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師的足跡:從泰勒斯到桑格(公元前624—公元2013年)
- 陳志謙 陳樂濛
- 1362字
- 2020-11-02 10:01:25
13 德謨克利特(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
能讓蠢人學會一點東西的,并不是言辭,而是厄運。
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出生在色雷斯海濱的阿布德拉的商業城市,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論:萬物由原子構成)。他在哲學、邏輯學、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動植物學、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都有所建樹。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人們的認識是從事物中流射出來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們的感官與心靈而產生的。在倫理觀上,他強調幸福論,主張道德的標準就是快樂和幸福。
德謨克利特先在雅典學習哲學,后來又到埃及、巴比倫、印度等地游歷,前后長達十幾年。他在埃及居住了五年,向那里的數學家學了三年幾何。他曾在尼羅河的上游逗留,研究過那里的灌溉系統。在巴比倫,他向僧侶學習如何觀察星辰,推算日食發生的時間。他漫游了希臘各地,渡過地中海,到達埃及、紅海、巴比倫平原等國家和地區,往南一直到達埃塞俄比亞,往東到達印度,還在波斯結識了眾多星相家。外出游學花費了父親給他留下的絕大部分財產。他又整天寫著“荒誕”的文章,在花園里解剖動物的尸體,以致族中有人認為他發了瘋。他無所不學、無所不問。
德謨克利特還提出了他的天體演化學說,即在一部分原子由于碰撞等原因形成的一個原始旋渦運動中,較大的原子被趕到旋渦的中心,較小的被趕到外圍。中心的大原子相互聚集形成球狀結合體,即地球,較小的水、氣、火原子則在空間作環繞地球的旋轉運動。地球外面的原子由于旋轉而變得干燥,最后燃燒起來,變成各個天體。
德謨克利特發展了留基伯的學說,他的原子論后來又被伊壁鳩魯和克萊修所繼承,而后被道爾頓所發展,從而形成了近代的科學原子論。但是,他在繼承留基伯的原子說時,也延續了留基伯原子不可分的思想,從而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在德謨克利特之前,哲學和美學大都建立在研究大自然之上(前蘇格拉底時代)。而他,卻轉向社會和人。他的原子理論雖然存在錯誤和不完善,但對后世物質理論的形成仍具有先導作用。即使在今天德謨克利特的學說仍在起作用,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現代自然科學。
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圓錐體、棱錐體、球體等體積的計算方法。他對邏輯學的發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德謨克利特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學、邏輯學、認識論、倫理學、心理學、政治、法律、天文、地理、生物和醫學等許多方面,據說一共有52種之多,遺憾的是今天大多數已散失或只剩下零散的殘篇了。馬克思和恩格斯贊美他是古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著有《宇宙大系統》《宇宙小系統》《論荷馬》《節奏與和諧》《論音樂》《論詩的美》《論繪畫》等。
德謨克利特語錄
(1)別讓你的舌頭搶先于你的思考。
(2)只愿說而不愿聽,是貪婪的一種形式。
(3)不要企圖無所不知,否則你將一無所知。
(4)醫學治好身體的毛病,哲學解除靈魂的煩惱。
(5)能使愚蠢的人學會一點東西的,并不是言辭,而是厄運。
(6)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考周到,二是語言得當,三是行為公正。
(7)身體的美,若不與聰明才智相結合,就是某種動物性的東西。
(8)看上去像而事實上卻不是朋友,看上去不像的卻往往是朋友。
(9)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