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無障礙閱讀插圖本)
- 老子
- 448字
- 2021-04-30 11:41:34
虛心實腹
秦漢以后,修道之人大多“離情棄欲”,作為入道的根基。進而追求虛心實腹、弱志強骨的境界。人們修身養性,讀書做學問,也努力于虛心實腹的功夫。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圣人治理國家,使人民保持內心虛靜,能夠吃飽肚子,使欲望減弱,培養健壯體魄。“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常使人民處于“無知無欲”的境界,使那些“智者賢人”,不敢胡作非為。
“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者,“無違”也。順應自然,不要求過多,會身心舒泰。為政者不去擾民,天下自會大治。任憑萬物生長而不多生事端,繁衍生息而不據為己有,恩澤萬物而不矜持,大功告成而不自居。最終達到“不召而自來”的理想境界。
面對種種誘惑,種種紛擾,如何守住本心,永遠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哲學命題。“尚賢”“貴難得之貨”“見可欲”,以權力、金錢、美色,誘使人們欲海沉浮,則會使社會混亂,天下紛爭。只有施行無為之治,才能實現天下大治。“無為”不是消極遁世,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效法自然,使人們無欲而不爭,天下自然也就太平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