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暗潮洶涌
- 血染江山
- 公子明
- 3438字
- 2020-01-17 16:59:33
第三十六章暗潮洶涌
太子府。
太子此時心中十分得意,他本想拉羅霍下馬,但沒想到有意外之喜,亞恒竟然攀咬劉秀,這是他從來沒有想到的結果。
他抬眼望天,看著那輪太陽,手掌緊握成拳,再過幾天,自己就要代替了它,俯視眾生!
宋陽剛走,說丞相的死黨已經準備好證明丞相無罪的證據,想要救他出來,所以太子現在并沒有足夠多時間去逼問亞恒,牽扯出更多的敵人。
對雙方而言,時間都太緊迫了。
而皇帝方面依舊沒有任何動靜,仿佛發生的一切,都和他無關。
亞恒雖有自己的苦衷,但也有自己的想法,他選擇拖劉秀下水,不過是相信劉秀的實力,相信他能夠化險為夷。
這是一個坎,如果劉秀能夠跨過去,對他自己而言,名聲會進一步提升,而對太子而言,則足以致命,而且皇上不會昏庸到任太子胡作非為的地步,他會在一個最佳時間點,化解這場“紛爭”。
只不過,不論結果好壞,對當朝丞相自己而言,都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他已經老了,已經經不起折騰了,多年的政壇風波幾乎耗盡了他的精力,又受嚴刑拷打,他感到自己很難再活下去了。
那個曾經叱咤風云的老者,如今枯坐牢房,靜靜等死。
------
洛京,總督府。
羅霍看著眼前靜默不語的臉劉秀,不知他心里想些什么。
短短幾個月,劉秀變化太多,和之前那個弱冠少年幾無相似之處。
在這個政爭漩渦中,身亡者眾,但活下來的,都將是帝國權力頂峰之人。
但是劉秀會活下去嗎?
他在心里默默的嘆了口氣,其實不管劉秀結果如何,他羅霍已經沒有其他路可以選擇。
只有投靠劉秀,和他共進退,同生死。
燈會上,他想土露心聲,奈何被拓跋玉打斷,此刻請他赴宴,不過是以踐行為名,借機表明心意而已。
酒足飯飽之后,羅霍微笑著對劉秀道:
“殿下,老臣看你幾乎沒怎么動過筷子,是不是飯菜不合胃口?”
劉秀略帶歉意,笑著回道:
“羅將軍多慮了,我這兩天胃口不佳,辜負了將軍一片心意。”
羅霍笑道:
“哪里話,反正日子還長,還怕日后沒有機會?”
說完,突然停下,沒有一皺,對劉秀道:
“對了老臣剛得到消息,說丞相出事了,不知殿下是否清楚此事?”
劉秀一愣,詫道:
“什么?丞相出了什么事?”
羅霍盯著劉秀看了一會,見他神色不像有假,嘆了口氣,吩咐下人過來收拾桌子,將劉秀讓到內屋。
劉秀拱了拱手,隨他步入后宅內堂。
此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羅霍徑直走到桌邊,點燃了蠟燭。
在昏暗的燈光下,劉秀靜靜的坐在那里,羅霍不經意看去,見他雖然身著便裝,但眉宇間有著淡然自若的貴氣。
和自己印象中的那個唯唯諾諾,見了自己都膽怯害羞的年輕人沒有半點相似。
是什么能將一個人改變到這種程度?是權勢,還是愛情?
羅霍下意識擺了擺手,嘆了口氣,道:
“殿下,你最近正在籌備赴衛之事,可能有所不知,丞相今日已被太子下獄,招認自己是燈會行刺一案主謀,同時向太子招供,說殿下您是同犯,今日老臣收到太子送來的丞相供詞,的確是他的字跡。”
劉秀心中一凜,猛地站起,道:
“丞相年邁之軀,豈能承受牢獄之刑?太子為了一己之力,竟能不擇手段,擅押重臣,也不怕百姓寒心!”
說完,沉吟片刻,冷笑一聲,道:
“不過皇兄這次穩重不少,那晚一直是我和王大人護駕,最后又是英閣勇士及時趕到,救了圣駕,他現在沉住氣,不來抓我,怕是在假造證據,日后好堵悠悠眾口。”
羅霍點了點道:
“那殿下您有何打算?”
劉秀笑了笑,眼光飄忽不定,半晌,搖了搖頭道:
“這幾天羅將軍你要加保重,小心行事。”
說著,他看著前方緩緩而來的黑暗,道:
“天要黑了,羅將軍早點歇息。”
羅霍被劉秀的兩句話說的有點懵,一怔道:
“那殿下您呢?”
劉秀望著羅霍,搖了搖頭,道:
“看樣子我最近是走不了了,我打算先見見老丞相,想辦法把他救出來,再去會會太子,看看他還有什么手段。”
說完,站了起來,簡單向羅霍打了個招呼,在他的目光中向外走去,沒過多久,他的身影就融入了前面略有些黑暗的暮色之中。
前途茫然,殿下保重。
------
洛京,英王府。
劉秀剛下馬車,還沒動身入府,突然看到不遠處,“碰巧”經過的出離國公主—拓跋玉。
她看到劉秀,美麗的臉龐上,掛著讓人陶醉的笑容,道:
“殿下,許久不見。”
劉秀看了看她,面上露出笑容,道:
“真是稀客啊,上次燈會讓公主受了驚嚇,劉秀心有愧疚,一直不敢打擾,不知公主你還好么?”
拓跋玉俏皮一笑,點了點頭,道:
“好,一切都好,大漢比出離國好玩多了,幾日不見,英王殿下風采更勝,昨日聽皇兄說您就要被派往衛國戍邊去了,想必日后飛黃騰達,不在話下呢。”
劉秀心中一凜,他是帝國三皇子,又因戰功封為英王,放眼整個大漢,其位已經威脅到太子,甚至隱隱有和太子鼎立之勢,“飛黃騰達”四字,極不妥當。
雖然心中轉了無數個念頭,但劉秀依舊面色如常,笑道:
“公主說笑了,劉秀能有今日地位,全仗出離國上下支持,心中感激不盡,不過劉秀身為帝國皇子,受父皇信任,自當竭心盡力為帝國出力,飛黃騰達之事,劉秀還未從想過。”
拓跋玉眼波如水,在劉秀身上轉了轉,她抿嘴一笑,看了看漸黑的天色,道:
“上次殿下答應我說可以在府上住的,因為行刺一事耽擱了,此次聽說殿下府里有著整個洛京城內最美的花園,不知可否參觀一下?”
劉秀微笑,想到還有要事,剛要開口拒絕,就聽見身前一聲冷笑,道:
“殿下有事,一會還要我陪同外出,你白天再來吧。”
原來早在門口等待的溫雅見劉秀回來以后,就被這拓跋玉纏著說話,又見兩人始終不理自己,連眼睛也不斜上一斜,心中大為惱怒。
此刻聽到拓跋玉竟然要在這種時候“進府”賞花,今日天氣頗佳,月華滿天,所謂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她怎能忍受的住!
心中這般想著,腳下不停,往前走去,看也不看拓跋玉,只盯著劉秀,嘟著嘴說道:
“殿下一早便讓我在府里候著,說要我陪您去見什么人,可您出去一天現在才回,此刻又要陪這個大美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哎,想我大漢堂堂英王殿下,帝國三皇子,竟然這般言而無信,說話不算話,你可知道,我都在這里干等你一天了!”
劉秀看著氣呼呼的溫雅,一臉無奈之色,轉頭對拓跋玉攤了攤手,搖了搖頭。
拓跋玉看了看溫雅,忽的向劉秀道:
“這位姑娘清雅秀麗,又有勃勃英氣,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不知可是在燈會上力抗群敵,救了圣駕的那位女俠?”
劉秀看了溫雅一眼,只見她俏生生的站在那里,面含憤怒,眉宇間一股英氣很難掩飾,點頭道:
“她叫溫雅。”
拓跋玉目光一閃,深深看了她一眼,嘴角微露笑容,道:
“既然殿下有事,這次就不打擾了,改日再來府里拜訪。”
說著,她轉頭看著溫雅,笑道:
“可以嗎?”
溫雅一窒,臉色瞬間緋紅。
拓跋玉見她這樣,輕笑一聲,也不等劉秀回答,擺了擺手,往前走了幾步,來到溫雅面前。
不知怎么,望著這個傾國女子直視的目光,溫雅竟下意識的一縮身子,仿佛見到她有著莫名的懼意。
劉秀目光一閃。
拓跋玉見她這樣,立刻露出親切笑容,就要伸手去拉她的手,溫雅本能的躲閃,忽然看到劉秀看來的目光,不知怎么,竟呆住不動。
任由拓跋玉抓住了她的手。
她突然覺得天色猛地暗了下來,拓跋玉的手滑如凝脂,細膩溫柔,而她的手卻布滿老繭,粗粗較之燒火棍都有不足。
十年之前,自己的手也是細膩的。
“恭喜你啊,溫雅,燈會一戰,名震天下,當年英王殿下在你危難之際,收留了你,救你于水深火熱之中,可沒想到會有今日罷?”
溫雅聽到了“危難之際,收留了你,救你于水深火熱之中”這句話,身子一震,目光忍不住向劉秀看去。
劉秀目無表情,只是眼里殺機一閃而過,見到溫雅的目光看來,他深深的眼眸中,突然現出一抹溫柔,但轉瞬不見。
他笑了笑,面對拓跋玉,微笑道:
“公主,當年事您倒是知道的清楚。只是我還有事,改日還要當面問問,這些事您是如何知道的。”
溫雅看著劉秀,嘴角微微有些發白,沒有說話。
拓跋玉看了劉秀一眼,微笑道:
“那就不打擾殿下了,改日再來府上拜會。”
說完,瞄了溫雅一眼,不在言語,微笑著轉身向外走去。
劉秀笑著和她并肩而出,送她離開。
溫雅望著他們并行的背影,呆在那里,竟沒有跟出。
府前,眾人就這么靜靜的看著,無人開口。
一陣風,吹起地上落葉,飄零輾轉,不知落入誰人家,誰的手里。
------
太子府。
時間緊迫,亞恒已經問無可問,可是手里并沒有劉秀造反的證據。
劉秀在燈會行刺一事上表現的十分耀眼,將自己狠狠壓制,想要讓他徹底翻不了身,殊為不易。
不過他也沒有其他機會扳倒劉秀了,刺殺劉秀并不現實,他身后英閣的俠客讓人害怕。
這一次,是一個不是什么良機的機會,自己說什么也要剪了他的羽翼,將他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
而太子一黨也爭論不休,各持己見,有的認為此舉雖是險招,但震懾作用明顯,有的則以為扳倒亞恒作用不大,只會誤國誤事,而想借此拿下劉秀,更是癡人說夢。
在洛京城中,各方勢力,表面上都如同死水一般沉默著,但底下卻早已暗潮洶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