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內(nèi)閣之爭
- 明朝小公爺
- 夏夜無恨
- 2026字
- 2020-11-04 23:26:55
第95章 內(nèi)閣之爭
正德十六年到嘉靖三年,大明朝發(fā)生了一場皇統(tǒng)問題上的政治爭論,原因是明世宗嘉靖帝以地方藩王成為新君,而他這個皇位乃是從堂兄手中接過來的,禮制上當然不妥。
時任內(nèi)閣首輔的楊廷和變通辦法,想要將嘉靖與正德的堂兄關系變成親兄弟關系,而嘉靖自然要認正德皇帝的親生父母為父母。
而嘉靖也要借此事來穩(wěn)固自己的皇位,收攬自己的皇權,所以一場長達數(shù)年的大禮議便開始了。
具體過程頗為復雜,很多人都不曾清楚。
可是結果,卻人人皆知。
楊廷和在大禮議之中輸?shù)靡粩⊥康兀罱K被削官為民,嘉靖獨掌大權,借助大禮議事件將自己的力量漸漸輸入朝局之中。
看上去其實很簡單,就是嘉靖贏了楊廷和,所以徹底掌握了皇權。
可是轉(zhuǎn)過頭一想,倘若當初不是嘉靖贏了,而是楊廷和贏了呢?
那情況便該調(diào)轉(zhuǎn)個個了。
所以現(xiàn)在徐階幫徐邦瑞,與嘉靖作對,其實目的與當初的楊廷和是一樣的。
嘉靖的身體還能支撐多少年,誰也不清楚。
如果這時候徐階不能真正的掌握內(nèi)閣大權,日后一旦新君即位,那他原有的權力都會遭到消除,更別提真正的內(nèi)閣大權。
所以他必須要趕在新君上臺之前真正的手握大權,如此一來,方能在新朝之中如同當年的嘉靖一般擁有真正的話語權。
另外,就算徐階不為自己考慮,那也要為兩個兒子考慮。
即便嘉靖還能撐不少年,一旦徐階在此次與嘉靖的爭斗當中取得勝利,那他的兩個兒子,徐璠與徐瑛日后在朝中所能獲得的權力也自然不用多想。
他要如當初的嘉靖一般,在朝中輸入自己的政治力量,聯(lián)合高拱乃是第一步,幫助徐邦瑞乃是第二步,而今扳倒徐邦寧,徹底擊垮嘉靖在政治上的謀劃則是第三步。
而這一步,如今已勢在必行。
“可是父親,這一步可謂萬分兇險。”
“當年陛下能贏得了楊廷和,而今未必就會輸給咱們。”
徐璠有些擔心。
他現(xiàn)在雖然是太常少卿,但說起來,也只是個毫無實權的職位。
對于自己父親的謀劃,他當然是清楚的。
一旦他父親在內(nèi)閣掌握了真正的實權,那日后他與徐瑛的仕途,將不言而喻的順利坦蕩。
這對他而言,對他們整個徐家而言,都將是天大的好事。
可問題在于,嘉靖孤身入京能贏得了楊廷和,而今在京城,在朝廷,在大明王朝內(nèi)經(jīng)營多年,又怎么會輸給自己的父親呢?
“當初陛下年入京,正是風發(fā)意氣之時,楊廷和為人老道,但卻有失剛勇,如此才被陛下的幾道諭旨削了銳氣。”
“今時不同往日,現(xiàn)在的陛下可不是當年的陛下,你爹我也不是當年的楊廷和。”
徐階說著,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
他既然敢這么做,自然有他的底氣。
嘉靖在朝廷經(jīng)營多年,難道他徐階入主內(nèi)閣這些年就絲毫沒有動作?
這一場君臣之間的較量,其實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徐邦寧自然不會知道,自己與徐邦瑞爭奪爵位,看起來小小的一件事,居然成為了朝廷里兩只老狐貍扳手腕的舞臺。
事實上就連徐鵬舉都沒想到自己家的一點私事居然會成為政治事件,嘉靖,徐階,裕王三方參與其中,輪番上陣。
所以他在給徐邦寧的書心里,只提及讓徐邦寧恪守本分,專心備考,切勿再與徐邦瑞生出任何事端。
徐邦寧隨手將書信一扔,便又重新回到了花園之中。
今日高務觀前來拜訪,徐邦寧自不能長時間不露面。
“高兄前來,為何不提前告知一聲,也好讓我準備準備不是?”
徐邦寧熱情洋溢,上前便與高務觀一陣寒暄。
而高務觀似乎并未受到那日徐邦寧在高府威脅高拱的影響,顯得十分的隨和,兩人臉上盡是從容不迫的笑意,各自見禮,好一番熟絡。
“高兄今日怎的有空來我府上?最近我可聽聞高大人將要入主內(nèi)閣,高兄此際不在府中襄助高大人,怎的來了我這里?”
距離城郊破廟事件已經(jīng)過去好些日子,距離秋闈也不過三日。
徐邦寧這段時間一直在府中潛心“研學”,但這并不代表兩耳當真不聞窗外事。
徐階最近以內(nèi)閣事務繁忙為由,向嘉靖舉薦高拱,入內(nèi)閣任文淵閣大學士。
可高拱雖然因為裕王的地位愈發(fā)明顯而得嘉靖青睞,但對于徐階舉薦一事,卻始終未曾有定論。
徐邦寧這一番話,看上去像是在恭維,但實則卻是在暗諷。
高務觀如何聽不出來,只是聞聲卻也不急,反倒是頗為無所謂的擺了擺手。
“唉,也不知道到底是福是禍呢,我倒希望我爹就當個禮部尚書,挺好的。”
“非得入內(nèi)閣嗎?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高務觀當然不可能對著徐邦寧明言。
只不過他話里有話也不可能瞞得了徐邦寧。
內(nèi)閣不是好地方,在里面任職的人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人。
高務觀此言,不外乎是在向徐邦寧示意,高拱與徐階并非同黨。
“誒,高兄此言差矣。”
“若高大人能進得了內(nèi)閣,日后再有裕王殿下扶持,高府前途決計不可限量!”
“高兄不是尚未在朝中任職,難道高兄當真對仕途不感興趣?”
徐邦寧的意思是,徐階是否與高拱一黨,他不在乎,而且高拱那邊還有裕王,裕王肯定不能見得自己登基以后,皇權還被內(nèi)閣把持的。
所以裕王與徐階必然有所沖突,高拱若當真與徐階一黨,那他即便進了內(nèi)閣,只怕也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事實也的確如此,高拱在隆慶朝雖成了首輔,但他的下場沒有比徐階好到那兒去。
他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想到,他當初如何對付徐階的,別人就用了同樣的方法來對付他,天道有輪回,蒼天饒過誰,不外如是。
聞聲,高務觀先是一怔,而后又是一陣意興闌珊的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