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沅江三汊
- 儒圣神皇
- 目瞪狗呆呆
- 2124字
- 2020-11-29 08:00:00
酉時三刻。
煙柳桃花,輕嵐綠水。
晚霞自天穹上垂下,映照在考院的大門上,化為重重疊疊的光環交織,偶爾有三五只黃鸝飛過,清音婉轉,暖風似酒。
叮當,叮當,叮當。
崇學樓上的鐘聲響起,遠遠傳開,四下回響。
轟隆!
考院大門打開,外面傳來各種雜亂的聲音,院試結束了。
張子良開口告辭道:“以后盧兄有空,可來折桂樓找我。”
“以后定去拜訪。”
盧旭抬抬手,笑容滿面。
“結束了。”
告別了張子良,又和其他人打了個招呼,盧旭大袖一擺,提著考籃,出了考院,沿著堤岸,往客棧方向而去。
“人真多啊!”
走出院門沒多遠,盧旭見堤岸旁站滿了人。
正值黃昏時候,煙水光中,松沙踏雪,堤岸上的人絡繹不絕,很多都是在焦急地等候家中兒郎院試歸來,希望他們能有個好的發揮。
除了士子家眷,書童,仆人,還有就是密密麻麻的車夫,這些都是代步工具,歷代考生都有虛脫生病,哪怕不生病,壓力下走路都搖搖晃晃,自然需要,自己不至于這樣,但也不想走路回去了,當下就招手。
一輛馬車連忙靠上,盧旭就直接上車說道:“去同福客棧。”
“好嘞,客官您坐好。”車夫喊了一聲,緩緩起步。
“算是很順利。”
馬車內,盧旭坐直身子,對自己的院試結果很有信心,不提他的七律詩和小策論,光是他的書法,就足以讓他在院試眾童生中出類拔萃,鶴立雞群。
他前世身為道觀道士,為了裝點門面,自是在毛筆上下過功夫,學過前世很多種書法種類,有些字體甚至是這個世界所沒有的,而前身書法本就出彩,兩者相結合,又用了兩年時間苦練,終有小成。
在科舉考試之中,書法向來是臉面,至關重要,而盧旭的書法已經登堂入室,隱有大家之風。
有這樣的大殺器,足以讓盧旭在和其他考生競爭中占據優勢。
春風得意馬蹄疾,仿佛是知道盧旭心里高興,那馬車一路顛簸,趁著赤紅如火的霞光趕路。
行駛到半路上,天色已黑,大易王朝并無宵禁之說,但春寒料峭,街道上也是行人稀少,只有胡同里,已經有更夫提著燈籠,準備開始敲著銅鑼或梆子。
還有些府第亮著燈,隱隱傳出了歌舞,至于酒樓茶社都已半數關門了,街上燈光稀疏,幾乎只有著客棧還有著光亮透出,唯一熱鬧的應該只有那煙花之地了。
半個時辰后,回到了同福客棧門前,付了車錢,下得馬車,就見一道曼妙身影在店門前張望。
望到下車的盧旭,很是欣喜的奔上前來,柔聲的說道:“少爺,你回來了。”
“考完了,等著過幾日放榜把。”盧旭摸了摸小楠的頭說道。
“小楠相信少爺定能榜上留名的!”堅定的眼神看著盧旭。
說著話二人走進客棧,這同福客棧也是準備的很周到,一看見考生回來,店主就吆喝著:“上熱水!”
盧旭就直接泡了個熱水澡,才出來,就聽外面傳來陣陣喧鬧,卻是其他考生陸續回來了。
正好這時小二挑著食盒上來,將這食盒打開,只見一盤鹵肉,切了薄片拌了鹵香,一盤豆腐煎的皮金黃,上面撒了些辣椒粉和青蔥,顏色正好,還有一小碟炒豆芽,不多,都是冒著熱氣,帶著香味,只是一聞就餓了。
這小二又自食盒底拿出一盤水餃,告罪道:“今夜大廚有事外出,吃食有些簡單,還望公子海涵。”
盧旭看著這豐盛菜肴,滿意的說:“很是不錯了,還麻煩稍晚些上來收拾碗筷。”
這時小楠也端著個食盒進來,走到桌前放下,邊打開邊說著:“少爺,這是小楠今日做的糕點,少爺吃些嘗嘗。”
盧旭點點頭,吃著飯食和糕點,吃完飯,又聽著有幾個考生回來,也沒在意,直接躺到床上,接著吹熄燈火,沒有片刻,就香甜入睡。
………
兩日后,同福客棧。
盧旭剛剛用過早餐,正在房內讀書,此時院試已過,又沒得別的事,就在房內看文章。
“我仔細盤算,這次考試,經義、詩詞、策論均沒有錯漏,不犯圣諱,書法上乘,氣運方面,淡黃本命深紅氣運,雖算不上絕好但也不會成為阻礙,自忖這案首之位可以爭上一爭。”
“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已做到能做的最佳,剩下的就莫要多想了,還需專心讀書,為八月的秋闈做準備。”
這時,有著人來敲門。
“咦,原來是子良!”來者正是張子良,向來風度翩翩,這時笑著:“灌湯兄,休息了二日,今日還得出去轉轉。”
說著拿過請帖,盧旭打開一看,見這請帖封面有著細細紋絡,中間有著幾個飛龍走鳳的大字,是一個詩社邀請去參加詩會,地點就定在觀湖樓,盧旭想了想,就說著:“這個自然。”
叫小二送上熱水洗漱,換上了已漿洗的衣服,然后便與張子良一同啟程,來到堤岸邊,乘客船順流而下,順河水,匯入湖面。
此地湖面寬廣,波光粼粼,往來皆是白帆,除去了一艘艘平底商船,不乏載著士子與名妓的樓船,絲竹之聲不絕于耳。
百舸爭流,千帆競渡,繪成一幅畫卷。
盧旭獨立船頭,靜靜沉思。
荊州一帶最大的水系莫過于洞庭湖了,洞庭湖古稱云夢,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橫跨數個郡縣,洞庭湖君更是正四品的青敕大神,可媲美一州州城隍的存在。
武陵郡一帶最大的水系則是沅江水系,沅江發源于武陵郡西方十萬大山附近的云霧山,流經辰陽、白沙、武陵等地于枉山匯入洞庭湖,沅水河神位列正五品神位。
浩浩大河水出云霧,過辰陽,一路到武陵,已是千里沃野。
處處良田,生民繁衍,水道密布,商貿繁榮,才有了鼎盛經濟基礎來支持著文事華風。
而沅江流經武陵郡的地方分出一道小支脈,為三汊河,三汊河橫穿武陵郡城,可以說是武陵郡城的主要飲水源,哺育了附近數十萬百姓。
三汊河流經城外南方不遠處的地方拐了個彎,形成一片占地面積不小的湖泊,名為三汊湖,這觀湖樓便建造在三汊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