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城防
- 回到明末當國公
- 三三九先生
- 2893字
- 2020-10-21 22:46:49
沐天波帶著眾人往南門崇正門走去,途中還路過了巡撫中軍營所用的小校場,巡撫標兵營大部跟著巡撫王伉上了戰場,只留下些老弱殘兵,沐天波策馬而過之時瞥了眼站崗的兩個老兵,看著頗為惶恐的二人輕笑著搖了搖頭。
王伉為了組建這個巡撫標營還沖沐家狠狠地訛了一筆錢糧,標營兵額一千一百人,按照此時的慣例吃了不少空餉,領兵的標下中軍官不得不臨時抓了幾百乞丐青皮之流湊數,標兵營中有戰力的也就是王伉的一百多個家丁。
此時吃空餉早已是各個營頭的慣例,前年后金入寇,大名鼎鼎的白桿兵在秦良玉的帶領下入援京師,御史查驗兵額,其中一部還是由秦良玉的兒媳張鳳儀率領的精銳,兵額一千二,實兵只有八百,這還是天下強軍白桿兵中的嫡系部隊,其他營頭只會更糟。
沐天波搖了搖頭,各個軍頭也是沒辦法,此時貪腐成風,軍餉還沒出京城,就被內閣的諸位大人與兵部戶部等部扣下了“常例”出了京城可能也就剩下七成多了,到了地方還要被巡撫,兵備道等文官克扣,各級軍官自己還要克扣,留下給上峰送禮的錢,要是按照實兵的軍餉這么發下去,只能是底下的士卒各個離心,沒法打仗了。
所以唯一的辦法便是虛報兵額吃空餉,再進一步壓榨底層的士卒,下血本養些家丁,打仗時全靠家丁搏命,況且家丁是將領的私兵,只認將主,用朝廷的軍餉養自己的私兵,何樂而不為?當年的戚家軍倒是沒有家丁,結果張居正倒臺后,朝廷一紙輕飄飄的調令便把戚繼光從經營十五年的薊鎮調到廣東,沒有家丁的戚繼光匹馬上任,不到一年便被迫辭官,最后貧病交加而死。
些許家丁在小規模戰場上頗為有用,明軍的家丁往往從軍多年,技藝裝備也是強悍,并不比后金的尋常甲兵差,在數百人對決的小規模戰場上,明軍表現得并不比后金差,前年后金入寇時,吳三桂之父吳襄率兵偵察之時被后金兵圍困,年僅十八歲的吳三桂率數十家丁沖入后金大軍,成功將吳襄救出,留下了“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名。
可少量的家丁終究沒法在大規模戰場起決定性的作用,明軍在小規模戰場上表現不俗,往往還頗有斬獲,大規模戰場上卻往往全軍盡墨,明亡時吳三桂手中有三千家丁,也只能投降了滿清。
昆明城拓基九里三分,高二丈九尺二寸,省城的駐軍還有忠勇左右二營,兵額不過六百四十,實數還要更少,只能動員了部分民壯幫著守城,眾人喝退幾個點頭哈腰的民壯,從登城馬道上了城門樓,城門樓喚作平遠樓,平遠樓右邊便是鐘樓,每天晨暮,鐘鼓相應。
城門樓中保存著不少火炮,沐天波先前問過,內中并沒有時下流行的紅夷炮,多是各型佛朗基炮,甚至還有老掉牙的青銅大將軍炮,碗口銃等火器。
從城門樓向下眺望,穿過甕城外的鳳凰橋便是南關,此地萬歷年間之前本是校場所在地,現在已經逐漸發展為市場區,著名的金馬坊,碧雞坊便在此地,百貨匯聚,人煙密集,頗有江南富庶之風采,后世這里便是昆明有名的商業區,再往南是香火鼎盛的覺照,慧明二寺,二寺均建于唐代。
城池西南便是來自九龍池的河水貫城而出,穿過西南的順城橋,匯合盤龍江,黃龍溪等河水,到達滇池,滇池上流的松花壩與府城南盤龍江所經的南貝閘均是元代所建,二百多年過去仍在發揮作用。
明代有句諺語:“寧充口外三千里,莫充云南碧雞關。”意思便是被發配充軍,寧愿去關外三千里的苦寒之地,也不愿意到云南的碧雞關,碧雞關便在昆明城郊,可見此時的人們普遍把云南當作荒蠻偏僻之地。
其實,經過自洪武年間以來的開發,此時的云南已經頗為富足,自洪武年間朝廷以來多次組織向云南移民,民間自發性質的移民也是不少,就拿時人最為關注的教育來說,除了各府縣的官學外,昆明的兩座著名書院,五華書院建于嘉靖三年,文昌書院建于隆慶年間,都已興辦多年,除此以外還光有社學,僅在云南府就有二十七所,明代僅昆明便出進士三十二人,這個數字不比內地差多少了。
徐霞客明末游覽云南之時,便做了不少記述:“塢盤水曲,田疇環焉”,“隴北平疇大開,夾塢縱橫”說得便是云南水利灌溉農田的盛景,手工業也是發達,“盤西山之嘴,始復見姊妹山北倚,而前壑之下,爐煙氤氳,廠廬在焉。遂五里而至廠。廠皆茅舍,有大爐、小爐。其礦為紫色巨塊,如辰砂之狀”,顯然是采礦冶煉結合的冶礦業。
商業自不必說,明末徐霞客游覽云南之時,多次見過千騎交集,結棚為市的大集,徐霞客在其中甚至發現了江南老家刊印的時文書籍,白族,彝族,傣族等各個少數民族在大市中互相貿易,用種種土產交易鹽布糧米,茶馬古道也是駝聲陣陣,一片商旅繁華之像。
“去云南前衛看看去。”沐天波淡淡地說了一聲,帶頭下了城樓,眾人來到了省城西南的云南前衛所在地,除了城內的衙署,城外還有云南前衛的軍堡與軍屯,作為省城內的六個衛所之一,云南前衛紙面上有三分馬步軍九百九十八,七分屯田軍五百二十,軍余兩千零三十,沐天波在破舊的衙署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城門處,燃香計時,限時一個時辰,要檢閱云南前衛的三分馬步軍,并言明之后還要去檢閱其余幾個衛所的官兵。
身材渾圓的衛指揮使魏明急得滿頭大汗,衛所兵丁逃散嚴重,還要檢閱其余幾個衛所,又沒法去向其他衛所借人,之前王伉大軍出征,昆明城的乞丐青皮都被裹挾走了不少,沐天波只是冷冷地看著魏明,最后逼得他花了一個半時辰,好不容易在城門外聚集了七八百人。
沐天波失望地看著眼前的所謂官軍,不說旗號衣甲雜亂,武器混雜,甚至都不是完全的青壯年,不少都是年過半百的老軍余,有的連胡子都白了,僅有的一些青壯年也是身材瘦小,渾身破舊雙眼無神,唯一能戰的也就是幾十個家丁,這些家丁的甲也多是破舊的棉甲,只有衛所中的少數千戶百戶之流才零星有人著鐵甲。
魏明身穿一身還算精神的鐵甲,在兩個家丁的扶持下騎上了一匹雜色滇馬,討好地沖沐天波笑著,身后的隊伍零零散散,有的軍戶畏畏縮縮地不敢抬頭,有的膽大的東張西望看稀奇,周圍還圍了不少送行的女人小孩,一些孩子哭鬧著,魏明看沐天波面色難看,趕忙讓家丁與軍官們維持秩序,場中鬧成一團,要不是軍戶們手中多少拿著些兵器,眼前的場景更像是趕集。
看著沐天波難看的神色,魏明難堪地擦著汗,不時給自己的家丁遞過一個嚴厲的眼神,其他衛所的將官有的看的樂不可支,有的有些惶恐,但更多的是麻木與坦然,眼下的衛所兵就是這個樣子嗎,他們的家丁不時湊上,給自家主子匯報著自己衛所準備檢閱的情況。
沐天波扶了扶額頭,叫停了這次不倫不類的閱兵,紙面上將近四千的衛所兵,就湊出這么七八百號廢物點心,就算是突然襲擊,但沐天波相信就算再給魏明三天時間,他衛所內實際能出動的軍戶也相差不了多少了。
云南前衛占有屯田職田將近五萬畝,能戰的連家丁帶軍官也就百十來人,他們的軍器同樣糟糕,大明的火器與兵器制作,在京有兵杖局,地方與衛所上有軍器局,沐天波剛剛巡視衙署,云南前衛的軍器局同樣冷清,紙面上的數十戶軍匠一人未見,顯然不是逃亡就是給上官繳納“買閑錢”自謀出路去了。
此時衛所軍戶要是不便逃亡,便可給上官繳納“買閑錢”自謀出路,平日不用操練點卯,甚至衛所內的馬匹耕牛也可買閑,衛所中的軍器已經多年沒有更新,不少刀槍都已經朽爛還在使用。
大概了解了一下此時衛所的情況,沐天波也沒有心思再去檢閱,將衛所將官們聚集在城樓前命令到:“各衛今日回去后揀選家丁與百戶官一百人,務必攜帶本衛精良軍器,明日午時在此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