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2章 人得病,是心病還是身體的病?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莫泊桑《一生》

現代的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病人下了死刑判決通知書。而好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為什么這么說呢?就以“癌癥”為例,癌癥現在在人們的心里=死刑。其實如果我們不叫它癌癥,那么對于病人來講,就等于給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機。

所以說,現在的癌癥病人有大半是被嚇死的,是被精神壓力折磨死的。同時也是被醫院折磨死的。因為你一旦被診斷成了癌癥,那么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處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為你是癌癥。事實上講,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癥而治,你就會康復。

在保險界,有一本書非常出名,這就是由跨界人才——心臟外科醫生+保險大咖丁云生創作的《重疾不重》,他在上課的時候講到:得了重大疾病很快走向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一是過度治療而死的,有三分之一是驚嚇過度而死的,還有三分之一是治療不成功(確實治不好)死的。

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幸確診重大疾病,當得知這個消息后,這個人真的有可能是被驚嚇過度。本來可以再好好得活好幾年的,結果只活了很短的時間。這是什么原因呢?

根據很多心理學家的研究,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由于被自己的病情過度驚嚇,長期的精神緊張、情緒壓抑、心情苦悶、悲觀失望等不良心理狀態,導致生活質量大大下降,生命的長度縮短。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的精神狀態對于維持身體的激素水平與內分泌系統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加拉德做過一個實驗:一個死囚犯蒙著雙眼,被綁在床上,身上被放上了各種探測儀器。法官來到床邊宣布對他執行死刑,牧師也祝福他的靈魂早日升入天堂。這時,他被告知將用放血的方法致死。

隨著法官的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好的一位助手走上前去,用一小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劃了一下,接著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個水龍頭打開,讓它向床下一個銅盆中滴水,發出叮咚的聲音。

伴隨著由快到慢的滴水節奏,死囚心里產生了極大的恐懼感,他感到自己的血正在一點點流失!各種探測儀器如實地把死囚的各種重量變化記錄了下來:囚犯出現典型的“失血”癥狀;最后,那個死囚昏了過去。

這樣看來,心理因素與精神因素對人身體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能左右自己的身體各項機能。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能夠科學地解釋這個現象——沉錨效應。

沉錨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沉錨效應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

通常來講,人們在作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定作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被稱為“沉錨效應”。

許多患者在不知道自己患有大病的情況下,其狀態還可以維持相當長久的生命,然而,一旦獲悉自己已患“不治之癥”,生、心理就會迅速崩潰,就會很快走向死亡了。

也就是說,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得了重大疾病都是不治之癥,這種恐懼和緊張的心理支配著自己的精神,通過沉錨效應,不治之癥的想法就會先入為主,以至于其越恐懼身體越差,身體越差心里越恐懼,惡性循環,直到死亡。

由此看來,心理因素對于身體的影響也是很巨大的,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精神,是在重大疾病患病的過程中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部分。

平時大家要保持好的心態,如果發現哪里不舒服,盡快上醫院確診治療,不要疑神疑鬼,每年定期做精密體檢,保持心情愉快。身體自然棒棒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天峻县| 太仆寺旗| 昌吉市| 江口县| 福州市| 贡觉县| 将乐县| 玉树县| 淮北市| 永宁县| 怀来县| 合阳县| 抚顺县| 贵州省| 西丰县| 灌阳县| 绥芬河市| 洱源县| 高清| 武宁县| 嘉峪关市| 尖扎县| 拉萨市| 罗江县| 怀化市| 西昌市| 松潘县| 米易县| 凤凰县| 定陶县| 虞城县| 离岛区| 开江县| 高密市| 宁晋县| 丁青县| 桦甸市| 阆中市| 镶黄旗|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