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運籌帷幄
- 雄霸亂世
- 海島居世
- 2028字
- 2020-09-13 07:30:37
聽到此處,劉承志心如刀絞,他馬上問道:“不知道父親和兄長,現在何處?”
項無忌道:“太尉在你失蹤半個月后被送回了京城,找名醫韋不群治病,據諜影門來報,毒已經拔的差不多了,只是內力受損,可能要調養一段時間,目前跟著皇上在烏丸省。而大公子現在正帶著十萬大晉軍,在北漠省苦苦支撐!”
聽到此處,劉承志長出了一口氣。
常山杰道:“我在西疆倒是不知道中原出了這么多事兒。看不出來,你的身份還蠻尊貴的,以前多有得罪了!”
劉承志尷尬地笑了一下,便讓項無忌安排他們住下。收拾停當之后,劉承志又找到項無忌,問道:“無忌兄,不知道你們下步有何打算?”
項無忌道:“當時大公子只要我們留在這里做內應,但是看目前的形勢,我們這些棋子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啟用了!”
劉承志道:“我正是這個意思,留在秦陽城,大家已經起不了任何作用,就算我們人馬足夠,攻下了這座城,沒有后方,一座孤城,卻又有何用!”項無忌點頭稱是。
劉承志道:“我的想法是,我們一萬多人分批出城,到城外去發展,想辦法為大晉國再打出一片天地。”
說罷,堅定地看著項無忌,項無忌素來知道這個二公子機智,且上一次用兵如神,解了秦陽城之圍,而當前所謀所慮又極有道理,心中早已暗自佩服,道:“但聽二公子調配!”
劉承志點了點頭道:“現在其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步部隊往何處發展有利!”
項無忌點了點頭,道:“二公子說的極是,出了秦陽城,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落腳點才行!”
劉承志道:“此事馬虎不得,我們各自回去思考一晚,明天一起來商量究竟如何發兵!對了,無忌兄,能否將當下的天下大勢跟我詳細介紹,以便我審時度勢!”
項無忌“嗯”了一聲,便開始細細講來。
大晉國中部為沙漠,不適宜人居住,被稱為黃漠區。邊上由昆侖、溪山兩道山脈隔開,北部從西到東依次為漠北省、燕山省、烏丸省,西部分別為西疆省、西涼省、云溪省、瑞興省,東部有嶺東城、海希省、臨淄省、五洲省,南部有江南省、陽江省、昆陽省,再往南就是十萬大山,也就是南蠻國所在。
據這幾日的諜影門報告,目前東北部的烏丸省由大晉朝廷控制,烏丸盡管歷來富庶,主要是由于礦藏豐富,產糧卻是不多,故并不宜屯兵,目前朝廷的兵員不過五十萬左右。
燕山省由當地軍閥閆忠卿控制,閆忠卿原為燕京府的本土豪強,在天下大亂后起兵反叛,成一方諸侯。
漠北省目前西面的部分由劉承昊控制,另一部分由原來的刺史洪成宮控制。
而大晉東面三省全部由哥舒武吉控制,在目前的中原勢力最大,同時兵鋒最盛。西部四省大部由西戎操控,當然部分地方民團也在搶奪地盤。
南方的江南省、陽江省以及原來的首都金陵城由江南刺史李勛隆控制,昆陽省大部由地方武裝楊希月控制,其余部分由南蠻趁勢而起取得。
介紹完詳細的天下大勢,二人便回到各自房間仔細思考。
劉承志一回房間,只聽得司壺的聲音在腦海中響起:“承志,你真的要帶兵嗎,假如打仗,不是會讓戰神實力更強嗎?”
劉承志道:“你這句話問得好,但是現在天下已經處于亂世,到處征伐不斷,假如沒有一個人收拾殘局,只怕戰火會綿延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戰神更會一嘗所愿!”
“我所希望的是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將天下一統,然后還這塊大陸一片安寧,這也是月神給我《無上兵法》的原因,可能她老人家早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司壺想了一下,道:“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在戰爭中,說不能會碰到戰神的分身,這些分身都能在戰爭中吸收力量!然后回傳給戰神。你作戰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每一個分身,都不是現在的你能夠對付的!”
劉承志答應了一下,然后開始思索下一步兵力的走向來。他一宿未眠,一直想要思慮周全,僅帶一萬士兵去開疆拓土,無論如何都是風險極大之事。
第二日,二人繼續商議,此時劉承志心中已有了計較,不過就是不知項無忌有何想法,便先問道:“無忌兄,不知你有何看法。”
項無忌道:“二公子,下官思慮一夜,也并無更好想法,只是漠北系大公子所在,且離此處最近,我們雙方到時合兵一處,緩而圖之,是否可行!”
劉承志早前曾有此想法,故而沉吟了一會兒,但是最終道:“你的想法確是不錯,我也曾考慮過,但是據諜影來報,我兄長目下有精兵十萬,都是以原來的三萬大晉軍為根底擴編而成;而目前我們只有一萬兵馬,加入他們其實并無多少助益。”
說罷,承志頓了一下,又想了一下,道:“并且漠北屬苦寒之地,物產不豐,不宜屯兵,而與東部哥舒武吉勢力過于靠近,并非首選之地。”
接著他指著屋內的地圖道:“此處,只怕是我們最佳的去處。”項無忌一看,卻是江南省。
劉承志道:“江南省于此處是較近的區域,與哥舒軍控制的東部區域隔了一個陽江省,并且此處富庶,素來有‘江南熟,天下足’的說法,大晉朝廷一半的米糧均來自此處,最適宜屯兵。”
項無忌一想,感覺極有道理,但隨即問道:“只是此地民風文弱,只怕沒有好的兵源。”
劉承志道:“確是如此,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此去受到的抵抗可能也會是最弱的。而目前首要的任務是先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然后緩而圖之。”
項無忌雖然感覺如此行軍仍然有不足之處,可卻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道:“但聽二公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