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龍星球:翼龍與海龍大揭秘
- 張玉光主編 央美陽光繪圖
- 1739字
- 2020-11-28 19:18:48
最早飛行的脊椎動物
在恐龍稱霸陸地之時,史前的天空中被一些能夠飛行的巨大“怪物”控制著,它們是當時天空的主宰者。憑借會飛的本事,海上的、陸地的、會飛的、能跑的生物都可能成為它們的獵物。不過,在6600萬年前,它們與恐龍一起走向了滅絕,從此被長埋于河谷、高山和大地。
翼龍不是恐龍
隨著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世人大概都知道了恐龍的大名。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的一類能以后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已經滅絕的陸生爬行動物。雖然在侏羅紀晚期—白堊紀早期的恐龍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羽毛,但是它們仍然不能飛翔于天空。
而這里我們要說的是飛行在天空中的巨大“怪物”——翼龍,它和恐龍大不相同。翼龍大部分時間是在空中度過的,是一種能夠飛行的爬行類動物。恐龍和翼龍確實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其中的差別就如同恐龍和鱷魚那樣。因此,如果以后還有人問你翼龍是不是恐龍時,你就可以肯定地告訴他們:翼龍并不是恐龍。
翼龍的前肢原本有5指。第5指逐漸退化消失。第4指也很特殊,名字叫翼指骨,是用來支撐翼膜的,比其他3指都要長。翼龍的后肢一般有5趾,可以用來站立。有的翼龍的頜部長滿了牙齒,以此來捕捉昆蟲和魚類。有的翼龍長有一條長長的尾巴,不過也有的種類尾巴很短。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有的翼龍身上長有毛發,有的頭上還長著嵴冠。

尋根問祖
翼龍和鳥類都是會飛行的動物,那么,翼龍是鳥類的祖先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推崇“鳥類的恐龍起源說”的古生物學家認為,鳥類的祖先應是侏羅紀—白堊紀出現的一些長羽恐龍的后代,和翼龍沒有一點兒關系。那么,比鳥類還早的、具有飛行本能的翼龍,它們的祖先又是誰呢?
翼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有能夠用于飛行的翼膜。因此很多人借此推斷:翼龍的祖先應該也有類似翼膜的結構。它們平時喜歡生活在樹上,然后靠類似翼膜的結構在空中滑行。就這樣,經過漫長的演化,它們的前肢變成了翼的一部分,終于有一天,它們掙脫了身體的束縛,靠著扇動的雙翼飛向了天空。
從翼龍的化石被發現以來,人們就認定翼龍是一種會飛的動物,在這之前的連續過渡環節,比如說原始的滑行動物或者是只有翼膜的原始動物,還沒有被發現,因此,至今為止古生物學家們還沒有找到翼龍的確切祖先。但是,人們沒有放棄,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就會知道翼龍的祖先是誰了。

發現翼龍化石
無論是翼龍,還是恐龍,我們所得到的信息,全都是來源于那些從億萬年前遺留下來的化石。因為大部分翼龍的骨骼纖細并且中空,它們死亡后很容易被其他動物吞噬或被微生物分解,所以翼龍化石的形成和完整保留是十分困難的。幸虧中生代翼龍的數量比較多,再加上總有一些特殊的條件,于是便形成了化石,并于億萬年后重見天日。
翼龍的化石多被發現于在海相地層中,這種地層是由海洋沉積物堆積而成的。如果翼龍死亡后落入海底便會形成與空氣隔絕的環境,再加上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讓其他動物吃掉,因此,才相對容易形成化石。
1.有些翼龍因為災害、天敵或壽命終結而死亡。
2.有些翼龍死亡后,尸體被海水或泥沙快速掩埋、覆蓋,與外界空氣隔絕。
3.經過長時間的物理和化學作用,軟組織被完全分解,骨骼被石化變成化石。
4.因地殼運動或者是人類活動,保存化石的巖層裸露出來,人們在機緣巧合下發現了翼龍的化石。

翼龍的分類
翼龍首次被發現是在1780年,在之后的200多年中,新的種類也不斷地被發現。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翼龍已超過了120個屬,為了便于研究,翼龍被分為了幾個大類。
翼龍通常被分為兩大類群:一類是喙嘴龍類,另一類是翼手龍類,二者無論是出現的時間,還是外部形態都有所差別。
喙嘴龍類出現的時間是在三疊紀晚期,在侏羅紀時期達到鼎盛,但是在侏羅紀晚期或白堊紀早期就滅絕了。它們的上、下頜一般都有牙齒,絕大部分還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尾巴末端有鉆石狀(菱形)骨片,可以控制飛行的方向。
翼手龍類出現于侏羅紀晚期,并貫穿整個白堊紀,在白堊紀末期,它們和恐龍一起因為未知原因而全部滅絕。它們的牙齒在數量上呈現多樣化趨勢,有的種類牙齒完全退化消失,有的種類的牙齒卻有成百上千顆,后肢的第五趾退化或消失,尾巴很短。
喙嘴龍類與翼手龍類在形態上有很大區別,甚至有些是相反的特征。那么,它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過渡類型呢?是的,近年來在中國遼寧發現的一些翼龍兼有二者的特征,表明二者在種群演化的關系上是一脈相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