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屬風暴:全球機槍精選100
- 軍情視點
- 1150字
- 2020-11-20 11:55:44
No.1 美國加特林重機槍


加特林重機槍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旋轉機槍,由美國人理查德·喬登·加特林在1861年設計。
●研發歷史
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了,作為醫生的加特林看到了許多戰場上受傷死亡的士兵,感到萬分傷痛,于是在他心中就萌生了一個想法:發明一種槍,依靠兇猛的火力,讓一個士兵戰斗力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傷亡的人數。
之后,加特林醫生一邊在醫院救死扶傷,一邊思索著新型機槍的計劃。1861年夏天,加特林完成了機槍模型,并于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4日,加特林重機槍已經完全成型。1865年以后,加特林重機槍的槍管由4根改為6根,1868年又增加到了10根。1870年,英國政府將加特林重機槍與其他機槍做了對比試驗后,認為加特林重機槍比較符合他們的標準,于是便建廠生產加特林重機槍。與此同時,沙俄政府也購買了加特林重機槍,更名為戈洛夫重機槍。
如今加特林重機槍經過了百余年的不斷改進,已經成為一款集火力與可靠性于一體的“超級武器”。

現代加特林重機槍正在開火
●武器構造
1862年生產的加特林重機槍使用的是獨立鋼制彈膛(彈膛與槍管分離),它的尾部封閉并裝有撞擊火帽。射手通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旋轉,裝滿彈藥的彈膛從供彈料斗中進入每根槍管后面的閉鎖槽中,當槍管轉到某個特定位置時,擊針將彈藥擊發。而槍管轉動到另一位置時,射擊后的彈膛退出槍殼。槍管旋轉一周可完成6發彈藥的裝填、擊發和退彈,但是存在火藥燃氣泄漏等缺點。為解決這一難題,加特林使用了當時開發的獨立金屬彈殼彈藥,這種彈藥結構被后來機槍的設計者沿用。
同年,還有一種加特林重機槍使用14.73毫米口徑的銅質彈殼邊緣發火式彈藥。為了讓獨立的彈膛與槍膛同軸,加特林使用了錐形槍膛。槍管后部直徑加大,使得彈丸進入槍管更加容易,但在解決裝填問題的同時,卻產生了由于槍膛直徑過大,彈頭在飛行過程中翻滾的問題。

加特林重機槍及其子彈
●作戰性能
由于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后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重量大,消耗能量多。史料稱,俄土戰爭中曾有8個連的俄軍使用加特林機槍,每連50挺。1879年的祖魯戰爭中,英國軍隊借助加特林機槍,主宰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從1884年開始,采用管退式、導氣式、自由槍機式和半自由槍機式等自動原理的自動武器陸續被發明出來。加特林轉管機槍的優勢就不復存在,缺點卻更加明顯,比如過于笨重,步兵攜帶不便。同時,加特林機槍的口徑只有7.62毫米,對付裝甲逐漸加強的重型裝備已經顯得比較吃力了。最為重要的是,加特林機槍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所以到19世紀80~90年代,由于馬克沁機槍的問世,加特林機槍就逐漸被擠出戰爭的歷史舞臺。不過加特林機槍的工作原理并沒有消失,加特林式機槍仍然在現代的多種型號的機槍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