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的家園被松外的軍隊所毀壞,東洱河的人都發瘋了,但人們還是漸漸的冷靜了下來,他們明白,他們要從這戰爭的悲痛中恢復過來,不能就這樣沉淪下去,收拾完松外那群強盜留下的各種破壞后,西洱河部落的人們也送來了米,牛,羊和各種生活必需品。
人們把信么的身體停放在部落中間的壩子上,小孩們也沉默寡言了,平時和他們玩耍,給他們各種小東西吃的信么就靜靜的躺在那里,任憑孩子們怎么叫喚信么,信么依舊躺在那里,女人們則為信么做好吃的,和信么拉拉家常,談論天象和洱海中的各種奇妙事情,還有那點蒼山的傳奇,可是,任憑女人們怎么說,信么還是那么的靜靜的躺在那里,默默的聽著女人們的訴說,不發表任何言論,女人們則默默的流著淚。
男人們在洱海邊上為信么編織著靈船,他們想要編織得很好,好得不會讓信么沉沒下去,靈船美麗得就像了那傳說中的美景一樣,沒有人喊累,也沒有人休息,大家都想盡快的把靈般編好,好讓他們至高在上的信么好早點回到洱海的懷抱中,去保佑他們部落的安寧。
第二天,一切準備就序,男人們抬著信么的尸體,女人們則在前面撒著花瓣開道,孩子們唱著信么教他們的點蒼山的歌,長老們在對著神靈祈禱,沒有大的聲音,一切都那么的安靜,靜得這不像葬禮。
人群靠近洱海邊,男人們把信么的身體放在了靈船上,女人們在也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來,紛紛去抓住靈船,不相讓它流像洱海的深處,因為信么一去就永遠的回不來了,男人們拉開傷心的女人們,奮力的推走了靈船。
男人們知道:信么為部落操勞了一生,累了,就讓信么早點休息吧。
看著靈船的遠去,沒有人離開,都希望那靈船能夠漂得慢點,好讓他們多看看信么,從早上一直看到晚上,沒有人離開,也沒有讓說話,靈船其實早在下午就已經沉沒了,可是人們不愿意相信,不愿意相信信么已經走了,不相信信么離開他們了,覺得像還是活在他們身邊的一樣,仿佛信么就沒有死,好像松外的大軍就沒有來過一樣。
可是,現實是殘酷的,當人們回到村落時,看到那松外燒掉的房屋,看見村落沒有了往日的生氣,他們才醒悟過來,原來信么真的離開了。
早晨,由部落長老召開大會,全部落就那么死氣沉沉的,沒有人說話,信么的離去給他們帶來的痛苦永遠無法抹去,也不能忘卻。那道創傷將永遠印在他們的心口。
等待了好久,一個長老起來說:“信么走了,大家都很難過,可是我們部落還是要繼續生存下去,我們部落還得延續,我們不能為此將部落毀在我們的手里。眼下,松外給我們時間只有兩天了,現在當務之急是我們怎樣解決危機?讓我們暫時放下對信么離去的悲傷,團結我們部落的所有力量來度過危機,更為我們的子孫謀策,拯救把我們神圣的部落。”
長老就坐了下去,還是沒有人說話,等待了很久,人群還是死一般的寂靜。
羽長老沉不住氣了,就大聲說道:“你們要是想臣服于松外,那你們就一直這樣坐下去吧。”說完,便起身憤然的離去。
“我們不,他們殺了信么,我們絕不臣服于敵人”,一個年輕人大聲說道。
人群被這一幕驚醒了過來,大家對敵人的仇恨瞬間被點燃了起來,都不約而同地大聲說道:“報仇,報仇,報仇。”
那聲音,是那么的整齊一致,是那么的有氣勢,是那么的雄壯。
看到這一幕,羽長老滿意的回到了座位,
“既然大家都這樣說,那我們商量下怎么辦?羽長老說。
”要不我們給松外牛羊和奴隸吧?”
”我們去求助蒙嶲詔吧?”
“還有越析詔,鄧賧詔、施浪詔、浪穹詔,蒙舍詔不都可以嗎?”
羽長老說:“我們去求助他們,那還得看他們是否愿意幫助我們,蒙嶲詔,越析詔,鄧賧詔、施浪詔、浪穹詔他們都是偏向吐蕃的,而松外又是吐蕃吐蕃的爪牙,這樣他們還會壽助我們嗎?”
“不是還有蒙舍詔嗎?”臺下有人說。
羽長老說:”蒙舍詔雖然忠于唐朝,但是我們部落平常和他們沒有什么關系,在加上蒙嶲詔,越析詔的土地人數最為強大,縱然蒙舍詔想幫助我們,可他們的軍隊還是要通過蒙嶲詔和越析詔,而這兩詔會讓蒙舍詔的軍隊通過嗎?并且蒙嶲詔也是經常欺辱蒙舍詔啊,“
”那這樣的啊,還有誰可以幫住我們東洱河部落,難道我們就要被屠族嗎?“臺下有人發出了絕望的話語。
”那我們可以去求助白國主“,突然有人說道。
另一個長老說:”白國主能管嗎?白國主現在都自身難保。“
”怎么說他也是云南大將軍,現在也只有松外部落敢公開投奔吐蕃,別的五詔目前至少還不敢公開向吐蕃示好,如果在爭取蒙舍詔的支持,六詔聯合像松外施壓,也許還有一線生機。“羽長老說道。
”也只有這樣了,“,其他的長老發出了聲音。
”派誰去見白國主呢?“眾人紛紛發問。
”一定要派個聲望,能代表我們的人去“,眾人紛紛表示同意。
臺下有人大聲說:“就羽長老去吧,”
有人說了臺下那個:“羽長老的兒子羽化還在松外那里,怎么去?你真是不會說話。”
“既然大家相信在下,那在下就去,在下一定說服白國主,然后讓六詔派兵救援我們。”羽長老說。
羽長老話剛說完,臺下眾人似乎感覺一絲希望。
“好,大家就散了吧,各自回去等待羽長老的消息,也得松外部落的偷襲。”一個長老說。
待人群都散去了,羽長老才帶著佝僂的身驅獨自離去。路上,想著兒子還被松外部落扣押著,兒子是否備受折磨等,老淚就流了下來。可是,部落的危機未解,比起私心,部落的安危不容他傷心,拯救東洱河部落的重擔就擔在了他身上,他要想辦法說服白國主出面救他們的部落。不讓他們被松外血洗。
羽長老明白自己肩擔拯救部落的責任有多重,他不敢多怠慢,匆忙地趕緊趕回到家,路上還思量著明日如何說服白國主來拯救東洱河部落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