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α粒子轟出大秘密

一些象征著現代化的標志上,經??梢钥吹揭粋€由幾個橢圓交織成的圖案,你知道嗎?它是由盧瑟福首先“畫”出來的原子模型。也許,你以為這沒有什么了不起,畫個圖案還不是很省力的事?

仔細想一想,并非那么簡單。在那個年代,講清運動著的原子究竟是副啥模樣實在是一個難題。191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里,盧瑟福領導下的實驗室發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竟然無意之中促成原子模型圖的成功。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一天下午,青年助手蓋革問盧瑟福,是否可以在放射性方面做點工作,同時讓剛來的助手馬斯登也一起參加。盧瑟福同意并建議他們用α粒子去轟擊金箔,看看穿過金箔的α粒子朝什么方向飛去。

最初的原子模型

原以為這個實驗純粹是練習性的,沒有多大意義。因為當時的科學家認為原子就像一個葡萄干面包,原子內部的負電荷電子就好像葡萄干,正電荷就像面粉一樣是均勻連續分布的物質。按照這種想法,可以預料:金原子里的電子根本無法抵擋住比它重幾千倍的α粒子炮彈,金原子中的正電荷物質雖然有同α粒子相匹敵的質量,可惜它是均勻地分散在整個原子空間,也不會有什么了不起的抵抗力。所以,射向金箔的α粒子將繼續向前飛去,最多稍微改變一下角度。

蓋革和馬斯登遵照老師的意見,著手準備這項練習。整個實驗裝置非常簡單:作為炮彈的α粒子由藏在鉛室里的放射性元素供給,它們的轟擊目標是一張極薄的金箔,在金箔的后面放了一個可以改變方位的閃爍屏,只要α粒子撞到屏上就會發生一次閃光。蓋革和馬斯登像兩名炮手,躲在一架低倍顯微鏡后面觀察著這種微弱的閃光,并記下閃光的次數和角度。

第三天,盧瑟福正在自已的辦公室里看書,忽然蓋革沖了進來,驚慌地報告:“α粒子被金箔彈回來了好幾次!”這真是難以置信的消息。這等于告訴你,用一枚重磅炮彈去轟擊一張報紙,炮彈竟然被報紙彈回來了。盧瑟福很快恢復了鎮靜,這里面一定有奧妙。如果這兩位學生沒有看錯的話,莫非是我們以前對原子的看法有問題?

盧瑟福緊張地思考了幾個星期。他想,原子中的電子是早就被人觀察到了,但是原子中連續分布的正電荷物質,卻從來也沒有露過臉。原子里的正電荷難道不是均勻分布而是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心上?因為只有集中了原子質量90%以上的正電核心,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來抵擋那些湊巧撞在上面的α粒子,并把它們彈回去。

按照這個想法,盧瑟福計算了α粒子穿過原子后向各個方向飛出去的次數,計算結果同蓋革、馬斯登的測量結果完全一致。在1911年2月,盧瑟福寫了題為《αβ粒子物質散射效應和原子結構》的論文,正式提出了被后人稱為盧瑟福的原子模型。

雖然,這個模型以后又被進一步的研究所改進,但是盧瑟福模型的提出開創了原子物理的新紀元,所以今天人們常常用這個模型的圖案作為近代物理學的一個標志。

知識加油站

分子間引力和斥力

研究發現,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而且分子間斥力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得更快些。由于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兩種力的合力又叫作分子力。當兩個分子間距離為r0時,分子間的引力與斥力平衡,分子間作用力為零,r0的數量級為10-10米,我們把距離為r0的位置叫作平衡位置。當分子間距離r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隨距離

減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因此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rr0時,引力和斥力都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是斥力減小得更快,因而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但它也隨距離增大而迅速減?。划敺肿娱g距離的數量級大于10-9米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計了。

分子間力隨分子間距的變化規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宁县| 原平市| 津市市| 梧州市| 襄垣县| 莱芜市| 和静县| 银川市| 昔阳县| 顺义区| 铁岭县| 五河县| 利津县| 祁阳县| 昭觉县| 永城市| 漯河市| 汝城县| 桦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旬邑县| 潼南县| 临湘市| 准格尔旗| 泰州市| 申扎县| 肇庆市| 洪泽县| 麻栗坡县| 宜昌市| 陵川县| 张北县| 仪陇县| 新民市| 宁津县| 洛南县| 新乡县| 平利县| 界首市| 广饶县| 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