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丙子房,獨院四室,屋內陳設俱全,布置雅致。
有靜室,練功房,洗浴單間,藏書室。
最讓刑鋒驚喜的是藏書房,藏書房安靜明亮,迎門的墻上提著一副字。
道無盡,著書以存道。
八個大字下面密密麻麻寫滿行書,寫的是書房的來歷、管理、規矩。
原來在雜役期,每一個天字房都會有藏書房存在,這是歷代天字房弟子用心收錄而來,多是雜記軼聞,更有少量的修煉心得、境界劃分。每任天字房弟子都需要妥善維護,離去之時更要在其中添上三兩書籍,或是在外收錄,或是自身撰寫心得。
刑鋒默默的看著小小的書房,一椅,一案,筆墨紙硯俱全,左側的墻壁被書架占滿,擺放其上的書籍有數百冊之多。
刑鋒默默的退出藏書房,今日天色以晚。
刑鋒端坐靜室,靜室做兩進,前庭做臥房之用,設床榻,柜櫥。后進為靜室,空空蕩蕩,只有一個安息草做成的蒲團。
夢中的景象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陰符經石碑,由龜蛇鍛體術修煉進化而來,霧氣交織凝結的陰陽圖形。
玄武真形圖的觀想已經被進化成太極真形,目前夠用了。但是刑鋒的心底還有著另外一部鍛體術,鯤鵬衍虛訣,同樣契合自身屬性。
隨著刑鋒心思寧定,太極真形圖的一側,無數符文變化凝聚,一鯤一鵬再次慢慢顯現出來,其形象似鯤似鵬,鎮壓虛空吞噬天地。
符文引動,刑鋒雖然沒有內觀之能,但是刑鋒識海中觀想的情形,卻被何方夢境詳實的具現出來。
隨著鯤鵬吞天圖的觀想,太極真形圖被隱隱觸動,陰陽魚眼慢慢轉動。鯤鵬吞天圖中一個個符文被太極真形抽吸過去。鯤鵬真形隱隱有破碎之意。
刑鋒急忙停下觀想,這是怎么回事?
難道兩種同屬性的真形圖不能同時觀想?剛剛在講武堂倒是忘記問上一問了。
同時觀想兩幅真形圖,出現這樣的變化也不知是好是壞?
但是這里畢竟是夢境,刑鋒有膽量嘗試。
繼續定下心神,鯤鵬吞天圖再次在太極真形一側浮現。
吞天圖上依舊有一個個的符文慢慢脫離,投入太極真形之中。
刑鋒慢慢的發現,投入白色區域的符文大多來源于鵬,而投入黑色區域的多源自于鯤。
這是在區分陰陽嗎?
到最后,刑鋒雖然觀想的是鯤鵬,可是腦海中不自覺的浮現出陰陽真形。
太極真形漸漸的包裹住了鯤鵬,鯤鵬分別投入太極圖的陰陽魚眼中。隨著陰陽雙魚游走。鯤鵬吞天圖最后還剩余數百符文,在太極圖的碾壓之下,轟然破碎。
刑鋒嘆了口氣,這是兩圖合一了嗎?
刑鋒心中慢慢回想,鯤鵬圖被太極陰陽分化吞噬的過程。
腦中生出一些感觸,萬物都有陰陽,如此說來,這太極真形可以將種種鍛體術納入其中,去蕪存菁,如此也不怪有傳聞,龜蛇煉體術品級能夠提升了。
但是刑鋒很有些疑問,真形圖能夠通過吸納其他符文進化,龜蛇鍛體術的配套招式,還會適用嗎?
刑鋒眼前陷入黑暗,夢境的時間用完,睜開眼睛,朝霞已經出現在天邊。
帶著對鍛體術真形圖的無數問號,刑鋒走近藏書房。
刑鋒,看著書冊上的備注,一一看了過去。
軼聞雜事類共有一百七十四本,其中最全面的是一本玄真世界概全。
修煉心得類最多,五百二十三本,刑鋒翻了翻,其中大多內容重復,所說的修煉問題不過是老生常談。
最后一部分,是難以歸類的。有六十七本。
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
“真形變化錄”就是刑鋒現在的雪中之炭、錦上之花。
書中提道,鍛體術是修士修煉的大道之根,種種神通,術法,修煉長生,都是據此而發展修煉出來。
而鍛體術之所以貫穿整個修煉全程,便是因為真形圖的原因。
鍛體期修士,真形圖初步觀想,純以精神,觀想出來的真形圖虛幻不定,隨時可能破滅。
一般的寒門修士只能通過自身的血氣,慢慢的滋養精神觀想真形圖,觀想出來的圖形也只是大概。
而到了引氣期,便要好上許多,修士初步溝通天地,精神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初步生成神識,觀想的真形圖漸漸的生出韻味,活靈活現,更可以借用天地靈氣洗練真形,這時真形圖便不會輕易崩散。
而入了煉神,更是有自身一口元氣滋養真形,此時真形圖方可以生出靈性,深植于金丹之中,隨元嬰顯化。
到了返虛,真形圖更進一步,不僅元神,單憑肉身也可以御使真形圖,施展種種神通變化。
全書只是說道這般境界,后面的修煉方向語焉不詳。
但是書中記錄了兩種秘聞。
其一是曾經有大能,為自己的鍛體期的兒孫種圖,種圖之法,筆者不知,但是卻隱隱猜測了種圖的施展條件,必須是元化境修士,以自身元氣為自己的嫡系血脈,以元氣構建真形,以三光神水修煉后,深植兒孫識海。其中還需要很多的天地靈材。
但是此法簡直是一步登天,一直到煉神期,被種圖的修士修煉神速,而戰力更是遠超同階修士,甚至先天六級靈根修士也不能爭鋒。
其二便是真形圖在引靈階段可以施展的,所有修士都能運用,在引靈階段,如果真形圖徹底穩固,可以輔修同屬性的真形圖,以此來滋養自己主修的真形,讓真形圖進化。
刑鋒合上書本,自己的情況似乎與第二種相似,但是自己清楚,自己并沒有達到引靈期。與書中稍有差異,還是說秘聞中所說并不準確,只要真形圖穩固,便可以運用輔修的手段來滋養真形。
刑鋒合上書本,看了大半天書,自己也有些餓了,刑鋒除了門,如果自己猜測是真實的話,倒是要經常到碑林中轉轉。就是聽說蘊含時空屬性的鍛體術,碑林中似乎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