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名王國
- 大明天啟錄
- 老牤牛
- 2627字
- 2020-01-17 16:31:37
再打劫一個殖民點,補充完畢,大明皇家貿易商行海外分行的船隊終于降下了海盜旗,換上了自己的明字大旗,那是自己設計的大紅底色配一個金色的太陽,太陽中間是一個正楷的明字,這也是朱有孝準備以后懸掛的國旗。
沿著阿拉伯海邊緣的淺水區一路向西航行,相對于深海區,這里的風浪就小了許多,一路上倒是沒有遇到什么太惡劣的氣候,因為使用了雙動力,有沒有風都可以航行,所以這次的時間不太長,二十多天就到了后世索馬里半島,然后再沿著海岸線一路南行,再八月底的時候到了桑給海岸,在這里就遇到了陳青云,也許是心情好的原因,老頭現在的身體比去年還好,領導著龐大的家族一點都不怕累。
讓端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福王世子朱由崧和孫愚直吃驚的是,陳青云帶他們進入的小城門上竟然書寫的三個大字“新大名府”,孫愚直就問道:“陳先生,怎么這座小城竟然叫做大名府呢?是您起的名字嗎?”
陳青云大笑:“是的,這座城就是叫大名府,老夫的祖籍就是大名府人,那時還是在先宋時期,現在我們大明不是還有大名府嗎?老夫為了讓子孫時刻記住自己是華夏后裔,所以就起名叫做新大名府。我們先進城,老夫已經準備好了酒宴招待諸位王爺,到那里我們再詳談。”
在新大名府的最豪華酒樓里,陳青云和家人熱情的接待了朱常潤一行,酒過三巡,陳青云這才長嘆一聲,將牛金星、于化龍他們走后的事情講述了一遍:“自從牛先生、于化龍將軍來到這里以后,我的族人門就算找到了靠山,牛先生還給我們留下了一百多人的隊伍,讓他們聽從我的調遣,旁邊的這位就是隊長陳成,他們太厲害了,就是他們幫著打下了這一片土地,讓我們得以生存。”
原來在牛金星他們走了以后,陳青云就憑借他們的威勢當了這個五千多人部落的酋長,利用牛金星留下的東西和附近的部落進行交易,逐漸成為這一帶最富裕的部落,在接下來就有些眼紅的土著來打劫,陳成就和陳青云的那個絡腮胡子兒子叫陳良的并肩作戰,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看看打不過陳青云,要么歸順,要么逃離,這樣一來這一片地方就成了陳青云的領地,這塊領地現在有近十萬平方里,陳青云就把港口所在的那條河改名叫做大名河,小城叫新大名府,算是大明的一塊新領地,人口也達到了四萬多。
為了徹底控制住這塊地方,陳青云實行了一系列開明的政策,一邊輕徭薄賦,一邊讓那些收服的部落固定居住下來,沿著大名河形成一些村落,再教那些土著人如何種地,把他們變成農耕民族,牛金星走的時候給他們留下了一些糧食,比如玉米、小麥、豆類的東西,就把這些當作種子,今年的收成還不錯,準備把這附近的地方都開墾下來,明年就會有大量的糧食,足夠他們食用,就不會再挨餓了。
聽著陳青云絮叨的講述,這幾個人不僅感嘆,看來華夏子孫無論到那里扎根,那里就會出現一個文明成都比較高的農耕社會,陳青云現在也在努力的實踐者這個目標,始終不忘根本。
端王朱常浩代表朱有孝告訴陳青云,既然你在這里已經創下了諾大的基業,你既可以開國,也可以成為大明的藩王,這個需要你自己選擇,但是無論你怎么選擇,大明始終都是你堅強的后盾,無論什么時候需要幫助,大明都會無條件的幫助你。朱有孝的意思是你最好建立一個國家,可以接受以后大明的移民,畢竟你在這里的時間比較長,已經得到當地人的認可,自己建國可以更好的掩護大明在這里的勢力擴張,也不會引起太多的反感。
按照陳青云的本來想法是成為大明的海外藩王,可以名正言順的稱作大明人,但是朱有孝的想法更加實際,讓他自己獨立建國對大明利益有更多的幫助。于是陳青云就把自己的新大名府地區改稱大名王國,他就成為第一任土王。就這樣,在非洲這片土地上便有了第一個華人土王陳青云,他的兒子陳良是第二位土王,直到后來擴張成為大名聯合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朱常浩他們現在還需要陳青云的幫助,因為對這里的情況還不熟悉。陳青云也需要大明的協助,這里的經濟還是非常落后的,他需要大批的工匠技術人員來幫著建立起先進的經濟體系。
經過一個多月的磨合、調查、探險,端王朱常浩他們終于摸清了附近的局勢,就給陳青云留下幾十名工匠幫著建設一些小型作坊和煉鐵、煉鋼,這些都是必須擁有的基本建設,是將來稱王稱霸的基礎。然后就帶領大明皇家貿易商行海外分行的船隊向層拔國進軍,準備征服這個小島國。
現在這支大明商隊還有一百五十多艘武裝商船、軍艦,端王朱常浩制定的策略是先小島,后主島的方法,這樣可以把大部分的阿拉伯人趕到主島上去,至于土著黑人,他們都是做工干活的,不用擔心,尤其是這次還從大名王國帶來不少土著黑人來安撫,這可以讓他們放下心來干活。
戰役開始以后,朱由崧才發現其實很多小島上并沒有幾個人,一艘武裝商船就可以解決問題,于是就把船只分散,保險起見就是兩艘船一組,逐個小島的清理,凡是阿拉伯人就全部殺死,黑人由大名王國的人盡心安撫,幾天的時間里阿拉伯人聞訊就都逃到兩個主島上去了,奔巴島比較小,阿拉伯人不敢守著,留下那些黑人奴隸看守家園,自己都向安古迦島的桑給巴爾城逃亡,這是一座著名的石頭城,一般情況下很難攻破,這也是阿拉伯人敢于在這里堅守的原因,甚至島上的黑人幾次叛亂都從來沒有攻破過這座石頭城,對此他們有極強的信心,何況還從葡萄牙人那里買來了大型的火炮,有五十多門,都安裝在了城墻上,可謂固若金湯。
石頭城坐落在安古迦島西岸中間的半島上,在正常情況下是很難攻破的,一般的小船近不了,陸路又有火炮,這些阿拉伯人很是放心。在戰場前線指揮的朱由崧命令士兵從安古迦島的南北兩側登陸,然后向中間合圍。黑人們是沒有資格進入石頭城的,進去的是阿拉伯人,還有少部分的混血兒,這是極少的部分,因為他們基本上是禁止通婚的。當進到石頭城火炮的射程附近時,部隊就停止前進,免得遭受傷亡。不過這個射程是朱由崧大約摸估計的,離城墻的距離在三里左右,而且還是在山坡上,這個距離剛好是明軍加農炮射擊的最大有效距離,至于迫擊炮在這個山坡上反倒是最佳距離。在現代火炮中,加農炮可以打到十幾里甚至幾十里遠,但是以大明現在的工藝還是做不到的,太重了根本無法行軍攜帶,其實叫做步兵炮比較合適,拆開了幾個人就可以攜帶。
石頭城上的阿拉伯人確實看到了小山坡上的明軍,可是他們的火炮的主要角度對的是前門,現在必須要重新調整炮口。朱由崧讓士兵建筑好了炮兵陣地以后就開始試射,很可惜,這些加農炮的射程剛好打不到城墻上,只好重新想辦法。再試試迫擊炮吧,于是排成一排的迫擊炮開始試射,效果很不錯,幾乎可以打到石頭城的中央地帶了。朱由崧一聲令下,別怕浪費彈藥,給我狠狠地炸,覆蓋式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