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彌勒亂
- 道絕長生
- 紙上談八年
- 3124字
- 2020-01-15 16:03:07
聽到趙清城的問話,張繼先笑道:“世事悠悠,不如歸休!”
趙清城眉頭一皺:“如今世間滄桑,想要置身于外恐怕是不可能。
大爭之世,身入殺劫,恐無一處凈土。張兄,你這歸去的想法恐怕不合時宜?”
張繼先笑道:“只要實力過硬,想必就沒人招惹我!”
趙清城搖搖頭:“看來張兄是在南方當山大王當習慣了,不知道世情兇險呀!
無論是大荒還是佛國或者仙人都與大趙是不死不休之敵,如今大趙已成病虎,群狼不緊緊咬住才怪。
只要北方守不住,那么下步卷入戰火的就是相對平靜的南方。
北地如此雄兵強將大儒半圣尚且不能擋,那么南方想淪陷也很快,到時張兄還會覺得自己或是自家實力雄厚,無人敢惹嗎?”
張繼先倒是怡然不懼:“萬事由心!”
聽到張繼先的簡易回答,趙清城笑道:“好一個萬事由心,我倒是小看你了。聽說你家有一本《心說》秘典,可否一談?”
張繼先也不藏私:“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
與天地而并生,為神明之主宰。一念萌動于內,六識流轉于外,不超乎善,而超乎惡。
心誠於中,而獲感於天;心修于內,方能發於外。”
趙清城聽了點頭道:“太一秘典果然名不虛傳,萬物皆在本心,我曾聞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以前總是不懂,現在確實悟了。”
趙清城的幾句話引起了張繼先的格外關注,口中念叨著“心之體意之動……”
念著念著竟似魔怔般大笑起來,隨即體內一陣震顫,
有雷聲滾滾,連天上也不斷的響起了驚雷。在趙清城的感知中,張繼先是頓悟結成道靈了。
良久,張繼先睜開眼睛,眼中還有雷光纏繞,甚是威武,“沒想到趙兄還是我的貴人,今日得成道靈還多虧趙兄呀!”
趙清城笑道:“看來張兄的悟性不錯,是個可塑之才。今日你還是感謝我家小妹吧,不是她你也看不到我。”
張繼先聞言把一雙放電的眼投向了趙青蘿,誰知趙青蘿聽到了趙清城的玩笑話早把頭縮成了鴕鳥,根本沒理會張繼先的電眼。
這會雨荷也正好做好了飯菜,趙清城招呼了李玄這個無酒不歡的家伙也過來一起熱鬧。
一頓飯說說笑笑的時間很長,不過在快酒飽飯足的時候門外突然來個一個急急忙忙的道士,見到張繼先就急道:“少掌教,贛州有彌勒降生兼白蓮作亂,已經攻占贛州城。
目前神王洪全建凈土軍,分封原中軍主將楊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
原前軍主將蕭朝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
原后軍主將馮云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原右軍主將韋昌為“后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原左軍主將石開為翼王。
凈土軍成立后勢頭甚猛,已經攻占多個州縣,并包圍了撫州太一道。
太一道發信求援,掌教讓少掌教速回!”
張繼先很無語的看著趙清城:“讓趙兄說對了,沒想到戰爭這么快就降臨南方了,看來南方殺劫將起呀!”
趙清城道:“這跟明顯就是佛國派人在破壞大趙安危,都說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打開的,佛國在玉門關一直討不了好,是以想在內部先讓大趙亂起來好獲得可趁之機。”
張繼先點頭道:“太一道一向與我正一道同氣連枝,正一道不可見死不救,如此還望趙兄助小弟一臂之力!”
趙清城看了看趙氏和趙青蘿,趙氏有些不舍的開口道:“碟兒,外面兵兇戰危,你一定要保重自己。
男兒自有平生志,為母的雖然想時常看見你,卻也知道大家不保小家難保。
我和你妹妹在這里很好,還有這位恩公的照顧,你就放心的去吧!”
這邊趙清城和趙氏一起掉了眼淚,那邊趙青蘿和張繼先也掉了眼淚。
趙清城看著李玄道:“家人能不能拜托于你?”李玄無所謂的點點頭,接著趙清城就拉著還在欲言又止的張繼先離開了。
天師府位于貴溪上清鎮,臨清溪,建于龍虎山腳下。北靠西華山,門臨滬溪河,面對琵琶山,依山帶水,氣勢雄偉。
占地3萬里,建筑輝宏,全部雕花鏤刻,米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
豫樟成林,古木參天,濃蔭散綠,望之猶如“仙都”。
趙清城跟著張繼先來到了天師府大門。
府門坐北朝南,高大寬闊,面河而立,氣勢雄偉。門前庭院正中鑲嵌著八卦太極圖。
府門上一對抱柱楹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
看到楹聯趙清城忍不住調笑:“龍虎有意出山做宰相嗎?”
張繼先解釋道:“趙兄誤會了,這只是說龍虎山天師府被教廷列為了一品道觀而已。”
說話間已經有守門道人看見了張繼先,過來行禮請張繼先快快進府。
因為有趙清城的緣故,張乾曜天師在會客廳狐仙堂接見了眾人。
狐仙堂也有一份來歷,相傳狐仙乃一對母女,成精之日遭雷擊之厄,被二十七代天師虛靖真君所救。
后三百年來狐仙感恩圖報,化成美女,助歷代天師除瘟疫滅鼠怪,周濟四鄉貧民。
還一直陪現任天師張乾曜少年時期游走四方,后來遇一場大劫為保護張乾曜而死,張乾曜成為天師后為紀念她們而設狐仙堂。
如今狐仙堂內天師府的重要人物在張繼先趕到后都相繼來到,
天師府共轄九十一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光是首腦人物就是二百八十多人,這二百八十多人在狐仙堂真可謂濟濟一堂。
天師張乾曜其實是個沉默寡言的人,據說自從狐仙死了之后常常一語不發,只是威嚴甚重。
而且這一言不發還曾遺傳到張繼先身上,張繼先生下來一直到五歲,都不曾說過一句話!
這一點差點把除了張乾曜之外的天師府人急死!后來這九十一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首腦皆以為張繼先是啞巴了。
但是,十聾九啞,張繼先小朋友的聽力卻毫無問題。你叫他拿個碗過來,他絕對不會給你遞個盤子。
起先大家疑心他的舌頭長短了,撬開嘴巴一看,似乎長度又剛剛好。
不用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家里人是想盡了辦法。道家的奇門經文符咒,一有新的,就拿到孩子的耳邊念一通。
至于各種各樣的符水,那更是喝得比牛奶還要多。好在一日有只半大不大的公雞崽子,慢慢地踱到張繼先小朋友的旁邊,突然一伸脖子,“喔喔喔~~”,開始了它生平第一聲(可能也是最后一聲)啼叫!
雄雞一唱天下白!聽到這一聲雞叫,張繼先仿佛才從夢中驚醒一般,站起來呵呵一笑,轉身就往堂屋里跑。
堂屋中間,塑的是三清圣像。塑像前面,有一個不大的貢桌,上面略略擺著些香燭紙錢,以及瓜果之類的貢品。
當然少不了現成的筆墨紙硯,供天師平時練習畫符時使用。
張繼先呼呼的跑到貢桌前,拿起毛筆,揪過一張畫符用紙,刷刷刷地便寫下了一首五言絕句:靈雞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
到了第二日在眾人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端坐在了一朵碩大的碧蓮花之上,端莊祥和,神情似笑非笑。
龍虎山眾人這才知道張繼先必然是欽定的下一任天師,紛紛膜拜起來。
所以在堂上張繼先的地位非常高,高過了一眾叔叔大爺,坐在了張乾曜的下首。
張乾曜的話是言簡意賅,“如今撫州軍峰山太一道總壇被凈土軍圍困,危在旦夕。我正一道與太一道一向同氣連枝,太子有難不可不救。
是以我決意正一道由張繼先為統帥天師草堂堂主東隱院院主為副帥,攜四殿八院十六觀三十二宮前去解圍。
此次的彌勒白蓮之亂非同小可,望諸位小心為上,一日后解圍軍就出發!”
做出決斷后張乾曜離開,張繼先招呼著隨同出征的眾人和趙清城一同前去地方云霧繚繞,仙跡縹緲,景色宜人的東隱院共同商談出征事宜。
東隱院院主是張繼先的叔叔張乾清,一直視張繼先如同親子。
到了東隱院如同到了張繼先的主場,首先在路上就迫不及待的介紹了趙清城。
對于趙清城這個一品武安君天師府眾人表示了很大尊敬。
張乾清客氣道:“原來是武安君親自到來,一只酒聽說武安君的鼎鼎大名,有武安君相助,太一之圍一定會輕松不少。”
連寡淡孤傲的天師草堂堂主張繼先的叔爺都有些動容甚至不太相信,“不是說武安君趙清城在誅滅萬神后就死去了嗎,為何會出現在這里?”
張繼先解釋道:“叔爺,我在應天就見過趙兄的風采,不會認錯人的,這肯定就是絕世傾城的趙清城!”
張景潤對張繼先的話還是相信的,很是好奇的向知道趙清城目前的實力,
“敢問武安君如今是何境界?”
趙清城笑道:“道靈圓滿而已,比您老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