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魏晉文學——亂世文學的自由和自覺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中古期第一段的開頭,且以五言古今體詩的興盛為標志。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異常的繁榮,人的覺醒和文學的自覺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文學創作個性化和集團化,是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以來出現的又一思想和文學的解放與繁榮時期。這期間,宮廷起著核心作用,以宮廷為中心形成文學集團。集團內部的趨同性,使文學在這一段時間內呈現出一種群體性的風格,另一時間段內又呈現為另一種風格,從而使文學發展的階段性相當明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著作豐富,個性鮮明。詩學擺脫了經學的束縛,整個文學思潮的方向也是脫離儒家所強調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尋找文學自身獨立存在的意義。這個時期文學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服務于政治教化的要求減弱了,文學變成個人的行為,抒發個人的生活體驗和感情。文學審美趨向重意象、重風骨、重氣韻,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繪畫求象外之趣,各類文藝形式之間相互溝通的這種自覺的美學追求,標志著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

正始詩歌

曹魏后期,政局混亂,司馬懿父子掌握朝政。此時,文人的命運與建安時大不相同,阮籍本有濟世志,但不滿于司馬氏的統治,故以酣飲和故作曠達來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終。山濤本來與阮籍、嵇康等人為友,同在“竹林七賢”之列,后來投靠司馬氏。正始時期的詩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詩壇風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和“憂生之嗟”,嵇康詩亦“多抒感憤”。

面對混濁的社會與短暫的人生,阮籍無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曠達,在生活中,他做出許多驚世駭俗的事情。在詩歌中,他也為自己設計了精神的出路,這就是游仙和隱居,他在詩中常常贊美算由、夷齊、邵平、四皓等隱士,而諷刺蘇秦、李斯等人因貪戀利祿而導致殺身之禍。贊美神仙隱逸,只是排遣苦悶的一種方式,他其實是頗有濟世之志的。阮籍主要詩歌作品為《詠懷詩》八十二首,《詠懷詩》內容廣泛,于時勢、人生諸多方面,凡有所懷,無所不詠。

嵇康(223~263)字叔夜,曾為魏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他與魏宋室有婚姻關系,所以堅決維護魏國的利益,對司馬氏集團甚為不滿,公開拒絕與之合作,后來,他在司馬昭的親信呂巽與其弟呂安的家庭糾紛中,為呂安作正義辯護與呂安一同被捕,被殺,年39歲。在中國文學史上,嵇康屬于最具魅力人物之列。“竹林七賢”以嵇康為核心。嵇康臨刑前,太學生千人上書司馬昭,請赦康,愿以為師,甚至有“豪俊皆隨康入獄”。

就文學貢獻而言,嵇康與阮籍為曹魏后期的雙子星座,除文學性格差異外,二人在文學所長方面亦不同。總的看,嵇阮各體兼善,但阮長于詩賦,嵇長于文。就詩而言,阮籍五言最優,《詠懷詩》八十二首為五言詩發展的里程碑式作品。嵇康五言雖成就不突出,其四言詩則獨步當時,上承曹操,亦稱大家。

關于嵇康詩歌的總體風格,前人曾指出“峻切”之意。所謂“峻切”,是指詩旨顯露,少含蓄蘊籍。嵇康的散文,《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其代表作。山濤是嵇康的好友,后被司馬昭收買,當了大官,并推薦嵇康做官。嵇康就寫了這封信,表示自己堅決不肯做官。他說若做官,“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七不堪”與“二不可”表現了他放蕩不羈、疾惡如仇的性格,也表現了他對司馬氏集團的極度不滿。

太康文學

太康時期,江南農業生產有所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文學也比較繁榮,詩壇上出現了一批詩人。有三張、二陸、兩淵、一左。太康詩壇控制在士族文人手中,文學創作有模擬古人和追求詞藻華麗、對偶工整的不良傾向。潘岳、陸機是形式主義詩風的代表,而左思則繼承了建安正始傳統,而成為杰出的詩人。

陸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學理論家。就文學創作來說,他的作品代表了太康文學的主要傾向;就文學理論說,所作《文賦》乃是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論,對后代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左思其貌不揚,口才也不好,但他的文章寫得很好。“貌寢口訥,而辭藻壯麗,不好交游,以閑居為事。”大約在19歲時,左思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其妹左榮因文才入宮,成為貴人,全家搬至洛陽,入洛陽后,開始構思《三都賦》,歷十年而成,門庭皆著紙筆,遇得一句,即使疏之。“左思奇才,業深覃思。盡銳于《三都》拔萃于《詠史》。”《三都賦》初未嘗重視,后得到司空張華嘆賞,于是一時名聲鵲起,許多文壇宿儒為《三都》作注作序,左思名重京師。豪貴之家競相傳寫,出現了洛陽紙貴的局面。

左思的創作,留存下來的不多,僅有賦三篇,詩十四首,他絕大多數作品,靠《文選》和《玉臺新詠》得以保存下來。左思的詩歌,在西晉文士中不算多,但成就頗為突出,《詠史詩》為其代表作。

田園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是兩漢魏晉南北朝800年以來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杰出的詞賦家與散文家。陶詩今存125首,計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陶文今存12篇,計有詞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

陶淵明詞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么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說來,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門前栽種有五棵柳樹,所以被人稱為五柳先生。在剛剛歸隱田園的時候,生活還可以。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德安縣吳山鄉蔡河村)失火,遷至栗里(今德安縣吳山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饑,寒夜列被眠”。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不過,他的求貸或接受周濟,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贈他糧食和肉,被他用手打掉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盐津县| 清水河县| 古田县| 弥渡县| 乌恰县| 偏关县| 阳东县| 仁布县| 盱眙县| 通山县| 舞阳县| 攀枝花市| 河西区| 乌兰浩特市| 江北区| 石门县| 台山市| 江北区| 五常市| 旅游| 三江| 裕民县| 钟山县| 登封市| 交城县| 河北区| 曲水县| 宜州市| 定兴县| 辽阳县| 蓝田县| 阿拉善右旗| 南郑县| 泗洪县| 满城县| 丽水市| 新河县| 建宁县| 聊城市|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