具異術,遠不如普通人容易控制,穩妥的方式還是選擇第一種。
可是,這個霓虹國都已經明治維新了,成為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不滿明治維新的武士階級被分化拉攏,早已無法形成合力,難不成我還要打出恢復武士階級特權的旗號?
這種違背大勢的旗號固然可以引來不甘心的霓虹國武士,但也相當于把自己放在整個霓虹國的對立面,感覺很危險啊。
不對,我如果那么做的話,一定會被大部分霓虹國當作瘋子或白癡。
這豈不是說我的名聲一下子就傳出去了?
那一定可以獲得很多神秀點!’
吳司寅思緒輾轉萬千,很快變得玲瓏剔透!
既然神秀戰爭機器的神秀點需要搞事情才能獲得,自己不放搞一個大的!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打出自己的名號了!
當然,前提首先要打下一個根據地,如果連一個老巢都沒有,跟山大王土匪建制稱帝有何區別?
小泉三郎不知道的是,他一個問題直接讓吳司寅有了跟明治政府全面戰爭的想法!
不過正常人哪里會去思索如何對抗全國統一的政權?
只能說,小泉三郎根本不了解吳司寅的外掛有多么瘋狂!
吳司寅沒有回答小泉三郎的問題,現在他掌握著主動權,沒有回答對方問題的必要。
小泉三郎見吳司寅直接跳過那個話題后,也不敢多嘴,老老實實的進入問答模式。
就是吳司寅問,小泉三郎答。
出于自保的私心,小泉三郎一直沒有說出軍煞之氣會克制玄學修士的‘常識’。
小泉三郎的乖巧讓不知火舞感到很是無趣,很快就不在對方身上灌輸注意力,如同郊游一般在路邊的花花草草間來回奔跑。
不知火舞原本的世界也是現代化都市,哪里見過如此天然的大自然?
吳司寅看著一身御姐范,卻如同一個小姑娘一般活潑的不知火舞,目光不禁變得柔和起來,眼神里的欲念早已消失不見。
當然,這是在不知火舞不主動勾引吳司寅的前提下!
吳司寅一邊詢問小泉三郎,一邊讓小泉三郎帶路朝著最近的縣城秋田縣。
如今正處于明治維新時期的霓虹國行政機構十分混亂。
既有天皇定下的郡縣府,也有原本幕府時代遺留的大名國度。
奉還版籍只是收回了大名們的權勢,得益于當初德川幕府時代的大名參勤制度,就是各地大名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江戶幕府匯報工作,然后居住一段時間。
這個制度讓各地大名很難長時間留在自己的封國里,并且來回奔波需要消耗不菲的錢財,這可是長期的工作!
理所當然的,在德川幕府統治時代,各地大名徹底被這種參勤制度玩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