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No.33 歐洲“狂風”戰斗機

★高空飛行的“狂風”戰斗機

“狂風”戰斗機(Panavia Tornado)是德國、英國和意大利聯合研制的雙發可變后掠翼戰斗機。

●研發歷史

20世紀60年代中期,英國與法國創立了AFVG(Anglo French Variable Geometry)研發項目,但兩年后因法國退出而結束。1968年,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和加拿大針對F-104戰斗機的除役而組織了工作組審查后繼的機型,此機型最初稱多用途航空器(Multi Role Aircraft,簡稱MRA),后改為多用途戰斗機(Multi Role Combat Aircraft,簡稱MRCA)。

1968年,英國加入MRCA小組,并與德國和意大利簽署三國間的協定備忘錄,計劃欲用一種新型戰機替換所有的F-104G,且由英國和德國主導技術。1969年,加拿大和比利時退出該計劃。剩下的4個國家組成帕納維亞(Panavia)航空集團,并從1969年開始研發新型飛機。第二年荷蘭退出,英國與德國分別接管荷蘭股份的42.5%,意大利負責15%。1974年8月14日,P01原型機于德國首飛;10月30日,P02原型機于英國首飛。1975年12月5日,P05原型機于意大利首飛。

1976年7月29日,第一梯次量產機下單。1979年6月5日第一架“狂風”對地攻擊型(IDS)交付給英國皇家空軍,6月6日第一架“狂風”IDS交貨給德國,8月9日第一架“狂風”空中防御型(ADV)生產完成。

“狂風”戰斗機正在起飛

●飛機構造

“狂風”戰斗機采用串行式雙座、可變后掠懸臂式上單翼設計。機翼翼根段為固定段,其前線后掠角為60度;活動段后掠角可由人工控制在25度~67度間變化,帶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緣縫翼。鋁合金整體加強蒙皮,尾翼為全動升降副翼,內置式方向舵,采用電傳操縱系統。后機身內并排安裝兩臺渦輪風扇發動機,進氣道位于翼下機身兩側。在后機身上部兩側各裝有一塊減速板,可在高速飛行中使用。座艙兩個座位為前后串行式布置,均采用馬丁·貝克公司Mk.10A彈射座椅,可在零高度和0~1166千米/小時飛行速度范圍內完成救生。

★“狂風”戰斗機三視圖

●作戰性能

“狂風”戰斗機有多個型號,其武器也各不相同。以“狂風”IDS GR.4型為例,其武裝除27毫米毛瑟BK-27機炮外,機身和機翼下的7個掛架可掛載包括AIM-9“響尾蛇”空對空導彈、AIM-132空對空導彈、AGm-65空對地導彈、“硫磺石”空對地導彈、ALARM反輻射導彈、Wasp反艦導彈、Kormoran反艦導彈、“海鷹”反艦導彈、“金牛座”巡航導彈、“暗影風暴”巡航導彈、LAU-51A火箭彈莢艙、LR-25火箭彈莢艙、B61核彈,以及各型炸彈和偵察莢、干擾艙等。

“狂風”戰斗機進行編隊飛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西昌市| 新和县| 武冈市| 商南县| 兰坪| 浮山县| 台北市| 海阳市| 湖北省| 易门县| 蓬安县| 内江市| 枣阳市| 砀山县| 榆中县| 大竹县| 邹平县| 汾阳市| 龙山县| 汾阳市| 大化| 北流市| 昭觉县| 长阳| 韩城市| 徐州市| 萨嘎县| 巴林左旗| 拉孜县| 赣州市| 满城县| 京山县| 商南县| 甘孜| 永福县| 汽车| 鹤壁市| 宜宾县| 鹤壁市|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