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臘八節,祝您吉祥平安,萬事“粥”全!
- 走在這條人生路上的隨筆
- 夢的預言家
- 1766字
- 2021-01-19 19:02:14
臘八節,即每年農歷十二月八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是一個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后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臘八這天我國一些地方有喝臘八粥的習俗,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蕓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舊歲已近暮,新歲將登場,一碗溫暖美味的臘八粥,滿滿承載的都是“過年”的氣息,一米一粟,都濃縮了“家的味道”。
大·寒·養·生寒極必暖,否極泰來
今年的臘八節恰逢大寒節氣,一年最冷之日。大寒時節養心氣,大寒這個時間段,將近年關,一些人會勞心操心。暖身先暖心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保持心情舒暢。
大寒期間,天氣寒冷,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的發生,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寒冷會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胃腸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引起功能失調,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胃脹等現象,尤其是冬天人們貪吃火鍋,以為這樣能祛除寒氣,卻不知這樣過多地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間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
大寒養生知識
1、御寒保暖
由于天氣寒冷,應選擇寬大松軟、穿脫方便的冬裝。并且要注意腳踝,肩頸處不要裸露在外。大寒的時候,天氣較冷,加上許多人會外出,因此,一定要注意,對腿部的保暖。我們都知道,腳部只要保暖工作做好了,全身都會暖和,因此,大寒外出暖腳是必須的。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2、起居宜早睡晚起
居室常通風,大寒時節,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最好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好習慣。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要注意增加室內濕度,使用加濕器或晾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3、適宜慢動
大寒時,天氣不好,這個時間段的養生指導,是讓你盡量選擇慢運動,例如,打太極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一天忙里忙外多的話,運動可以自然省略,不必刻意去做。冬季情緒容易低落,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改善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
戶外運動先看“天”民諺也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不過,專家提倡,要根據天氣情況和身體情況適當進行體育活動,鍛煉前要查看空氣質量是否適宜。室外活動要注意,不可起得太早,日出之前的空氣質量、氣溫都不適宜運動,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鍛煉。大寒時節的運動還應該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
?
4、多曬太陽防抑郁,保持心情舒暢
天氣寒冷,人體容易產生情緒抑郁、懶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況,可以通過勤曬太陽抵抗抑郁情緒,心情舒展。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間的陽光最好,每次可以曬20—30分鐘。堅持下去,可以有效緩解情緒上的負能量。
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可使體內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尤其是老人,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
?
5、飲食要減咸增苦,大寒進補宜封藏
多吃苦味助心陽,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影響心臟功能的運行。
進補到尾聲中醫認為,秋季進補適宜“平和”,冬季進補適宜“封藏”。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為抵御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