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地飛鷹:全球作戰飛機精選150
- 軍情視點
- 715字
- 2020-11-14 17:37:36
No.22 蘇聯/俄羅斯蘇-35“側衛”E戰斗機



★蘇-35“側衛”E戰斗機正在起飛
蘇-35戰斗機是蘇聯研制的一款重型戰斗機,具有航程遠和多用途的特點,與蘇-27戰斗機具有同血統的設計和相似的性能特征。
●研發歷史
在20世紀80年代初,蘇霍伊設計局就開始研究蘇-27M單座型多用途戰斗機,并希望其在性能上彌補或替換已在蘇聯空軍中服役的蘇-27S戰斗機。事實上,蘇-27M戰斗機可以看作是蘇-27戰斗機的系列技術優化的驗證機,其系列第一架是由蘇-27S戰斗機改裝而成,并命名為T-10M-1型,該機于1988年1月28日成功首飛。
之后,蘇霍伊設計局又改裝了4架并預生產了6架蘇-27M戰斗機,分別命名為T-10M-2~T-10M-12,其中T10M-11的編號在序列中遺漏。20世紀末,針對出口市場需要,蘇霍伊設計局將這種型號命名為蘇-35戰斗機,并希望能爭取到潛在用戶。

飛行中的蘇-35“側衛”E戰斗機
●飛機構造
相比蘇-27、蘇-30和蘇-33戰斗機,蘇-35戰斗機擁有更大的機翼和發動機,其機鼻也更大。新的鼻錐中有被動式電子掃描數組雷達和其他高科技的航電系統,包含數字線傳飛控和可以往后方發射導彈的半主動雷達導引導彈。起雷達平均輸出在5千瓦~20千瓦之間。為了降低機身重,該機更多地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和鋁鋰合金。
二維矢量推力系統也是首次于蘇-35戰斗機上測試,其基于蘇-37戰斗機專案的研發成果。新的2D矢量推力引擎稱為117S,是為了替換現有AL-35或AL31-F發動機而研發。

★蘇-35“側衛”E戰斗機三視圖
●作戰性能
蘇-35戰斗機同時配備適合于空中作戰和攻擊導航的航空電子設備,攜帶激光或電視制導的智能彈藥來攻擊地面目標,此外還采用一種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來實現超機動性。蘇-35還加裝了各種新型設備,這些設計導致戰機的重量大幅增加,相應地降低了其作戰性能。

高速飛行狀態下的蘇-35“側衛”E戰斗機

蘇-35“側衛”E戰斗機側方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