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認罪
- 征途紀元
- 翻殼烏龜
- 2256字
- 2020-12-18 11:38:25
勤政殿
楊念武拋出一個故事欲以緩和朝堂局勢,希望右相一黨可以領悟到自己意圖,避開對王尊德的窮追猛打。
群臣之中又站出一人
“先賢早已定論,長幼之序,尊卑之別,上有古禮‘尊尊君為首’,近有三綱五常,如陛下所言之事,以幼代長,這是無視尊卑,有違人倫。”
傅紅劍心中暗暗點頭,還是左相老謀深算,陛下這是有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看來如今必能躲過一劫。
“啟稟陛下,臣奉旨追查張達謀逆一案,叛賊交代,朝內有人私通張達,而且此人地位甚高,臣怕有所閃失,便將證據帶到身上,今日呈交陛下,望陛下御覽。”
大理寺卿張昭站出,叛亂一經剿滅,李純便立即交代張昭,讓他迅速查實叛亂,希望能夠順藤摸瓜將王尊德揪出來。
張昭得令后,日夜訊問落網叛賊,其中就有張達副將,據他交代,張達為了給自己留條后路,將與朝內人員來往的書信留存。
得知如此振奮人心的消息,張昭立即派人前往京西路,將張達府邸翻了個底朝天,最終在密室之中找到這書信。
經過認真比對,只有一封可以和左相聯系起來,其它書信根本沒有什么說服力。
楊念武示意小東子,將張昭手中的書信拿上來。
幾目掃過,心中便已了然,再看底下的王尊德,依然老神在在的閉目養神,好似這殺人之劍不是沖著他去的。
暗罵一聲老油條,楊念武也是心中無奈,作為想要成為一代雄主的皇帝,僅靠殺人是沒用的,他可以下旨直接將王尊德抄家問斬,可那又如何。
今天殺了個左相,明天就會出現個右相,駕馭朝堂豈是今天殺一批,明日殺一批就可解決所有問題?
王尊德的這個屁股,楊念武是擦定了,即使想要撤換他,那也是以后的事,如今形勢決不能讓右相坐大。
“陛下,信中有言,張達所部是為無調而來,所需糧草從京西路運送太過費時費力,臣又調戶部糧薄核查,北郊的豐義糧倉近幾日來,出庫量十分巨大,這些糧又沒有記錄去向。而這封信便是糧草答謝信,上面提及有人向叛軍提供糧草。”
“諸位同僚心知肚明,戶部乃是左相大人直管,若是沒有左相核準,誰人敢私自調出如此巨量的糧草。還請左相大人示下,此事你是知或不知。”
張昭向王尊德拱了拱手,眼帶挑釁,如今矛頭已經直指左相,劍鋒已露。
“張大人,諸位都知道你最善刑訊逼供,沒想到你還有如此捕風捉影的本事,本相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此事老夫不知。”
王尊德雙眼微睜,看著御階說道。
“左相大人不知,那到底是誰核準的放糧?戶部尚書,左相大人,總要有一個吧,總不會說是豐義糧倉自己做的主吧。”
張昭話音剛落,前面一人撲通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以頭搶地。
“啟稟陛下,是老臣,是老臣當時被鬼迷了眼,都是老臣的錯啊,當初宮中有諭旨,急調萬擔糧草,老臣當時疏忽職守沒有核對,也未向陛下稟報就核準此令,沒想到,這些糧草都是調給叛軍的。”
楊念武定睛一看,是戶部尚書劉季,此時認罪,必定是出來當槍的,看來王尊德早已準備好應對今日。
“劉大人,內廷旨意左相大人都會過目,何況又是左相直管部衙,你是說左相從來沒見過你所說的內廷旨意嗎?”
張昭不肯罷休,這明顯是要為左相擋槍了,若是只追剿到戶部一個衙門,那就白白錯失良機。
“陛下,老臣不知,老臣也不知道內廷旨意為何沒有讓左相大人批閱,那道旨意還在戶部,取來一閱便知,上面沒有左相的印章。”
“那為何你沒有向左相請示,如此巨量糧草,你為何不見左相批閱就核準出庫。”
“老臣疏忽了,當時老臣并未多想,上面有內廷大印,老臣疏忽了。”
劉季就一口咬死是他的疏忽,先把左相撇干凈,然后再讓自己罪名最小化,不是故意向叛軍提供糧草的。
何況這是內廷斗爭,陛下想來也不會深追,畢竟里面還有太后,若是鬧得人盡皆知,陛下與太后不和,會影響陛下聲譽。
況且那封信并未具名,只是內容是答謝糧草之事,但并未具名答謝誰,若是深追就會追到太后身上,到時皇帝就沒辦法收場,難道還要將太后打入大牢,讓他自己落個不孝之名嗎?
只要咬死了是自己疏忽,最多撤職查辦,只要左相不倒,總還是有機會的,況且即使左相不再啟用自己,從當前朝局能全身而退已是神靈護佑。
“好了,這封信說明不了什么,劉季,你說是自己疏忽,但這糧草卻是資助了叛軍,你回老家去吧。”
楊念武向張昭擺了擺手,他看出來張昭是準備窮追猛打,示意他勿要得寸進尺。
“雖然此事與左相無關,但戶部畢竟是左相直屬,發生此事也難逃干系,品降三等,行左相職權。此事勿要再議。”
“謝陛下,謝陛下,老臣愧對陛下啊”
劉季待到塵埃落定,逃過死劫,頓時激動的痛哭流涕,伏在地上再也不肯起身,預計陛下不會殺他和已經決定不會殺他完全是兩種心情,鬼門關轉了一圈又活了。
左相也謝過,而李純略微有些失望,雖然也曾懷疑陛下會如此做,但總懷有希冀,有此證據便能一舉將左相扳倒。
可還是竹籃打水,雖然放倒了戶部,讓王尊德品降三等,但他依然還是行使左相職權,這在根本上沒有造成左相勢力大損。
而武將們則是一副看好戲的樣子,就愛看這群文官們狗咬狗,一群狗東西,武將不受重視,還不是這群文臣壓制著。
在他們心里,最好搞死一大片,這樣他們才有出頭之日,如今的武將放著兵書不學,居然要去學什么詩詞歌賦。
就因為這群文官愛好這個,寫出一首好詩就會讓他們高看一眼。
弄得現在就算要戰死的時候都要吟出一首早就準備好的詩,不然最后追封的時候都落不得一個好名聲。
這就是如今武將的悲哀,所以看到今日朝會,他們心中只有咬-咬-咬,當看到只放到一個戶部尚書,心中不免鄙視起張昭。
素來聽聞這張昭是酷吏,只會刑訊逼供,根本沒什么真本事,本來還不信,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純心中不免暗嘆,難道只能用最后一招才能將這左相拉下馬嗎,可用出之后,殺敵一千傷己一千。
可看著眼前如此年輕,如此有雄心壯志的楊念武,他慢慢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