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結(jié)束《下》
- 穿越之超品公爵
- 林青云
- 1913字
- 2020-01-17 16:57:28
廣州城 乾隆五十九年的信念,平淡無奇,然而對于李塵、對于整個廣州來說確實意義重大。匯源號在廣州成立,遠洋招商局取代了廣東十三行、證劵交易所、廣州拍賣行的成立等一切的一切都在宣示著廣東城正在想著國際化方向逐漸邁進。
而李塵在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初向戶部交付的五百萬的招商局的招商銀兩也徹底的引起朝廷的注意,乾隆皇帝對于李塵更是高看一份,然而世事無常,乾隆五十九年湖北省大規(guī)模的白蓮教起義,又成了朝廷追究的一個原因,即湖北之后,四川、陜西白蓮教也相繼發(fā)生起義,但是好在規(guī)模尚小,一切都還在和恐之內(nèi)。恰巧這個時候李塵上書的關(guān)于廣州海防的問題,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在廣州一個小小遠洋招商局便向朝廷上繳五百萬的稅收,這是何等概念,但與之相對應(yīng)的確實,廣州海上力量薄弱,若遭強敵,必不攻自破。
因此七月中旬,乾隆皇帝下了諭令,擢令李塵以和孝額駙廣州知府身份屬任鑲藍旗副都統(tǒng),廣州將軍,辦理廣州海務(wù)。
短短一年的時間李塵便有正七品的翰林院修撰,屬任廣州將軍,協(xié)辦廣州海務(wù)。火箭般的晉升速度也引得無數(shù)人的膜拜。
既然如此,也沒有人說些什么,如果你有本事連中六元、以一人之力獨挑廣東十三行、成為皇上乘龍快婿的話,你也可以。
等到李塵接到圣旨的時候,李塵徹底震驚了,他李塵只不過上書了一道自己關(guān)于廣東海防的一點看法而已,誰知這乾隆皇帝倒是干脆,便直接把廣州的海防交給了李塵、這份信任?可是李塵可以擔(dān)待的起的?
話雖如此,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自從李塵到達廣州的時候便越感的廣州海運令人揪心,可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李塵要做的就是管好招商局的這一片事情,時隔半年之后,招商局的事情也算落下一段帷幕,那就嘗試一下接受海防又如何?于是李塵仔細思量半天,寫好了自己關(guān)于海防的建議,便命人傳來東莞千總新晉的廣州海防同知楊遇春來此,商議海防大事。
楊遇春剛到廣州府,便被李塵一把請到書房,兩人房門一關(guān),便在書房中商議起,海防大事。
按照李塵的奏章來說,在李塵看來廣州海防至關(guān)重要,第一則是加強廣州海防同知的權(quán)利。
即“凡駐澳民夷,編查有法,洋船出入,盤驗以時,遇有奸匪竄匿,唆誘民夷斗爭、盜竊及販賣人口、私運禁物等事,悉歸查察辦理,通報查核,庶防微杜漸。”通過海防同知履行職責(zé),使“住澳夷人不致蹈于匪彝,長享天朝樂利之休,而海疆亦荷敉寧之福矣。”按照這種設(shè)想,廣州府海防同知是澳門地區(qū)的最高行政長官,擁有對澳門地區(qū)的一切主權(quán),有權(quán)派兵稽查該地區(qū)一切違法違禁事件。同時將廣州海防同知的權(quán)利付諸于廣州整個府衙,在廣州形成一個微型的現(xiàn)代的警察隊伍,督查廣州治安。當(dāng)然這些還是遠遠不夠,最為主要便是沿海建立水師—即南洋水師統(tǒng)一海防事物。
同時設(shè)立自己軍艦制造地,成立輪船制造局,與廣州鋼材廠,則已適當(dāng)?shù)攸c,發(fā)展海軍碼頭,成立自己海軍原形,以抵御外國侵略者。
而這一切就都以英國軍艦的‘獅子’ 和馬嘎爾尼留下來的精通軍艦原理的洋人。通過學(xué)習(xí)外國現(xiàn)今的軍艦制造方式,來發(fā)展大清自己的艦隊。
這一切若是李塵以前看來必定是一件極其難以實現(xiàn)的事情,然而當(dāng)李塵接到乾隆皇帝的圣旨的時候,這一切似乎有了實現(xiàn)的基礎(chǔ)。
這次李塵叫楊遇春來完全是在商議募兵的事情,因為李塵想要改掉大清的一種陋習(xí),將世兵制向募兵制轉(zhuǎn)化。
經(jīng)過整整一天的討論,楊遇春和李塵也算達成了初步的協(xié)議,關(guān)于練兵方面的事情有楊遇春全權(quán)負責(zé),李塵的主要任務(wù)便是為楊遇春準備火器,以及軍艦。這樣一項簡單的口頭協(xié)議一經(jīng)達成李塵也算是放輕松了不少。對于楊遇春李塵自是放心,這個楊遇春怎么說也是大清的一代名將,若是李塵連這點信任都給不了楊遇春的話,呵呵...那李塵在大清還真的是沒有可以托付的人呢?
于是接下來半年的時間內(nèi),輪船招商局、輪船制造局,鋼鐵廠、制造總局,琳瑯滿目的還是在廣州出現(xiàn),廣州這個大清最為沿岸的城市,不擁有大清最為前衛(wèi)的思想,而且還擁有著大清最為強大的科技勢力。當(dāng)然民用科技勢力還是以杭州為主。
李塵也成了全廣州城最忙的人,不過這一切好在有馮天化和彭科的幫助一切倒在正規(guī),廣州府衙的事情要有胡長嶺一手操辦。廣州琳瑯滿目的海事書院也是一個個的成立,那些貧窮的還在們也想錢塘的孩子一樣有了一個接受異樣教育的機會,這個機會至關(guān)難得,但是廣州海事書院第一批的新生便有一千人之多。當(dāng)然院長當(dāng)仁不讓的有李塵掛名。
如此這般短短一年半的時間,李塵再成長,整個廣州城也在成長。一年半之后馬上便到了乾隆六十年,廣州的一切都已經(jīng)漸漸的走上正軌,進球八月,面對乾隆皇帝的一紙詔書,李塵就要趕往京城。慶祝乾隆皇帝登基六十年的紀念,于此更為深層次的則是朝廷的權(quán)利更替問題。
而廣州城,廣州知府的位置,則有馮天化接任,遠洋招商局也有馮天化代為管理,南洋水師仍有李塵掛名,原班人馬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