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懷“孕”的樣子

想要多子多孫,就要女性懷孕生子。這一講,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孕”字。

“孕”指懷孕。這個字下面是“子”,上面是“乃”,今天我們看不出它和懷孕的關系,但在古文字形體中,它們的關系可是展示得非常清楚!

“孕”的甲骨文是一個側立的人形,中間包了一個“子”,這其實就是女性懷孕的樣子。這個字不太好寫,所以后來“人”字就慢慢敞開,最后和“子”分開了。小篆上面是“人”,下面是“子”,“人”沒有把“子”徹底包住。隨著漢字的隸變,小篆中的“人”逐漸變成了“乃”,便有了今天的寫法。

在古代,懷孕也叫作“有身”。為什么叫“有身”呢?答案還要從漢字“身”里去探尋。

“身”在今天主要指身體,但它的古文字形卻和懷孕有關。你看,殷商甲骨文中的“身”()是我們熟悉的側立人形,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有一個大大的肚子。在金文中,同樣的大肚子里多了一個小點,表示媽媽肚子里的小寶寶。到了小篆,字形略有變化,已經很接近今天的寫法,但仍能看出女子懷孕的樣子。到了隸書和楷書,我們已經看不出這個字里懷孕的意思了,但學了《說文解字》你就會明白,“身”中的兩橫原來是小寶寶的象形。

古代有一部叫《正字通》《正字通》是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作者是明朝的張自烈。的書,里面說:“女懷妊曰身。”女性懷孕,被稱為“身”。《詩經》中有一篇《大明》,說:“大(tài)任有身,生此文王。”大任是周文王的母親,這里的“身”也是懷孕的意思,“身”中的那個小點,可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周文王呢!到了后來,“身”才逐漸泛指我們的身體。

除了“孕”和“身”,古代還有一個字與懷孕有關——“包”。

看到“包”字,你一定很震驚:“包”不是“包子”“書包”的“包”嗎?

你看,這是小篆的“包”—,和“身”“孕”很像,也是一個小孩子被包住的樣子。不同的是,“包”的中間是一個“巳”字。“巳”是什么意思呢?許慎先生解釋說“象子未成形也”。它是一個孩子尚未成形時的樣子。

“包”最初指懷孕,身體里“包”著小孩子,后來泛指各種各樣里面包著東西的事物,比如“書包”里包著書,“錢包”里包著錢,“包子”里包著餡兒。

盡管相似,但懷孕畢竟是一種特殊狀態,和書包、錢包、肉包子明顯不同。那怎么才能把表示懷孕的“包”區分出來呢?古人想了一個好辦法,在“包”的旁邊加了一個“肉”——今天的肉月旁,組成了“胞”字,用于“雙胞胎”“一母同胞”“同胞”等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文昌市| 康定县| 大同市| 建宁县| 启东市| 清河县| 轮台县| 汨罗市| 策勒县| 铜川市| 耒阳市| 安庆市| 澳门| 阿拉尔市| 乌苏市| 西畴县| 云南省| 左云县| 孝感市| 五华县| 滦南县| 海盐县| 简阳市| 泉州市| 茶陵县| 海淀区| 慈溪市| 德保县| 油尖旺区| 洞口县| 申扎县| 鄂托克旗| 兰考县| 香河县| 德化县| 田东县| 石狮市| 龙南县| 龙口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