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故事連環畫(隋唐故事)
- 稚子文化編繪
- 935字
- 2020-11-20 11:28:11
李春建趙州橋

1.我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巨大工程,如壯觀雄偉的萬里長城,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設計精良、建造堅固的趙州橋,是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在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之際,石匠李春奉命來到趙州城南洨(xiáo)河岸邊,帶領石匠們建造一座石橋,以方便交通。

3.李春對洨河兩岸的地形、地質作了詳細的調查,最后決定橋梁采取單孔長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橋墩。

4.眾人不明白為什么用單孔。李春解釋說,這樣可以避免河水對橋基的直接沖擊,能延長石橋的壽命。

5.因跨距太大,李春采用了圓弧拱形式的橋面,橋面的重力和壓力變為向上的擠壓力,分散到兩邊的橋基上。

6.這樣不但擴大了排水面積,減輕了石橋自重,還可以減弱山洪、河水猛漲時對橋身的壓力,使石橋更穩固。

7.設計方案得到全體工匠的贊同后,便開始緊張地施工。李春以河床的粗沙層為基礎,僅用五層石料做橋臺。

8.李春要木匠只做可砌一層拱圈的木架。這樣同一個拱架可重復使用,既省木料,又省工。

9.為了讓拱石砌合得更加緊密,石匠們在石料的每一面都鑿上了細密的斜紋,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10.造橋開始了。石匠們將拱石一塊一塊地砌上拱架,一道拱圈完成,移動拱架再砌另一道,橋面一點點寬起來。

11.拱圈砌到第二十八道時,李春讓鐵匠打了九道橫梁貫于拱背頂上,并在拱石之間嵌腰鐵,使石橋形成一個整體。

12.趙州橋建成了,橋洞呈拱形,因此橋面相當平緩,無論人行還是走馬推車,都不吃力。

13.而后,李春和眾石匠又在橋的欄板上雕刻了許多精美的石刻。其中有一塊欄板,正反兩面刻著各式飛龍。

14.趙州橋“奇巧固護,甲于天下”,堪稱中國工程界的一絕,比歐洲建造這樣的橋梁早了七百多年。

15.至今,飽經一千四百多年風霜的趙州橋依然屹立在河面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人 物 點 擊

巧匠李春
李春是我國隋代著名的橋梁工匠。李春受命修建趙州橋時,負責整座大橋的設計和施工。趙州橋是李春和無數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它代表了中國工匠在當時世界建筑史上的領先技術。然而,在當時的封建年代,李春這樣杰出的橋梁專家和趙州橋的技術成就并未引起封建統治者的重視,不過,李春和他設計、參與建造的趙州橋卻永載中國史冊,為后人所牢記。
注 釋
趙州: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
欄板:一種板狀護欄,起到防止墜落的防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