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先南后北的統一戰略

一、統一南方

趙匡胤剛奪取政權時,南方的南唐、吳越、泉漳(清源)、荊南(南平)和湖南(武平)均表示臣附,稱帝的有后蜀、南漢和北漢。這些政權中,北漢在北方,地域狹小而軍隊強悍;南唐與后蜀國力較強,而且一東一西與宋朝直接接壤;荊南與湖南兩個小政權夾在南唐與后蜀之間;吳越相當順從,泉漳與南漢均在最南方。此外,宋朝周圍還有北方的契丹(遼)、西北的黨項李氏、回鶻,以及西南的大理等少數民族政權。趙匡胤的統一事業,是指消滅南方及北漢各割據政權,并奪回石敬瑭割給契丹的幽云十六州。

宋朝君臣大多認為,契丹軍隊非常強悍,如果先攻打北漢政權,將導致宋與遼的直接對峙,北方邊境受到嚴重威脅,極不利于宋朝對南方作戰。同時考慮到南方稅源豐厚,先將南方劃入版圖,可以為與北方作戰積累物質基礎。在這一指導思想下,趙匡胤決定首先統一南方。

建隆三年(962)九月,割據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周行逢去世,其子周保權嗣位。衡州刺史張文表起兵襲占潭州(今湖南長沙),企圖獨霸湖南地區。周保權一面派軍隊抵抗,一面派人向宋求援。乾德元年(963)正月,趙匡胤命慕容延釗、李處耘借道荊南,討伐張文表。

二月初九,宋軍到荊門(今屬湖北),這時周保權已經平定張文表之亂,宋軍仍要借道荊南。荊南節度使高繼沖派叔父高保寅到宋營探聽情況。當夜,慕容延釗宴請高保寅,同時派數千騎兵偷襲荊州(今屬湖北),高繼沖驚慌出迎,宋軍迅速攻占荊州。翌日,高繼沖投降,荊南滅,宋得3州17縣。

荊南,或稱南平,高季興所建,都荊州。疆域僅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是十國中最弱小之國。歷高季興、從誨、保融、保勗、繼沖五主,共57年。荊南地處南方諸國夾隙之中,又是南方諸國進貢中原、南北貿易的陸上交通中樞和五代時最大的茶市。吞并荊南后,宋軍日夜兼程向湖南進發,遭到張文富部抗拒。慕容延釗水陸并進,攻取岳州(今湖南岳陽)、澧州(今湖南澧縣),張文富退守朗州(今湖南常德)。李處耘下令放歸部分俘虜傳播宋軍吃人駭聞,朗州軍民非常恐懼,奔竄山谷。慕容延釗遂率軍攻入朗州城,擒殺張文富,俘虜周保權。湖南滅,宋得14州1監66縣。湖南是953年王進逵、周行逢滅南楚后建立的割據政權。

平定荊南和湖南后,后蜀、南唐和南漢處于宋朝可直接打擊的范圍之內。乾德二年(964)十月,后蜀國主孟昶派趙彥韜攜蠟書出使北漢,企圖與北漢聯合攻宋,趙彥韜將蠟書獻給宋朝。十一月,宋朝以此為借口,派六萬大軍進攻后蜀。宋軍由王全斌率主力由鳳州(今陜西鳳縣東北)南下,攻打四川北邊的門戶劍門(今四川劍閣北);由劉光義率偏師從歸州沿長江西上,直入四川東邊的大門夔州(今四川奉節縣東)。后蜀派王昭遠和趙崇韜統軍北上抗擊王全斌。劉光義軍連敗后蜀水軍,攻占夔州,后蜀東部門戶首先失陷。次年正月,劍門遭王全斌軍兩面夾擊,后蜀軍隊一觸即潰,趙崇韜被俘。宋軍攻占劍州(今四川劍閣),蜀軍統帥王昭遠也被活捉。后蜀太子孟元喆率軍進至綿州(今四川綿陽)時還在與姬妾伶人嬉戲,聽說劍州失守,不戰自潰,逃回成都。孟昶見大勢已去,派使臣奉表投降。正月初九,宋軍于魏城(今四川綿陽東北)受降,后蜀亡,宋得45州198縣。宋平蜀后,王全斌部在蜀中野蠻掠奪,激起后蜀降兵叛亂,蜀中百姓紛紛響應。宋朝不得不增派軍隊入川鎮壓,方得平息。后蜀為后唐西川節度使孟知祥于934年所建,都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陜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40年。蜀地富庶,后蜀統治時期,境內很少有戰爭,社會經濟文化有所發展。

消滅后蜀后,趙匡胤曾經攻打過北漢。開寶元年(968)七月,北漢國主劉鈞去世,北漢內亂。趙匡胤認為有機可乘,于八月派李繼勛、黨進等進攻北漢。北漢派楊業抵抗,同時向遼朝求援。十一月,遼軍救援北漢,宋軍無功而返。次年正月,趙匡胤親征北漢,直抵太原城下。四、五月,宋軍分別于陽曲(今屬山西)北和嘉山(今河北定縣西)擊敗遼朝援軍。北漢堅守太原城,宋軍圍攻數月不下。這時開始連綿大雨,宋軍疫病流行,遼軍又將來援,宋軍只得撤兵。

宋滅后蜀后,曾通過南唐勸說南漢國主劉臣附,遭到拒絕。開寶三年(970)九月,宋朝派潘美、尹珂率湖南地方軍隊討伐南漢。宋軍自郴州(今湖南郴縣)南下,連克賀州(今廣西賀州)、昭州(今廣西平樂)、桂州(今廣西桂林)、連州(今屬廣東)。十二月,宋軍進至韶州(今廣東韶關),南漢十萬大軍以象陣為前鋒,抗擊宋軍。宋軍以強弩射象,象中箭奔回,沖散南漢軍,宋軍遂攻占韶州。次年正月,宋軍再克英州(今廣東英德)、雄州(今廣東南雄),長驅南下,進逼廣州城。窮途末路的劉用竹木筑成防柵,宋軍用火攻,南漢軍隊狼狽逃竄。開寶四年二月初五,劉被迫投降,南漢亡,宋得60州214縣。

南漢,都廣州番禺,盛時疆域有60州,約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及云南的一部分,歷劉隱、、玢、晟、五主,共67年。南漢政治腐敗,寵信宦官,暴征苛斂,濫用酷刑,民不聊生。

宋滅南漢后,南唐十分恐懼,國主李煜加倍進貢宋朝,降國號唐為江南,試圖保留割據政權。南唐落第士人樊若水在采石磯附近以釣魚為名,用絲繩測量長江寬度,并向宋朝建議以船為浮橋,渡江滅南唐,為趙匡胤所采納。開寶七年(974)九月,宋朝遣使召見李煜,李煜稱病不赴。十月,趙匡胤以曹彬、潘美為帥,自江陵順流而下進攻南唐,連克池州(今安徽貴池)、銅陵、蕪湖、當涂、采石(今皆屬安徽)。十一月,宋軍以船建成浮橋,渡過長江,擊敗南唐水陸兩軍。開寶八年初,宋軍進攻金陵(今江蘇南京),吳越王錢俶助攻南唐,降常州(今屬江蘇)、潤州(今江蘇鎮江)。南唐殺試圖降宋的金陵守將皇甫繼勛,派鎮守湖口(今屬江西)的朱令赟統兵十余萬東下金陵抗擊宋軍。九月,朱令赟軍進至皖口(今安徽安慶西),被宋軍擊敗。十一月,宋軍攻占金陵,李煜投降,南唐亡,宋得19州3軍108縣。

南唐,乃李昪廢吳帝楊溥所建,都金陵。盛時疆域35州,約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歷李昪、景、煜三主,共39年。南唐保境安民,發展商貿,興科舉、建學校,文化發達,政治比較昏庸。

在各個割據政權中,吳越對宋朝最為順從,不但稱臣,還為宋朝助攻南唐。南唐滅亡次年,錢俶到開封朝見趙匡胤,趙匡胤對他十分禮遇,并信守諾言,由其歸國。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后,錢俶于太平興國三年(978)三月再次入朝。這時割據泉漳的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已在開封住了幾個月無由歸國,便獻出泉漳2州14縣,泉漳歸入宋朝版圖。錢俶見狀,上表請求罷去吳越國王、天下兵馬大元帥等官銜,要求回國,遭到拒絕,便于五月初一向宋朝獻上吳越13州1軍86縣。

吳越,乃鎮海軍節度使錢镠所建,都杭州(今屬浙江),盛時疆域13州,約為今浙江全省、江蘇西南部、福建東北部。歷錢镠、元瓘、弘佐、弘倧、俶五主,共86年。吳越國安境保民,興修水利,發展海外貿易,社會經濟有一定發展。

南唐滅亡之后,趙匡胤曾經又一次進攻北漢,但不久突然去世。南方割據政權相繼消滅后,接著由趙光義攻打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月,趙光義任命潘美為北路都招討使,分四路攻打晉陽;同時命郭進為石嶺關(今山西陽曲縣大盂鎮)都部署,以阻擊遼軍來援。二月,趙光義親征。三月,郭進在石嶺關南截擊來援遼軍,切斷北漢與遼的交通。宋軍同時圍攻晉陽,自春至夏,晝夜攻打。四月,趙光義抵達城下,傳詔北漢主速降。五月,北漢降,宋得10州1軍41縣,宋朝由此消滅了各個割據政權。

北漢,乃后漢高祖劉知遠弟劉崇于后漢滅亡時(950)據河東12州所建。都晉陽,盛時疆域12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劉崇、鈞、繼恩、繼元四主,共29年。北漢奉遼為叔、父皇帝,與遼成掎角之勢,軍隊強悍。但戰事頻繁,兵役繁重,又濫征賦稅以輸貢遼。

宋軍攻伐南唐時,李煜曾派徐鉉出使開封,對趙匡胤說,南唐一向對宋朝十分恭謹,沒有犯任何過錯,宋朝攻打南唐沒有道理可言。趙匡胤說,南唐的確沒有什么罪過,但是“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十六)。按趙匡胤的理解,天下應當屬于一家一姓,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徐鉉對此也無言以對。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統一天下已成為傳統中國最基本的價值觀念之一。中國的歷史有統一的時期,也有分裂的時期。分裂時期一般戰爭頻繁,政局混亂,有時也能不同程度地促進各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只有統一才被認為是政治秩序確立與天下太平的標志。

二、宋遼之戰

從936年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到959年柴榮收復寧、莫、瀛三州,再到979年趙光義消滅北漢政權,宋遼的領土爭端已是歷時43年之久、經歷中原數朝的歷史問題。

作為傳統的漢族居住區,宋朝始終視燕云十六州(938年,遼升幽州為幽都府作為陪都,號稱南京,又稱燕京)為中原版圖的一部分;但作為最大的農耕區,燕云之地同樣被遼朝視為不可分割的疆域,后周收復寧、莫、瀛三州,更成為遼朝對宋朝發動戰爭的口實。北漢未亡時,遼軍僅作為北漢援軍與宋軍較量于戰場。北漢一旦滅亡,宋遼戰爭隨即爆發。

太平興國四年(979)六月,趙光義決定乘滅北漢之威攻取燕京。宋軍在燕京北郊打敗遼將耶律奚底軍后,迅速包圍燕京。趙光義親率主力日夜攻城,將燕京城圍得水泄不通,燕京守將韓德讓堅守城池。在激烈的攻防戰中,宋軍一度有300人登城,幾乎贏得了這場戰役。

可能趙光義攻城心切,宋軍沒有在攻城軍隊的側后方配備兵力,以防遼軍增援部隊側擊。七月初,遼將耶律休哥率領的增援大軍抵達燕京前線,先以3萬精銳部隊從宋軍南側發動猛攻,大敗宋軍。七月初六,耶律沙率軍向燕京城發動進攻,與宋軍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相遇,被宋軍擊退。這時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各率大軍從宋軍左右兩翼發動猛攻,宋軍急調圍城部隊迎敵。城內遼軍見援軍趕到,便出城助攻。宋軍在遼軍數路攻擊下,全線崩潰。據說趙光義腿上中箭,倉皇奔逃至涿州,因箭傷無法騎馬而換乘驢車繼續南逃,耶律休哥追至涿州未獲而返。

此后宋遼有多次交戰。當年九月,遼朝以韓匡嗣為統帥,率遼軍主力自燕京南下,另以耶律善補率偏師自大同出軍,被宋軍擊退。次年三月,宋將楊業擊敗遼軍于雁門北(今山西代縣北),聲名大振。十月,遼景宗耶律賢決定親征宋朝。十一月,遼軍圍攻瓦橋關(雄州,今河北雄縣),宋軍突圍南逃,遼軍追至莫州(今河北任丘),與宋關南守將崔彥進部激戰,勝負相當。遼軍無法取勝,退回遼境。太平興國七年(遼乾亨四年,982)四月,耶律賢再次親征,兵分三路南下。遼軍主力于滿城(今河北保定)、唐興(今河北安新東南)為宋高陽關(位于今河北高陽)守將崔彥進擊敗,進攻雁門關、府州(今陜西府谷)的兩路遼軍也遭失敗,遼軍再次撤退。同年九月,遼景宗耶律賢病逝,其子遼圣宗耶律隆緒即位,年僅十二歲,由其母承天皇太后蕭綽攝政。蕭綽對內鎮壓女真族的反抗,對宋采取防備與小部隊侵擾,以破壞宋朝修筑邊境城池的活動。宋朝繼續采取防守政策,增筑邊防城池,嚴禁軍隊出境攻遼,宋遼邊境暫得相安。

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986)正月,宋太宗趙光義聽信知雄州賀令圖等人的建議,認為遼帝耶律隆緒年幼,母后蕭綽專政,寵臣韓德讓掌權,內部不穩,是攻遼的好時機。趙光義決心以聲東擊西之策收復燕云失地,派曹彬、崔彥進率東路軍10萬人馬出高陽關,以盛大聲勢而緩慢行軍,牽制遼軍主力,等待中、西路軍挺進后共同進攻燕京;以田重進統率中路軍出飛孤口(今河北淶源北),攻占山后(太行山西北);以潘美、楊業為西路軍統帥,北出雁門,攻取關外諸州,與中路軍會合,然后揮師東進,從北面與東路軍夾擊燕京。

三路宋軍開始進展十分順利。西路軍很快攻下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屬山西)、云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等地,中路軍也攻占靈丘(今屬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等山后要地,東路軍則攻占新城、固安(今屬河北)、涿州等地。這時遼將耶律休哥堅守燕京,避免正面交鋒,同時派輕騎深入敵后,截斷其糧道。蕭綽與耶律隆緒母子接到耶律休哥的求援消息后,立即征調諸軍增援燕京,統一歸耶律休哥指揮,以抗擊宋軍東路主力;同時由母子倆親率大軍南下,駐兵涿州東北,等待各路援軍到達,以便決戰。

東路軍曹彬部在三月進占涿州后,與耶律休哥的軍隊相持涿水之北,十余天后糧草不濟,退守雄州。聽到中、西路軍節節勝利的消息后,又重新進占涿州。五月初,東路軍因缺糧再次退兵。這時遼援軍耶律抹只部趕到燕京,與耶律休哥部會合,隨即在岐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北進攻正從涿州南退的宋東路軍。兩軍激戰于岐溝關,宋軍以糧車環繞自衛,被遼軍包圍。曹彬、米信趁夜色率部突圍,渡拒馬河時遭遼軍追擊,溺死者不可勝數,東路宋軍主力由此崩潰。

得知東路軍戰敗,趙光義命中路軍回駐定州,西路軍退回代州。蕭綽調集優勢兵力西向,全力對付中、西兩路宋軍。見宋中、西路軍后撤,耶律斜軫等不及援軍到達,主動出擊。這時中路軍已安全撤回,西路軍接到趙光義指令,要求他們掩護寰、朔、云、應四州居民遷至內地,孤懸敵后的西路軍成為遼軍唯一的追擊目標。

七月,西路軍副帥楊業建議避開敵軍主力,出大石路(今山西代縣西北),配合云、朔守將撤離兩州軍民,但主帥潘美與監軍王侁強令楊業前往朔州接應南撤的居民,與遼軍正面交鋒。楊業要求潘美設伏兵于陳家谷口,準備伏擊追擊的遼軍。楊業與遼軍主帥耶律斜軫激戰于朔州南,又為蕭撻覽部伏兵襲擊。當楊業按預定路線退到陳家谷時,潘美、王侁早已率軍退走,遂使楊業全軍覆沒,楊業中箭被俘,傳說他不食而亡。

趙光義攻遼的戰爭以失敗而告終。為報復宋朝,蕭綽母子再次親征,以耶律休哥為先鋒,首戰于保州(今河北保定),戰敗。十二月,遼軍與宋軍大戰于莫州境內君子館,宋軍大敗,遼軍乘勝攻掠鄰近州縣后,于次年正月退兵。宋端拱元年(遼統和六年,988)九月,蕭綽母子三度親征,攻占宋境內一些州縣,但在唐河(今河北定縣北)北為宋軍擊敗后退回,宋軍追擊至曹河(今河北徐水南)。此后,宋朝對遼采用防御戰略,遼朝也長期休民息兵。宋遼邊境再次平靜下來。

宋朝將收復燕云作為其統一事業的一部分,經過長期準備才發動攻遼戰爭,但遭高梁河與岐溝關等多次大敗,原因是多方面的。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從宋初的政治策略上講,統一與和平是兩大主題。當宋朝的軍隊可以順利消滅各個割據政權時,這兩大主題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意味著社會長久安定。但當統一的目標指向遼朝的燕云十六州時,兩大主題卻成了一對矛盾。一方面,以宋朝的軍力,不可能也無意消滅遼朝。在宋朝看來,遼國的軍力十分強悍,與之作戰,必然付出巨大代價,甚至引起國內的不安,這是與謀求社會安定的政治目標背道而馳的。因此,從深層心理而言,宋朝是畏懼或不愿與遼作戰的。另一方面,收復燕云之地是統一事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趙光義以非常手段謀得皇位,更希望以文治武功證明其繼位的合法性。為了在戰略沖突中尋求平衡點,宋朝甚至設想過用經濟贖買的方式收復燕云之地。據宋人筆記《澠水燕談錄》的記載,趙匡胤消滅南方各個割據政權之后,將各國國庫的財富作為收復燕云之地的基金,并以每年的財政結余充實之。趙匡胤曾設想,等貯存足夠錢帛,就用其向遼朝贖買燕云之地,如果遼朝不愿意,就將這筆財富作為向遼開戰的戰爭經費。這個記載至少說明,宋朝將對遼作戰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強大的財力上,先南后北的統一戰略本身也包含著這樣的考慮。當時甚至有大臣認為,只要國內安定團結、繁榮昌盛,北方民族政權就不是宋朝的對手,在蠻族統治下的民眾甚至會自動投奔宋朝。

然而,內部安定和經濟繁榮只是軍事勝利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再說宋朝對南方經濟潛能的估計也過于樂觀,長期的軍事備戰本身也是制約經濟發展和民眾休息的因素。依靠經濟優勢戰勝遼國的策略本身就是失敗的,宋朝沒有找到戰勝遼朝的戰略優勢,又無法從軍事戰術和軍隊戰斗力方面超越遼軍,便懷著僥幸心理發動對遼戰爭。趙光義先是在滅北漢后不顧軍隊疲乏,貿然向遼國進軍,戰爭中又未能周密部署防備,被遼國援軍從后面包抄而潰敗。在雍熙三年(986)的對遼戰爭中,趙光義還是不能正確面對強大的遼軍,希望以一次聲東擊西的計謀收復燕京城。何況作戰計劃過于呆板,三路大軍不能相互支援,沒有預測作戰不利情況下的應對方案,也沒有給各軍將領明確的授權。因此,事先謀劃完美的進攻策略一旦受挫,各軍就不能機動應對,以致全盤皆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三门县| 白山市| 平利县| 长海县| 长岛县| 龙州县| 花莲县| 宜昌市| 武强县| 武安市| 塔河县| 罗定市| 通山县| 宿松县| 江安县| 香河县| 德令哈市| 镶黄旗| 罗江县| 八宿县| 罗山县| 镇江市| 莱阳市| 湘阴县| 榆社县| 宁城县| 正镶白旗| 英德市| 宜章县| 蒙城县| 温泉县| 阳新县| 湖州市| 工布江达县| 天柱县| 墨江| 兴山县| 拉萨市| 天柱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