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漢宮驚變美人之死
- 三國之烽火鐵血
- 晏一心
- 4000字
- 2020-10-24 01:43:44
卻說葉歡一行好不容易找到步兵營駐地。只見由木欄圍起來的碩大的營盤,高聳的轅門,營內巡邏士兵衣甲鮮明,手執長戟。轅門口站立著一隊士兵,葉歡剛要上前詢問,就有一士兵道:“軍營重地,閑人勿靠近,否則格殺勿論?!比~歡聞言一愣,立即停下腳步,他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高聲道:“車郎中將葉歡前來拜見步兵校尉陳校尉。”葉歡話剛落,那隊士兵便一陣哄然大笑,有人言道:“不過一郎中而已,以為自己多了不起,咱們營中多的是郎中?!比~歡聞言一陣尷尬,晏明更是怒目而視,正所謂,主辱臣死,晏明緊握雙拳,就待上前,葉歡發現端倪,連忙沖晏明搖搖頭,示意不可亂動。那先前出聲者似乎是這隊士兵的領頭者,見士兵起哄連忙喝止,這才對葉歡道:“葉車郎中,軍營重地,謝絕拜訪,吾看汝還是請回吧!”
葉歡拱手道:“吾乃奉圣上旨意,前來與步兵校尉商量要事。汝等拒不放行耽誤了陛下的大事,吾看汝等有幾個腦袋掉?!比~歡的話極大震撼了守門士兵,那為首者道:“既然如此,可有圣旨?”葉歡傲然道:“當然有,晏明,請旨?!标堂髀勓赃B忙從馬車中雙手捧出圣旨。那為首者見真有圣旨,連忙道:“請葉車郎中稍等,吾立即參告校尉大人?!毖粤T,行了個標準的大漢軍禮轉身向營地跑去。
不一會,那陳典便帶人出來接旨。葉歡當眾宣讀圣旨,陳典也上前驗旨,確信無誤后道:“葉車郎中要吾如何相助。”葉歡拱手道:“吾需借調兵馬一千之數?!标惖渎勓园櫚櫭嫉溃骸斑@恐怕不行,調兵必須要有太尉手令或是調兵虎符。尚書臺手令也行,僅憑葉車郎手上這道圣旨無法借調士卒?!比~歡仔細一想,漢帝劉宏確實沒有在旨意中明言葉歡可以借調士卒,臉微微一紅道:“吾之本意今日并非來調集人馬,只是想先來拜會一下陳校尉,也好有個臉熟?!?
陳典聽明白葉歡的意思,呵呵一笑道:“葉車郎中不須如此,正所謂當兵吃糧,令有所指,鋒之所在。只要汝拿來調兵手令,隨時可到吾營中調人。軍營重地不便留客,葉車郎中請回,恕不遠送,告辭?!比~歡聞言也只好拱手告辭,暗襯道:“這 軍人就是不和文人士子一樣,直來直去,干凈利落?!?
葉歡從步兵營回來直接找到尚書臺,尚書臺現由中常侍把持著,看門的小黃門知道葉歡來意后連忙差人去稟告張讓,張讓得知匆匆趕來尚書臺,大筆一揮一張調兵令就寫成,然后加蓋尚書臺印璽遞給葉歡道:“濟生可要好好辦事,陛下十分看重汝。這事要換著別人休想拿到調兵令,兵權是陛下大忌,汝可要小心行事,速速辦好事情早日回來交令?!比嗽谖蓍芟?,不得不低頭。葉歡現在的宗旨就是夾著尾巴做人,聞言連忙道:“公公訓示得極是,濟生時刻銘記于心。”
辭別張讓,拿到調兵令的葉歡終于松了一口氣,現在萬事俱備只等東風起。葉歡回到府中,卞玉兒立刻吩咐預備膳食,自己則親自伺候葉歡更衣。不一會,賈羽也回到府中向葉歡稟告道:吾已經派人按主公的指示探索過那村子了,名叫楊家亭。亭內大部分人姓楊,少數外姓人。但大部分土地產權卻非亭中百姓所有,屬洛陽城內部分世家豪門。目前已查出四家,分別是:喬家、袁家、張家、車騎大將軍董承董家,還有一些未查明。“葉歡聞言心火大冒,暗想自己對這時代還是不夠了解,幸好撿回了賈羽幫忙,連忙道:“以文和之意,吾現該如何做?”
賈羽笑道:“主公軍營那邊如何?”葉歡拿出調兵令遞給賈羽道:“諾,這是尚書臺的調兵令。”賈羽接過調兵令看了又看道:“如此甚好,主公,吾有兩策,可任選其一。這第一策:主公再等待些時日,直到羽把所有土地的產權搞明白,然后主公一家家拜訪收購。當然人家有可能不賣,在洛陽置一塊土地可不容易,最后讓陛下出面施壓;這一策的好處是主公不會太得罪人,但時日可就會拖很長,搞不好年內都建不起酒坊,還給陛下添了麻煩,有可能會在陛下心中烙下個辦事不力的印象?!?
葉歡聞言點點頭道:“此計不可行,征用了他們的土地如果非愿意者無論吾如何做都是得罪,文和第二策呢?還有之前文和所指的張家是哪個張家?”賈羽聞言笑道:“吾知主公不會選第一策,那張家乃故太尉張奐張家。第二策就簡單多了,主公直接派兵把村子圍了,土地圈了,那些土地的主人自然會找上門來,到時候再由羽出面和他們周旋,反正有陛下的圣旨在此,除非他們想造反,否則無一人敢妄動,只有打落牙齒往肚里吞。當然這樣做主公就肯定得罪那些世家了?!比~歡聞言暗想:原來強拆不是某黨發明的,而是華夏五千年當政者的優良傳統,只不過針對的對象不同而已,既然是優良傳統咱得繼承。拍手道:“文和此計甚好,汝就依計布置,咱就打他個措手不及,但文和要注意自身安全,隨時把史阿等人帶在身邊?!百Z羽知道葉歡是真心關心他的安全,感動萬分道:主公放心,羽自會小心,可惜前日遇到一大才,羽想留卻未留住。”
葉歡詫異道:“何人敢當文和口中大才,言來聽聽?”“此人姓杜名襲,潁川人,四處游學,前日與吾在酒莊一談,此人博覽多識,精通政略,如能招攬,定能將傳世漢釀基地打理妥切。”賈羽道。杜襲,又一歷史大能,葉歡心中暗想,可惜錯過了。遂問道:“文和可知道杜襲身在何處,吾當親自前往拜會?!辟Z羽知道葉歡重視人才,求賢若渴聞言莞爾笑道:“主公勿急,杜襲雖有大才,但年歲尚小,閱歷不夠,游學歷練歷練正好。到時候吾再將他請到主公帳下豈不更好?!?
一夜無話,次日一早便到蔡府拜見蔡邕。又到后院與蔡琰談詩賦辭,直到在蔡府用過午飯方才打道回葉府。一回府就見賈羽急匆匆迎上來道:“主公,有大事發生。”葉歡見大冬天的賈羽還跑出一身大汗,可見所謂的大事非同小可連忙道:“發生何事?有世家大族對酒莊下黑手嗎?”賈羽檫檫額頭上的汗珠道:“并非酒莊之事,是北宮中發生了大事。昨夜何皇后鴆殺了漢帝劉宏最寵愛的王美人。主公,這事一定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有可能會影響到洛陽目前的政局。”葉歡一聽是劉協他媽死了暗想:“史上只記錄王美人之死,并沒有提到其中的政治博弈,但從結局上看是宦官集團獲勝,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獲利。”遂道:“文和對此事有何看法?”
賈羽想了想道:“洛陽世家與宦官集團誓不兩立,此次肯定會想方設法把火燒到宦官身上,不過此事乃皇室丑聞,陛下的家務事。最終的結果要看陛下的態度,世家大族有可能會弄巧成拙。但這件事對吾等是件好事,發生得剛好是時候,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對主公圈地楊家亭起到遮掩,主公所面臨的壓力大大減輕。就算他們回過神木已成舟?!币徽Z驚醒夢中人,葉歡瞬間就明白過來道:“文和所言極是,汝這就去布置,明日就動手?!?
次日一早,葉歡手持尚書臺簽發的調兵令,帶著賈羽,晏明,史阿等人從步兵營調出甲士一千。葉歡宣布由晏明統領全軍全力協助賈羽行事。賈羽道:“主公但請放心,屬下定不辱使命。楊家亭百姓亦會絲毫不損。”葉歡點點頭道:“文和辦事吾自然放心,汝也盡管安心辦事,城中有吾與史阿。”轉頭對晏明道:“汝要好好保護文和的安全,一切以文和的安全至上?!标堂鞴笆址Q“諾”。史阿道:“主公請放心,吾四位師弟會晝夜不息的守在賈先生身邊,保證萬無一失。”
葉歡看著自己目前僅有的幾名屬下甚是滿意,個頂個的精英人才。葉歡看了看借來的一千兵馬,想了想爬上馬車望著一千甲士道:“眾位將士,此次出征雖非征戰沙場,但亦是身負皇命,望各位將士盡心盡力辦事。吾在此承諾,事后士卒每人賞錢五貫,伍長以上屯長一下賞錢十貫,屯長以上每人二十貫。吾等隨吾家將晏明出發吧。”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北軍五營駐地京師,平日里無油水又無戰事,很久沒有見過賞錢的北五營將士早窮得叮當響,聽聞葉歡的賞金條例瞬間軍心就被葉歡收攏到一塊,嗷嗷直叫跟著晏明朝著楊家亭方向而去。【一心新手上路,不善與各位讀者大大溝通,只知道埋頭碼字。在此希望各位讀者大大在看書時點點收藏,評論評論或點擊支持給小妹一點鼓勵,有鮮花,有票當然更好,小妹會更努力的?!?
賈羽看著葉歡暗想:“主公收攏人心的手段愈來愈高明了?!倍屓~歡與賈羽都沒有想到的是,今日這激勵士氣的無意之舉居然成就了葉歡在北軍中至高無上的威信。
葉歡與史阿返回城內,史阿自去酒莊,葉歡本想回葉府但想到如今這非常時期擔心蔡邕那老頑固會惹出事來就吩咐蔡祿直接上蔡府而去。
西園中,漢帝劉宏正大發脾氣道:“阿父,汝說朕為何不能廢掉那個蛇蝎女人。王美人不過就是為朕產下了一位皇子而已,她竟下此毒手。如若不廢掉她,朕的后宮如何安穩?!?
張讓一臉惶恐道:“陛下息怒,臣也是為陛下作想,皇后確實不能廢,會動搖國基。皇后的確膽大妄為,但她畢竟是母儀天下的后宮之主,有權管理后宮?;屎笾粚ν趺廊讼露臼?,并未傷及皇子協,這說明她不過是因妒忌之心作祟。同時也證明她深愛著陛下,害怕失去陛下這才出此下策。王氏一低賤美人敢與母儀天下的皇后爭寵,這在皇后眼中就是大逆不道,死有余辜。
劉宏本就優柔寡斷,又本性善良聽張讓一席話感覺換在何氏的立場考慮確實如此,但乃是氣憤難消道:“就算如此她也不該恣意妄為,公然下此毒手,朕還是要廢掉她,另選賢后?!罢Z氣卻沒有了之前的決裂。
張讓知道劉宏怒氣稍平,這兩日來他與其他常侍為了力保何皇后可是費盡心事,費盡口舌。朝廷上世族的力量太強大,十常侍必須扶持外戚以抗衡世族。而何氏出身商家,在朝中沒有任何世族力量支持。而且何皇后是十常侍一手推上位的和十常侍同心同德,現今朝中外戚力量剛有起色,如果此時廢后以前所作一切都付之東流。讓十常侍再去扶持另外一個外戚,先不論被扶持是否與十常侍同心,世族允不允許?就是時間上也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所以十常侍必須不惜代價的保住何皇后。
張讓見劉宏怒氣稍平趁熱打鐵道:“陛下廢后要三思,自曹節曹常侍過世,世族趁機掌控了朝政,陛下好不容易從張太尉手中奪回尚書臺,但他們豈會甘心,遲早又會逼陛下交出尚書臺。袁逢,袁隗都等著錄尚書事。那段煨也終日想著太尉府衙何時能夠恢復張奐太尉時的榮光。朝廷之上急需外戚勢力的插入,否則就會變成世族的鐵板一塊,到時候陛下令不出北宮。世族還一直想著給黨人解禁,這些年一直上書不斷。”張讓最后一句話捅到漢帝劉宏的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