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師的足跡:從泰勒斯到桑格(公元前624—公元2013年)
- 陳志謙 陳樂濛
- 1171字
- 2020-11-02 10:01:28
25 阿利斯塔克(公元前315—公元前230年)
最早提出日心說的人,比哥白尼早1800年。
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薩摩斯人(愛琴海薩摩斯島),古希臘第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曾就學于雅典學園。他曾經提出了亞歷山大時期最有獨創性的科學假說。他是歷史上最早提出日心說的人,也是最早測定太陽和月球對地球距離的近似比值的人。阿利斯塔克認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軸上自轉,每年沿圓周軌道繞日一周,太陽和恒星都是不動的,而行星則以太陽為中心沿圓周運轉。這是古代最早的樸素日心說思想。著作《論日月的大小和距離》中,求得日地距離為月地距離的18~20倍,太陽直徑為月球直徑的18~20倍,以及為地球直徑的6~7倍。盡管這些結果與實際值相差甚遠,但他是第一個認識到太陽遠比地球大得多的人。他很可能因此邏輯地推論大的東西不能繞小的東西轉動,從而提出了古代的日心說,因此,被稱為“古代的哥白尼”。他還提出過一種方法,測定月食時月球視直徑和地影直徑的比例,以確定月地距離。這個方法后為喜帕恰斯所采用。此外,他還開創了三角計算,導出了不等式。

地心說、日心說與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說
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說經阿基米德的介紹,當時曾有一定的影響,但遭到了宗教勢力的反對。日心說思想在當時沒有為人們所接受。但是對于太陽和月亮的大小以及它們與地球間距離的測量工作,卻始終有人進行著。為了進行上述的測量,首先要測量地球的大小。這項工作最早是由昔蘭尼人埃拉托斯特尼進行的。尼西亞人希帕克也繼承了阿利斯塔克的測量工作,他所測得的結果要精確得多,和現代計算結果已很相近。
阿利斯塔克一生中,以數學家而不是天文學家的身份聞名于世。但后人對他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曾求學于亞歷山大里亞的呂克昂學府——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在這里執教。他后來曾被古羅馬建筑師和作家維特魯威稱為“在所有科學領域知識都非常淵博的人”。他還發明過半球形的日晷。阿利斯塔克的見解雖富于革命性,但走在時代的前面太遠了,以致無法得到一般人的認可。在他的時代,他的學說并沒有多少支持者。
他只有一本著作流傳下來:《論日月的大小和距離》。可這本書沒有提及他的太陽中心論。后人之所以知道該理論,是來自于阿基米德著作中的一條評論。哥白尼也知道阿利斯塔克,他在劃時代的著作《天體運行論》的手稿中稱贊了阿利斯塔克。然而,當這本書于1514年正式出版時,所有關于這位有遠見的希臘人的論述都被刪掉了。
阿利斯塔克提出了可能是亞歷山大時期最有獨創性的科學假說。他的學說在當時很有名,根據普路塔克的記載,斯多葛派哲學的領袖克利安西曾經說過應當控訴阿利斯塔克褻瀆神圣之罪。為紀念阿利斯塔克的功績,一座月面環行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阿利斯塔克在極度的困難當中,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對日心說的堅持。伽利略曾特別地贊揚阿利斯塔克的這種精神。并且,正是由于阿利斯塔克這種大膽的推測和研究,才為日后哥白尼的革命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