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孩子學整理:從收拾玩具到管理自己
- 螞小蟻
- 1106字
- 2021-02-07 18:11:15
選擇能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家具
一個月前的褲子,現在已經遮不住小腳踝;去年的羽絨服,已經拉不上拉鏈;鞋子買回來還沒穿,腳就長大了——孩子總是以超越我們預期的速度成長著。去年給他設計好的房間,今年還能用嗎?床是不是已經有點兒短了,衣柜是不是掛不下新的衣服了,書柜是不是放不下越來越多的課本了?
如果回到設計房間的時候,我想你一定會認真考慮一下“孩子會長大”這件事。
在給孩子布置空間的時候,盡量不要選擇固定的、無法調整的家具,例如從底到頂的定制大柜子、無法拆卸的實木層板、榻榻米等。要多選擇設計簡單但又可以靈活多變的款式,以滿足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
衣柜可以事先設計好能夠調節高度的排鉆孔,隨著衣物尺寸的變化,改變一下掛衣桿的高度,不過是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情。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在衣柜上中下掛三層,等到衣服變大了就改造成兩層掛桿。再長大一點兒,就可以只保留上層的掛衣桿,下層改成抽屜來收納疊起來的衣服。

衣柜三級變
書柜,也同樣可以在兩側預留排鉆孔,層板高度可以根據書本的高度靈活調節。也可以選擇同時能兼顧玩具收納和書籍收納的柜子,隨著物品的變化靈活調整。孩子個子小的時候可以橫向擺放,長高了之后可以直立擺放,滿足各個年齡階段的不同需求。

收納柜三級變
也可以選擇能夠疊放的置物架,孩子個子小的時候,兩個并排擺放。等到他漸漸長高,就可以摞起來疊放,為房間騰出更多的空間。

置物架疊放
提到適應成長性,很多人容易直接誤解為“孩子反正要長大,就按照長大的需要來”。孩子還在幼兒園時,房間里就配置成人的衣櫥、書柜、書桌……每天都生活在自己18歲房間里的3歲小朋友,是很難感到快樂的。
既要簡單,又要成長性,又不能提前準備,這聽起來簡直太難了!其實你完全可以放輕松,空間改造這件事情,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我們把握主要的幾個時機就可以了:出生、獨自玩耍、分床、上學、分房、青春期、離家。

幾個重要的親子空間改造時機

小床擺在大床旁邊可以作為分床的過渡期
我自己家的兒童房,就因為“分床”這個時機進行了一次改造,前后只用半天時間就完成了。
我兒子出生后一直和我們睡在主臥大床上,他的兒童房預備有一張小床,只是偶爾午睡的時候使用。4歲多的一天,他突然跟我說:“媽媽,我想睡在自己的小床上,不過小床要擺在你們的大床旁邊。”孩子既然主動提出,我們可以用最自然的方式完成這第一級火箭脫離,何樂而不為呢?于是我把他的小床搬到了大床旁邊,兒童房也因此空出了更大的活動區域。
現在他已經5歲多了,從一開始總是時不時爬到大床上來跟媽媽膩歪一會兒,變成了必須在自己的小床上才睡得更踏實。我想也許用不了多久,他就會要求和他的小床一起,搬回到自己的兒童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