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獅子山
- 都市修道生活錄
- 一天一
- 2215字
- 2020-01-17 15:18:16
先前第一次去市立圖書館時偶遇的那位神秘的管理員,王充之后在借書的時候也見過很多回,依然是一身長衫的古典打扮。其不是坐在書庫角落的椅子上看書,便是在書架前踱步,神態肅穆、專注,如主人般巡視著一排一排整齊陳列的藏書。更離奇的是,每次王充去到古漢語流通書庫,都會遇見此人,似乎他從不休假一般。
而在圖書館其他樓層見到的工作人員,卻總是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樣,甚至會提早下班,催促大家離開,方便自己去買菜做飯,兩相對比,此人仿佛真的不食人間煙火,與他人不生活在一個時空。
不過后面見他時,言行舉止一直表現地很平常,王充倒是再沒有出現過那回的異樣感受,有時不由自嘲,是不是自己接觸了道法以后,神經過敏,看誰都成了一副深藏不露的樣子。世上哪有那么多向道之人咯。
那人對他似乎印象不錯,去借書時碰見,也常會打個招呼??赏醭潆m知曉要放平心態,但在其面前卻還難免有些拘謹,所以常常借了書就跑,不愿多呆。
借著綿密的陰雨天,王充對道經道訣的涉獵倒是廣闊了不少,諸如《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等比較經典,名字上又與自己正在修習的《太上老君開天經》相似的道書,雖觀時不求甚解,如霧里看花,卻也為自身的道途減去了些許迷茫。
...
自然有其亙古以來的運行規律,雨也不可能無休無止地下下去。難得天晴的時候,謝凡便拉上了王充和幾個高中同學一塊兒去爬山,美其名曰“透透氣”。
這時候,他們不會再去位于郊區的鹿嶺,而是就近前往市區西面的獅子山。
這座獅子山,說起來與鹿嶺卻是同出一源,是南北向散落的幾座丘陵之一。其山頂海拔不足三百米,總體來看還算是一座秀麗的小山峰,卻因為朝南一面有山崖掛出,形同雄獅上腭,而被當地人稱作“獅子山”。
由于位于江臨舊城區的一角,獅子山的周邊布滿了老房子,其中居住的大多是歲數不低的老人。整個江臨市的城市面積不大,劃分也不怎么明晰,騎一會兒單車就可以趕到獅子山,因此每逢休息日,這里常成為喜愛此類戶外活動之人的首選。
對于爬山,王充并不抵觸。雨后的山林被洗去了一層浮躁,在多云的天氣里顯得格外清新、翠綠。每當置身其中,映入眼底的綠意似乎沖淡了他心中的困惑與煩惱。
剛聽聞傳法之時,他曾有“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于人”的想法,仿佛自己是天選之人,注定得道飛升。但大道至簡又至繁,遠非近乎于門外漢的他所能揣度。漸漸地,境界停滯,又不知該何往,所以陷入迷途。
如此修行下去,豈非墮入“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的命運?情急之下,王充莽撞修煉,險些壞了道基。
所幸,他命不該絕,得太陰外物鞏固自身,如今,再次站在筑基的臨界點,“煉精化氣”的門檻之前,卻猛然明了了一點“道法自然”的含義,轉而按部就班,靜等機緣降臨。
俗話說“少不修道”,便是由于少年人欲心難息,涉世未深,稍有不慎,便為紅塵所迷,為心魔所困,無法明萬相,觀天地,道行難免土崩瓦解。這一點上,王充覺得自己毫不例外,只是一場病暫時點醒了他,讓他對于自己在修行中不該有的欲念多了一絲透徹。
在石階上攀登時,他常有意識地觀察途中遭遇的眾人的神態。雖然多少疲憊,但大多數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展露出了一種有心而發的愉悅。其實山中的風光不僅影響著王充,也影響著其中的每一個人,只是多數人不能如他般自覺而已。
目睹此情此景,他突然有所感念,開口吐出一句話:“人人自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把拋...”
旁邊的同學聽得一愣一愣的:這吟的是詩嗎,怎么聽起來都沒一點印象。
但在王充這頭,此言一出口,不知在他體內發生了什么,丹田中原本雜亂無章,呈云霧團狀的真氣,竟開始自動旋轉起來。其越是自轉,便越是凝練,等到恢復穩定時,真氣團的大小只剩下之前的六分之一,卻成了奇異的漩渦狀,在丹田中緩慢地打著轉,如一只永不傾倒的小陀螺。
細細感知之下,王充驚喜地發現,旋轉的真氣,正牽動著身周的天地元氣自發流向自己的竅穴。雖然這個效果極其不起眼,但卻意味著他的真氣不再只通過打坐入定增長,而是在無時無刻地提升,日積月累的效率,恐非先前可比擬。
他不知這是否是筑基即將完成時必然會發生一個變化,但顯然對修行大有裨益。心神剛從丹田中收回,他就聽到謝凡在耳邊說道:“王充,你怎么發呆了,這句詩是什么意思,聽起來倒挺玄乎的。”
王充扭頭看到大家一臉好奇的表情,才想起來他們問的是什么。雖然方才口出無心,但只是道歌中的一句七言詩,也沒什么好藏著掖著的,他便笑著解釋了一遍。
怎料,謝凡剛聽完,便一臉恍然大悟的樣子,拍拍頭道:“可不就是,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
“...”對好友套臺詞的能力,王充也是服了。
早在明朝的時候,獅子山北麓的最高峰上就修了一座七層高的多寶塔,歷經了戰火和特殊時期的摧殘,卻奇跡般地被保留了下來,也是游客到此常去拍照留念的一個小景觀。但幾位年輕人登山的時候,終點通常不會是這座佛塔,而是位于南峰的獅子巖,也就是突出山體的那一塊地方。無他,只是此處風光獨好,將四下景色盡收眼底時,才能讓人覺得辛苦攀登時付出的汗水是值得的。
說來奇異,占地百余平方的獅子巖正中,有一個不知何時形成的小凹坑,坑底還是很規則的狹長矩形,絕對不是雨水沖刷,或巖石偶爾碰落的痕跡。有人異想天開地認為此處是開啟獅子山中秘寶的鑰匙,卻被相關的專家否認,將此作為某塊碑石被搬走后遺留下的地基。聽起來,總是專家的說法有理,不過那塊可能存在過的石碑究竟去了哪里,也無從得知,因此時間一長,注意這個的人也不多了,其也成為了一個長了些許青苔,布滿了水漬,最是平凡無奇的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