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站穩腳跟
- 犟人彭慧
- HE云卷云舒
- 2044字
- 2020-10-23 16:30:17
第二天一大早,彭慧便又去了昨天的那家報刊亭,這一次她買了八十塊錢的書。回來的時候她沒有去昨天的菜場,而是去了附近一個很大的紡織廠。這個廠規模很大,至少有兩千來人吧!廠子里包吃包住,十二小時兩班倒。絕大部分都是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女孩子。一開始彭慧也曾來這個廠門口咨詢過面里的門衛,問他們要不要招人,被搖頭拒絕后,彭慧很是落寞,看著里面那些穿著同樣工衣的女孩子走來走去,進進出出時,她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羨慕。
彭慧徑直把書攤擺到了女工們每天進出宿舍必須要經過的大門口。八點鐘后,下了夜班的女工們在食堂吃過早飯后,三三兩兩的往宿舍走去,也有一些準備出廠門去買點個人物品。那時候手機還不像現在這樣普及,真正有手機的也是極個別的人。手機的功能也很單一,除了打接打電話和收發信息之外也就沒有什么其他的功能了。互聯網也遠沒有現在這樣發達,好多人壓根就不會上網。工作之余能有個書看,聽個收音機就已經很好了。女孩子們看到了宿舍外邊彭慧的書攤一開始都很意外,她們每天的生活除了上班下班,就是吃飯睡覺,非常的單調,再加上女孩子天生就有著一副好奇心,不管什么事都喜歡圍上前去看個熱鬧。于是三三兩兩的就有人陸陸續續的來到了彭慧的書攤前。一打聽才要一塊錢一本,買的人瞬間就多了起來,除了幾本軍事、兵器之類的女孩子們不感興趣的書外,彭慧的書基本上算是銷售一空了。
下午的時候,彭慧再去報刊亭找老板的時候,老板面露難色“不是我不賣給你,我這里真的也不剩幾本了,有些老顧客定期都會來買的,我總得給他們留幾本!”
彭慧點頭,“我能理解,感謝您的幫助!”,雖然有點失落,但彭慧的感謝是發自內心的。
“哎,你可以再去別的報刊亭看看,說不定他們那里多少也能有點貨,就是不知道愿不愿意低價賣給你!也可以去附近的廢品收購站去看看,那里的舊書舊報紙多了去了,都是論斤賣的!”看到彭慧情緒有些低落,老板好心提醒她。
對啊,為什么不去別的店里再看看呢?收購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謝謝您,真的太感謝您了!”彭慧給老板鞠了一個躬,騎上車轉身去了別的報刊亭。
別的報刊亭的老板不是不愿意低價賣,有就是要價太高,最少七毛錢一本了,愛要不要!
跑了一上午,彭慧也沒買到多少書,下午她開始轉變戰場,直接去了附近的收購站。收購站的舊書舊雜志以及各種期刊雜志果然多的嚇人,小山一樣的堆著。只是好多書有的殘缺破損,有的表面太臟沒有賣相。
“老板,你們這里的舊書怎么收啊?”彭慧問道。
“三毛錢一斤,不論新舊。”
“那我想從你這里買一些我能用的書,給你一塊錢一斤,你能同意嗎?”彭慧繼續問道。
“那有什么不同意的!不管什么書在我這里都一個樣,廢紙一張!不過我沒時間給你找,你得自己去挑,挑完了過秤給錢就完了。”
“那是當然,一定一定!謝謝啦!”彭慧很開心。
收購站不光有過期雜志,還有好多大部頭的書。保存比較好的武俠類、言情類長篇小說,也不乏一些國內外的經典名著。
彭慧以一元一斤的價格一次性的買了很多,算下來平均一本雜志差不多二毛錢,大部頭的長篇小說也就五毛錢左右,如果雜志還是以原來的一元錢一本的價格賣出去,厚的小說書兩元錢一本的話。那利潤可就相當可觀了。
事實上彭慧的書攤生意還是相當不錯的!每天賣個一百來塊錢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因為進價很低,所以她每天的凈利潤差不多有七八十元,這個數字還是很嚇人的,她賣一個月的書差不多頂人家進廠上三四個月的班了。
彭慧每天早晚騎車出去擺攤,她并不長期固定在同一個地方賣書,而是選擇在不同的廠子、不同路段的集市賣,因為她清楚:書不像蔬菜水果,吃完也就沒了,買書的人平時都是有工作要做的,看書也只是為了打發下班后的閑暇時間。他們一本書差不多要看個一星期,甚至更久,再愛看書的人也不可能天天買書看!所以她是在一個地方賣個兩三天,就換另外一個地方再賣個兩三天,等過了十來天以后再去賣一次。
中午收攤回來吃完飯后,簡單的休息一下,彭慧就會騎車去市里大大小小的收購站去轉,看看能不能多挑些賣相好、大家愛看的舊書雜志。
再后來彭慧又開發了以書換書的營銷模式:就是買書的人在她那里把買的書看完了以后,如果不打算再買,但又還想再看其他的書,就可以選擇把買的書退還給彭慧,雜志的話每本另加五毛,小說每本再另加一塊錢就可以拿回去繼續看,看完了還可以再換。這樣一來,彭慧的一本書就能來來回回的幫她賺到更多的錢。
再后來,彭慧又開通了租書的業務 。主要是針對那些大部頭的長篇小說,租金一天五毛,借書卡都是她自己手寫的,上面寫明借書時間,還書的時候按天算錢。有些人不想花兩三塊錢買一本書看完就扔了,如果租的話,花同樣的錢就可以多看幾本書,對彭慧而言,這樣一來貨源就會充足了很多,因為是換書和租書,大家對書的新舊程度就不會太在意,只要內容是自己喜歡看的就行,反正自己最終又不用掏錢買,新舊跟他們自己自然也就沒什么太大關系了。這樣一來,彭慧也就不用頭疼的去收購站到處淘書了。
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彭慧感覺生活一下子又充滿了希望,至少她現在有能力在蘇州站穩腳跟,不需要天天為生計而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