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當代旗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人民當家作主,發展經濟成為社會的主流。在這種國情下,人們暫時拋棄了旗袍,選擇了方便生產勞動的列寧裝、連衣裙等。服裝的顏色也變得單一,以綠、藍、黑、灰為主。服裝變得實用、統一、簡樸,反映人民“艱苦樸素、努力奮斗”的精神。到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為了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景象,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掀起了一陣流行新主張。旗袍在此時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20世紀60~70年代,受文化運動的影響,旗袍從當時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改革開放初期,社會欣欣向榮,人們的個性得到了釋放,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高漲的熱情,尤其是外來事物。如喇叭褲、發飾、絲襪等,都是受歡迎的對象,從而無暇回顧旗袍的美麗。旗袍更多地出現在服務場合當中,做工粗糙、樣式單一、顏色俗艷、開衩很高,對旗袍的形象造成損害,使得喜歡旗袍的人為了區別身份地位也不敢輕易地嘗試。

此后,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人們開始重視服飾美的文化內涵,體現我國傳統服飾文化和大國形象的中式禮服旗袍正式回歸到人們的視野當中。傳統文化越來越被重視,旗袍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旗袍不但出現在外事活動中,在中國舉辦的歷次大型國際會議和體育盛會上,禮儀隊員一般都會穿著精心設計的旗袍亮相,整齊劃一、高貴靚麗。

在影視作品中,以旗袍為主題的電視劇或電影也非常受大眾的歡迎,比如體現旗袍柔美的經典之作《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劇照

旗袍作為中式傳統服飾的代表,在發展中經歷了演變、融合與創新的階段,如今更加富有表現力,成為我國服飾發展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當代旗袍仍承襲原有制式,如立領、右衽大襟、開氣等,這些特點成為標志性的旗袍元素,與現在的制衣工藝相結合,衍生出更加別致的旗袍樣式:版型設計上,會著重突出女性特征,性感而時尚;結構設計上,采用立體裁剪技術,更加貼合人體結構;款式設計上,添加現代的服裝元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旗袍面料上選用更加多元化的設計紋樣,富有時代的氣息。同時,旗袍繡花設計與燙鉆、珠繡等現代裝飾藝術結合,更加華麗多彩。

國內的設計師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傳統元素成為設計師們重要的設計素材,促進旗袍發展進入了嶄新的階段,旗袍元素也更多地出現在當代服裝設計當中。國外也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格的旗袍。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旗袍多樣化的發展,必定是服飾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阳市| 红桥区| 汉中市| 洪洞县| 龙井市| 乐山市| 临武县| 松滋市| 安庆市| 崇文区| 遵义市| 冷水江市| 义乌市| 富平县| 金秀| 潢川县| 舒城县| 道孚县| 栖霞市| 灯塔市| 鹤峰县| 铁岭市| 龙岩市| 锦屏县| 尖扎县| 大连市| 将乐县| 南漳县| 潮州市| 盖州市| 博白县| 会理县| 新绛县| 耒阳市| 杂多县| 金阳县| 荆门市| 建昌县| 扬中市| 辽中县|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