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資治通鑒》(全4冊)
- 宋歌
- 1214字
- 2021-04-30 11:15:27
1 三家分晉
春秋時期,中原地區冒出大大小小好多諸侯國,每個諸侯國由一位國君統治。
近百年間,這片土地上陸續出現了五位很厲害的國君,合稱“春秋五霸”,其中一位是晉文公。
晉文公在位時,晉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他去世以后,這個國家開始由盛轉衰。大權落到了六大氏族的手中,分別是智氏、韓氏、魏氏、趙氏、范氏和中行氏。
智氏的族長叫智瑤,公元前458年,他聯合其中幾家消滅了范氏和中行氏。如此一來,六大氏族變成了四大氏族,各族的族長分別是智瑤、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
貪婪的智瑤還想吞并其他三家,找個什么理由呢?他竟然以晉國國君的名義,要求每家貢獻一百里土地。
魏桓子、韓康子很不樂意,可又害怕對方的權勢,最后還是獻出了土地。趙襄子卻一口拒絕了,智瑤火冒三丈,立刻命令其他兩家和自己一起派軍攻趙。那兩家為什么會答應?因為智瑤說啦,打贏了三家平分趙氏的土地。
三軍殺到,趙襄子固守晉陽城。智瑤見久攻不下,干脆命人從城外引入一股大水,晉陽城頓時陷入一片汪洋,老百姓家里的爐灶都被淹沒了!
城外高地上,智瑤看著城內水波翻騰,一臉得意:“我才知道,原來水也可以亡國呀。”
一旁的魏桓子趕緊用胳膊肘碰了碰韓康子,韓康子也輕輕踩了踩他的腳背。兩人交換一下眼神,彼此心里都明白了幾分。要知道,魏家的安邑、韓家的平陽各有一條河,智瑤今天能淹了晉陽,保不準哪天也能淹了安邑和平陽。
就在晉陽城危在旦夕之時,轉機出現了!
讀史學成語
蠶食鯨吞:像蠶吃桑葉那樣一步步慢慢侵占,像鯨吞食那樣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種方式侵占或吞并其他國家的領土。
趙襄子有個手下叫張孟談,他在深夜里拽著一根繩子翻過城墻,偷偷溜進三軍大營。見到韓、魏兩人,張孟談說智瑤若是消滅了趙,下一步就會進攻韓和魏,不如和趙家聯合起來一起反攻。
魏桓子和韓康子怎會不明白呢,可又害怕走漏消息遭到報復。張孟談一拍胸脯說:“現在只有我們三個人知道計劃,我們不說,還有什么可擔心的?”
終于,三家結成了聯盟,張孟談連夜返回晉陽城。
這天夜里,智瑤正在呼呼大睡,忽然被一陣喊殺聲驚醒,爬起來一看,軍營里全是水!緊接著,四面八方戰鼓咚咚,是趙、韓、魏三軍一起發動了反攻戰!
毫無防備的智家軍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智瑤連衣服都沒有穿利索就逃出了軍營,可是沒等跑出多遠,他便被趙襄子抓住殺掉啦!
結果是什么呢?趙、韓、魏三家平分了智氏的土地。
公元前438年,晉國越來越弱,在位的晉幽公沒有實權,哪里敢惹這三大家族?很快,趙、韓、魏平分了晉國的土地,合稱三晉,只給晉幽公留下可憐的兩個小地方。公元前376年,三晉大軍徹底消滅晉國,瓜分了全部土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
讀史明智慧
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智瑤甚至不惜發動戰爭,結果卻被對方合力攻滅。貪婪的本性能吞噬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國家。
此時,中原地區已進入戰國時代,大國和小國之間此消彼長,蠶食鯨吞。等到趙、魏、韓三家分晉時,秦、齊、楚、燕四大諸侯國正割據一方——“戰國七雄”的格局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