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鐵肩擔道義
- 無賴幕僚
- 午夜煙花
- 3173字
- 2020-10-24 00:44:35
一夜無眠。
第二天一大早,李瀟便起來了,前半夜翻來覆去一直睡不著,到天快亮了的時候,卻因疲憊而睡了過去,起來之后,發現已經是接近中午了。
李瀟簡單地整了整衣裳,然后走了出去。
大廳里,幾個孩子來來回回地在你追我趕鬧著玩,從那個過道里面,時不時傳出女人的聲音,李瀟猜測那些男人應該是出去打漁了,想著自己要出去找趙汗青和李觀瀾,于是準備向這些人辭行。
那些女人雖然衣裳襤褸,隨意就可以看到衣上的補丁,但是待人卻非常和善,見李瀟起床了,立刻帶拿出早餐……嗯,此刻已經快中午了,所以說是中餐也不錯。
毫無例外,依然是魚。
李瀟本來也已經餓了,所以沒有推卻,吃完這些,當即用手勢表示自己要出去,見那趙汗青和李觀瀾,比劃了半天,也不知道那女人是否聽懂了,李瀟朝這女人鞠躬表示感謝。
接下來,李瀟便按著那趙汗青對自己所說的地址,開始找過去。
趙汗青的房子,距離李瀟所在的洞穴不遠,只有短短的三里路,和那些漁民在湖邊搭建的房子差不多,也是簡單地用木板搭起來,上面用干草鋪就的一個三十幾平米大小的地方,這么大的一塊地方,顯然就是一個臨時的家。
李觀瀾在三四米遠的地方,搭了一個同樣的房子,兩人相鄰而居。
李瀟來到這里的時候,趙汗青和李觀瀾正在吃簡單的中餐。幾個烤熟的土豆。
見到李瀟,二人笑著打了個招呼。
“李兄,可吃過中飯了?”
李瀟笑道:“已經吃過了,二位慢慢享用。”
頓了頓,李瀟又道:“二位平常便只吃這土豆么?”
“我二人不事生產,又無職業,在外漂泊如此之久,此番能吃上土豆,已經是不錯的了。”趙汗青顯然已經習慣了吃土豆的生活,不由地笑道。
李瀟也不知這二人是什么來歷,不過看樣子,應該不是什么富貴人家,也沒再多說什么。
雖然僅僅是幾個土豆,趙汗青卻吃得非常仔細,李觀瀾卻三兩下便吃好了。
“李兄弟,你來找我們,卻不知有何貴干?”李觀瀾文縐縐地問道。
李瀟聞言,心中不由地嘆了口氣,他昨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心中只盼著自己之前的所碰到的都是一場夢。
但是醒來之后,卻發現現實就是現實,自己還是在洞穴之中,這次,恐怕真的是穿越了。
抱著僥幸的心理,李瀟希望趙汗青和李觀瀾是惡作劇,他想到市集中去看看,人多,就不容易造假了吧!
不過,他可不會傻到直接將自己所想的都說出來。
“觀瀾兄,在下想到市集中去看看,卻不知這附近的市集在哪里?”
李觀瀾笑道:“就在這附近不遠,只有十里路,那里有一個冷家鎮,若是李兄不嫌棄,在下可陪你走一趟。”
想了想,此地人生地不熟,而且方向感不強,李瀟知道,如果沒有人帶路,自己還真有可能會迷路,而且,若真是在清朝,恐怕還會有山賊強盜,因此笑道:“那就勞煩觀瀾兄了。”
說到這里,李瀟沉吟了一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開口。
趙汗青非常人,一眼便看出了李瀟的心思。
“李兄有何事,不妨說來聽聽。”
李瀟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在下無意中落水,幸被湖邊的一位老伯所搭救,不過此刻已身無分文……不知……不知……”
趙汗青笑道:“我這倒還有一些閑錢,李兄不妨先拿去用。”
說完,從兜里拿出數十枚銅錢遞給李瀟。
“多謝。”李瀟接過銅錢,感覺沉甸甸的,心理也瞬間變得沉甸甸的。
竟然是銅錢!
看來,果真是古代了。
李瀟對古代的錢幣,并不太了解,因此,也不知道這一串銅錢是多少,更不知道能買多少東西,卻是知道,這些銅錢,絕對不會在現代用作流通貨幣!
因為現代都是用紙幣!
這些銅錢,大都是用來收藏。
想到這里,李瀟也不急著走,那趙汗青此刻已吃完了中飯。
自己來到這里,還是先了解一下吧,否則可能還沒找到回家的辦法,就已經死掉了。
要知道,在清朝,世道可是很亂的!
“趙兄,在下初到此地,卻知沿海頻遭外國侵略,卻不知鄱陽湖畔的情況如何?”
趙汗青目光一閃,看了一眼李瀟,才緩緩道:“沒想到李兄,也是關注時勢之人。”
李瀟本不是什么有水平的人,但是此刻卻突然想到自己在一個劇本中的臺詞,不由地張口便說了出來。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趙汗青一愣,隨即拍手笑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不錯不錯,李兄此言,深得我心!”
說完,一把拉住李瀟的手,趙汗青如同遇到了知己一般,心情激動。
眼見趙汗青如此激動,李瀟轉眼便明白了,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恐怕說的就是這種人,在現代,許多人已經有了公民意識,因此無數人關注時事,但是在清朝,這種人卻不多。
李瀟雖然是跑龍套的底層小角色,但是對時事也是非常關心的,畢竟在現代,有了網絡,信息的流通非常快,何況還有一個萬能的微博呢。
見到趙汗青如此心情,李瀟不由地也有了一種回到了現代的感覺。
“趙兄,我對此地時事并不關注,不知能否為在下解答一二。”
趙汗青平靜了一下心情,才開口道:“自從開文字獄以來,各方都謹言慎行,大都沉浸在那些程朱理學,在下卻偏偏不愿理會那些,因偶聞楚地昔日船山先生治學之理,因此便在孤身前往瀟湘,在船山先生舊地游學三載有余,感慨頗多,因不喜繁雜世俗,前年來到此地,見這鄱陽湖風景甚好,便結廬而居,閑暇時便鉆研船山先生之理,教那些少年習字,倒也另有一番風味,而且還結識了觀瀾兄,近日又得見李兄,實乃趙某三生有幸。”
李瀟乃是湖南人,雖讀書不多,但也進入了高中,自然知道湖湘文化,更何況還有一段時間,湖南正在征集湖湘文化的精髓,自己也參加了,當即乃道:“船山先生乃一代賢才,合眾家所長,說起來,不過就是十六個字,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百折不饒,兼收并蓄。”
趙汗青聞言,口中喃喃自語道:“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百折不饒……兼收并蓄。”
猛然站立起來,大笑道:“好!”
說完,當即四下翻找,拿出筆墨紙硯,在那張剛吃過土豆的破舊桌上鋪就開來,信手揮毫,如龍飛鳳舞般,寫下了這十六個字。
寫完,趙汗青朝李瀟笑道:“李兄年紀輕輕,但見識不凡,名師出高徒,想必老師也定是大名鼎鼎的高人,亦或是那些隱士高士了。”
“這個……”
李瀟聞言,不由地有些汗顏,在自己的那個時代,任他是剛上小學的孩子,或者是農夫,恐怕也說得出幾句這樣的話來。
至于自己的老師,李瀟雖然只上到了高中,但教過自己的老師,那可多了去,沒有上百也有幾十,現代人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一年換一批老師,可不像清朝,許多人一生中只有區區幾個老師。
“如果李兄有難處,那就不必說了,哈哈,得遇李兄,實乃我趙某的福氣,觀瀾兄,既然李兄想去市集,那我二人一起陪著便是。”
說完,也不管李瀟如何想,拉著李瀟便走。
“走,李兄,我們路上邊走邊聊。”
見到趙汗青這般模樣,李瀟不由地暗罵自己多嘴,不過臉上卻浮現笑意。
“趙兄,在下淺薄之見……”
話剛出口,趙汗青卻不干了。
但見他停住腳步,正色道:“李兄,現在世道如此,你也知情,我等讀過一些書的人,須有讀書人的擔當,妙手著文章不敢說,但是這鐵肩擔道義,我們讀書人不去做,難道要推給那些大字不識的鄉民不成?”
李瀟雖對此道理不以為然,但是對于趙汗青這番話,卻是頗感震驚。
在他看來,無論什么時候,天下人的命運,需要天下人去扛,主動去擔當道義,這種人如果沒有瘋,不是圣人,便是大奸大惡的偽君子。
這個趙汗青,到底是個圣人,還是一個大奸大惡的偽君子?
仿佛猜到了李瀟的想法,趙汗青悠悠地道:“我知道,我這個想法,會被很多人警惕的,圣人已經夠多了,大奸大惡的人,破壞力太大了,但是,如果連讀書人不去一力擔當,那么,就只有讓鄉民去扛了,但是這些鄉民大字不識幾個,只知破壞,不懂建設,如果真讓鄉民得了這個天下,只會帶著所有人走進水深火熱之中。”
李瀟閉口不言,他走雖然不贊同趙汗青的話,但是歷史上那些不懂文化的人,很多都是只會瘋狂地破壞,卻不懂得建設,只有那些懂得文化之人輔佐,才會走上正軌。
破壞容易,建設難。
李瀟雖然讀書的時候,并沒有太注重歷史,很多都考試之后便忘記,但是,他拍戲,卻非常認真,因此很多戲劇,數年之后還記得。
那些戲劇里面,遠到項羽逐范增火燒秦宮,近到張獻忠瘋狂殺人,歷史上的五胡亂華,哪一次不是讓中華大地變得更混亂?
破壞,同時,也要懂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