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上有一款游,叫做《中國式家長》。聽名字,就知道,這不是一款正經的游戲,其大致內容就是一出生,你作為父母,來管理你的孩子。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不同,最后孩子的表現和成績也就大不相同。直到孩子結婚,生孩子,這個游戲也不能說結束,因為這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循環——你會成為你的孩子,來管教你的孫子。
雖說這只是一款游戲,但是在我看來,這就是在諷刺當今的教育,并且在當時的我,是非常憎恨考試的,因為它限制了我自由想象的權利,在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制度。
當時還看到易中天易老先生的一句話:中國教育的目標是“望子成龍”;標準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手段是“不斷施壓”,還美其名曰“壓力即動力”。至于孩子們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樂,沒人去想。最需要“以人為本”的領域,卻最不拿人當人,這真是一個奇跡!這以后,我就更加肯定是制度有問題,再看向大洋彼岸的美國,和我同齡的人卻在快樂的玩耍著,心中的不滿頓時就達到了頂點。
然而這次的疫情,卻讓我放下來自己的成見,好好地思考,為什么我們國家能快速有效的控制住疫情,而美國卻不行?看到他們每天都在抗議,游行,我仿佛有了一點眉目。
美國,一直以來他們的教育體系培養的都是公民而非精英,之前我一直以為是他們國家的覺悟高,然而真相卻是,普通的家庭根本無力承擔精英教育的開銷,只能將他們的孩子送到普通的公立學校。在座的各位都應該清楚在中國的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距,更何況是在美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每個中國人都會說:“非也”,然而,若是你去問一個美國公立學校畢業的學生,他多半會說,“然也。”
其實,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要感謝考試,因為他給了我們這些普通人家庭或者貧寒家庭的孩子一個和命運抗爭的機會,只要你愿意努力,你可以達到你自己想要達到的高度。
如今再次回想起易老的那段話,我發現是我誤解了它——有問題的是人們的思想,而不是制度。具體怎么個法子,這個坑,隨時都有可能填上,明天也許會隨便記錄一點日常生活,到時候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