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9 張仲景(公元150—219年)

和蓋倫齊名的東方醫學家。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張仲景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中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世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醫生的重視。

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蕩的時代。朝廷內部出現了外戚與宦官相互爭斗殘殺的“黨錮之禍”,軍閥、豪強也為爭霸中原而大動干戈,農民起義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時間戰亂頻仍。百姓為避戰亂而相繼逃亡,流離失所者不下數百萬。公元190年(漢初平元年),董卓挾漢獻帝及洛陽地區百萬居民西遷長安,洛陽所有宮殿、民房都被焚毀,方圓二百里盡為焦土,百姓死于流離途中者不可勝數。

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其中尤以東漢靈帝(公元168—188年)時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幾次疾病流行規模最大。許多人因此喪生。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余人。自從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癥而死亡,其中死于傷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一定要制服傷寒癥這個瘟神。

公元196—220年(東漢建安年間),他行醫游歷各地,目睹了各種疫病流行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后果,也借此將自己多年對傷寒癥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充實和提高了理性認識。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終于寫成了不朽之作《傷寒雜病論》。這是繼《黃帝內經》后,又一部最有影響的醫學典籍。

《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張仲景在中醫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著作的價值越來越顯露出來,成為后世從醫者人人必讀的重要醫籍。張仲景也因對醫學的杰出貢獻被后人稱為“醫圣”。清代醫學家張志聰說過:“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本論(《傷寒雜病論》)者不可以為醫。”后該書流傳海外,亦頗受國外醫學界推崇,成為研讀的重要典籍。據不完全統計,由晉代至今,整理、注釋、研究《傷寒雜病論》的中外學者記逾千家。鄰國日本自康平年間(相當于我國宋朝)以來,研究《傷寒雜病論》的學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鮮、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的醫學發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響及推動。目前,“傷寒論”(《傷寒雜病論》是原著,在流傳過程中,后人整理編纂(特別是明代)將其中外感熱病部分結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論述內科雜病,名為《金匱要略方論》)和“金匱要略”仍是我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

張仲景故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海安县| 子长县| 山东省| 阿拉尔市| 得荣县| 宁陵县| 宝兴县| 新邵县| 明溪县| 枞阳县| 柳河县| 广元市| 海兴县| 定兴县| 福清市| 迭部县| 宁海县| 长岭县| 马龙县| 高密市| 宜昌市| 渭南市| 台南县| 景德镇市| 新丰县| 楚雄市| 夏津县| 绵竹市| 琼中| 印江| 高青县| 杭锦旗| 驻马店市| 梁山县| 庄河市| 安岳县| 大庆市| 津南区| 柘城县|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