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光攝影的美學表達
- 李凡
- 608字
- 2021-04-30 21:10:28
點的表現形式 起點、特點、中心點

目睹昆明黑龍潭公園池中追逐嬉戲、自在穿梭的游魚,不由得想起了柳宗元《小石潭記》中所描述的“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只不過,柳宗元是在抒發政治失意時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讓人感到的是幽深冷寂。而我們卻是帶著悠然與超脫,在欣賞這充滿生命氣息的暢游與流動。
這張照片中并沒有一個固定的點,所有游動的魚皆為點。這就是中國古典繪畫中一個流派——“米點山水”的原理。西方繪畫中也有類似的風格,即“點彩畫派”,亦稱“新印象畫派”。只不過,前者是表現云煙,后者則強調光影,但畫面都是以無數的“點”為基礎構成。
點是實體的開始,更是人與對象的視覺關系。面積體積巨大的物體,在眼前是“面”,隨著距離的拉開,就變成了“點”,在此意義上,所有物象皆可為點。也因此,現實中我們感受到的點,其形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藝術上的點更是變化多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強調對事物的感知,從起點到特點,最后達到中心點,才算真正圓滿。中心點是無形的,可以表現為外形,但更多的是沒有明顯的外形,卻可以感受到生命之氣的流動,因此又稱為“神點”,這是氣韻生動的關鍵所在。
在這張照片中,其中任何一條魚都可以看作是“起點”,無數條魚構成了“特點”,它們的秩序、張力和動感共同塑造出生命感,這就是畫面的“中心點”。有了這無形但可感知的中心點,才能讓畫面的起點和特點都得到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