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故宮:一起建皇宮
- 有魚童書著繪
- 1059字
- 2021-03-19 17:25:12
把森林搬進皇宮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筑群。建造這座宏偉的宮殿,普通的木材可不行,必須是優質的木材??墒?,這么多木材去哪兒找呢?找到之后又怎么采伐運輸呀?
故宮的第一位主人,明朝的永樂皇帝有辦法!
早在建造紫禁城之前,他就派出了一大批官員到全國各地的深山老林,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發現品質好的大樹!
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大樹,官員們可沒少受苦,他們翻山越嶺,好多年都回不了家。工部尚書宋禮曾前后五次到四川監督采伐木材,少監謝安更是長期駐扎在四川,一待就是20年。
故宮的木材
故宮建筑為木構系統,梁、椽、枋、柱等均由木材建造,修建故宮至少使用了15種木材。主要宮殿中所用木料多為楠木,從西南各省、長江沿岸及浙贛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后利用江河運送到北京,在崇文門外的神木廠存儲加工后用于建造宮殿。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發現了非常多品質優良的好樹木。其中,楠木因為個頭高,又結實,非常適合建造大宮殿,最受官員和工匠們的歡迎和重視。
大樹是找到了,可是砍伐運輸卻是個大問題。這些樹木巨大,生長在云南和四川的深山老林中,山高路險,又沒有先進的砍伐和運輸工具,這可怎么辦呢?別擔心,他們有一套非常專業的采運技術。
他們先在附近的山區,設立一個山廠,配備相應數量的斧手、石匠、鐵匠、篾匠、找廂架長、拽運夫等,組成一個完整的團隊。
砍樹前,先用長木搭成平臺讓斧手登上去,砍去枝葉。同時,幾個人用繩子拉著以防大樹倒下傷人。大樹砍倒后,斧手在大樹上鑿孔,稱為“穿鼻”,篾匠制作纜索和助滑竹皮,鐵匠打制工具,石匠打當路石。他們在陡坡處將低處墊高,再用木頭搭起架子,將要運輸的木材放在架子上,這個過程叫“找廂”。如果遇到溪流河道,木頭就依靠溪水運送。如果溪流水淺,木頭漂不起來,就只好耐心等待下雨,溪水上漲后,再把木頭運出。
當時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將木頭滾進山溝編成木筏(就是把木頭捆在一起的巨大木排),等待雨季山洪暴發時,再將木筏沖入江河,順流劃行。遇到逆流時,便上岸拉纖。
這期間還發生過一件神奇的事情呢,有一天山洪暴發,一棵大樹順流而下,本來順順當當的,卻遇到了一塊巨石攔路。此時,木頭仿佛不高興了,它發出雷鳴般的巨響,奮力將巨石撞開。讓人驚訝的是,巨石雖被撞得四分五裂,木頭卻完好無損。
這個情景簡直太神奇了,工部尚書宋禮趕緊將這件事報告給了永樂皇帝,永樂皇帝聽到后非常驚喜,認為這是吉祥之兆,于是將這座大山封為“神木山”。
大量的木頭就這樣從深山老林里拽運出來,然后通過大運河或沿著大海,被送到北京,這個過程都可以寫成一部木頭漂流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