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可怖的大氣壓力

一說到氣體,我們馬上會想到包圍地球的厚厚的空氣層。這層空氣叫作大氣。空氣、水和陽光,使得地球上有了生命,形成了生機勃勃的自然界,人類才能建起如今高度文明的社會。

大氣對地球表面的物體有著不容忽視的壓力,然而人們卻毫無感覺,這是為什么?為了證實大氣壓力的存在,17世紀中期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就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17世紀中葉,德國的科學界對大氣是否有壓力存在著分歧。有的認為有,有的則認為沒有,爭論不休。但由于雙方都沒有充分的證據,因此雙方的爭論還相當激烈。有位科學家叫奧托?馮?格里克,當時正擔任著馬德堡市的市長。他認為大氣存在著壓力,并決心要用實驗來證實。起初,他將密封得很好的木桶中的空氣抽走,結果木桶被大氣壓“炸”了。接著,他又用薄銅片做了一個球殼,也將其中的空氣抽去,結果這個薄球殼被大氣壓扁了。

奧托·馮·格里克

1654年,格里克用銅作了兩個空心半球,直徑約為幾十厘米。這兩個半球非常堅固,而且當兩個半球合在一起的時候,沒有縫隙,外面的空氣透不進去,里面的空氣也漏不出來,精密極了。球內的空氣沒被抽出的時候,球內外部都有空氣,壓力平衡,這時的兩個半球想合就合,想分就分,毫不費勁。但是當球內的空氣被抽出去后,由于球只受外面大氣壓力的作用,要使兩個半球分開卻不那么容易了,要分開它們,其用力之巨大實在驚人。格里克為此在馬德堡做了一個公開的實驗。由于當時尚未發明抽氣機,因此,他先在兩個半球合攏的球內裝滿了水,然后再用注射器將球內的水吸干,這樣球內便是真空了。為了將這兩個半球分開,當時動用了16匹駿馬,分成兩邊,每邊四對,這樣對拉才把兩個半球分開。你看,為了分開這兩個半球,不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而是費了“十六匹馬之力”!1654年,格里克又在勒根斯堡將這個實驗在皇帝和廷臣面前進行表演,在場的人都非常驚異,不得不信服大氣壓力的存在。格里克實驗所用的金屬半球,人們把它稱為馬德堡半球,格里克所做的這個實驗,就叫作馬德堡實驗。

根據計算的結果,大氣的壓力大約是1公斤每平方厘米。這就意味著,無論什么物體的表面,每平方厘米的面積上都要承受約l公斤的大氣壓力。如果房屋屋頂表面積是40平方米的話,大氣作用在這個房頂上的壓力竟達到400噸。在這么大的壓力之下,房屋為什么沒被壓塌呢?這與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沒有抽去里面的空氣是一個道理——房屋內外都有空氣,房頂的上下都受到大氣壓力,因而互相平衡,房屋當然安然無恙。你想過嗎?在大氣中生活的人們,每個人的身上都要承受約十噸重的壓力呢!因為,就算人體表面積為1平方米吧,大氣每平方厘米的壓力約是1公斤,那壓在人身上的壓力就有10噸重。我們平時就是在這么大的壓力下生活的。由于我們體內也受到同樣大的壓力,所以感覺不到大氣對我們的“重壓”,我們習慣且必須生活在有大氣壓的環境中。如果人到了大氣壓力極低的環境里去,這時,體內的壓力大大超過環境施給人的壓力,將會發生組織破裂,造成人身死亡。所以人失去空氣的壓力,將無法生存。

可以想象到,穿一般的服裝到月球上去探索、旅行,結果必是悲劇。因此,為了保證宇航員在月球上的正常生活,完成探險和考察的重任,需要給他們穿上一種特制的服裝——宇航服,其內充有一個大氣壓,穿上這種衣服,宇航員就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了。

知識加油站

大氣壓

大氣對在它里面的物體產生的壓強叫作大氣壓強,通常簡稱為大氣壓或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1.013×105

大氣壓強的變化

大氣壓強的大小與海拔高度有關,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壓強就越小。測量結果表明:海平面附近的大氣壓強約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海拔5~6千米處的大氣壓強只有0.5個標準大氣壓;海拔8千米處的大氣壓強只有約0.3個標準大氣壓。根據這一規律,無液氣壓計經重新標度后可直接顯示海拔高度,此時稱為高度計。例如,熱氣球上常用這種高度計來顯示熱氣球上升的高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拜泉县| 西吉县| 岫岩| 德安县| 五常市| 赣州市| 福安市| 连平县| 五寨县| 永兴县| 轮台县| 临朐县| 河池市| 禹州市| 新闻| 安新县| 齐齐哈尔市| 台安县| 安吉县| 东乡县| 峡江县| 长春市| 永城市| 梧州市| 吴江市| 育儿| 湄潭县| 南康市| 库车县| 龙州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丰宁| 鹤庆县| 墨江| 东安县| 喀什市| 木兰县| 林州市| 思茅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