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四冊)(彩色插圖版)作者名: 謝桂梅本章字數: 1212字更新時間: 2021-04-30 11:35:29
大禹治水
在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在堯擔任部落首領期間,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水災,大批的良田、房屋、牲畜都被淹沒了。此外,不少地方還有毒蛇、猛獸出沒,害得人們苦不堪言。
三過家門而不入
有一個叫鯀的部落首領,他遵照堯的命令去治理洪水。
由于連年降雨,河水暴漲,雖然鯀用了近9年的時間治理洪水,可是非但沒有制服洪水,還讓洪水鬧得更大、更兇了。原來,鯀只知道搬去土石,修堤筑壩,堵擋洪水,卻不知道如何去疏通河道,結果堤壩被洪水沖垮,災情也越來越嚴重。
舜接替堯后,因為鯀的工作做得太糟糕,便下令將其處死了。這時,鯀的兒子禹接任父職,繼續治水。與鯀有所不同的是,禹吸取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既然“堵”的辦法行不通,那該怎么做呢?禹和益、稷一起帶人四處考察,最后發現,黃河水患最為嚴重,其次是濟水、淮水和長江。
禹思來想去,覺得只有開渠排水、疏通河道,才能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為了治水,禹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禹想:“水還沒治好,百姓仍受洪水之苦,無家可歸,我有何臉面回家?”經過13年的努力,洪水終于被引到大海里去了,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為了表達對這位治水功臣的崇敬,人們稱他為“大禹”。
舜年老后,開始物色繼承人。
因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舉禹??墒?,舜并不放心,他想先觀察禹一段時間。于是,舜無論有什么大事都會找禹商量,問他該怎么處理。有時,舜也會表揚禹,可禹很謙遜,一點兒也不居功自傲。
改變歷史的人
禹的寬厚仁愛打動了舜,讓舜覺得他是個值得托付的人,于是,舜干脆對禹委以重任,把國家大事全部托付給了他。
十幾年后,舜覺得禹可以當自己的繼承人了,就當眾宣布把自己的位子禪讓給禹??墒?,禹卻推辭了,他竭力推薦舜的兒子商均繼承首領之位。然而,舜不久之后突然病逝,商均自然不肯錯過這個繼承王位的大好機會。
禹不想和商均發生沖突,就躲到夏的一個小邑陽城去,一待就是三年。在這三年里,許多部落首領都沒有去朝見商均,而是來朝見禹。在一些人的推舉下,禹正式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開始治理天下。
幾十年過去了,禹越來越老,也開始物色新的繼承人。有個叫皋陶的人,原先是禹的助手,曾經幫助禹打理過政事。皋陶死后,他的兒子伯益也做過禹的助手。按照禪讓制度,禹便讓伯益做了自己的繼承人??捎硭篮?,禹的兒子啟有了私心,在夏部落貴族的擁戴下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從這時開始,傳統的禪讓制被打破,中國歷史開始了子承父位的王位世襲制度。
歷史,就這樣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歷史檔案館
紹興大禹陵
關于大禹治水,民間有許多感人的傳說。
相傳,他借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佳話。大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禹死后葬于茅山,后人因禹曾在這里大會諸侯,計功行賞,所以把茅山改名為會稽山。這就是紹興大禹陵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