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零開始做內容:爆款內容的底層邏輯
- 呂白
- 3081字
- 2020-10-15 15:45:27
第5節 硬組合:做創意的一大方法
之前有個活動邀請我去分享,由于記錯時間,當天我是被主辦方的電話叫醒的,匆忙趕到現場后,朋友電話問我準備得怎么樣了,我一邊換衣服,一邊跟他說準備得特別好,讓他放100個心。
我上臺以后直接說:“人生就是IPO。”
現場很多人有疑問,嗯?人生就是IPO?沒聽過!然后我娓娓道來,I是Import(輸入),P是Perception(看法),O是Organism(有機體、生態),輸入知識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去分享以此沉淀自己的生態,升級自己的底層操作系統。解釋后又加了幾個案例,現場掌聲雷動。
其實是因為當天會場有個贊助企業,其宣傳牌上寫的是幫企業快速IPO,然后我在現場臨時查單詞自己拼出了IPO的概念。
這個叫硬組合,就是把兩個不相關的領域甚至同一領域相反的詞硬生生組合在一塊,然后你還能解釋清楚。
一、很多爆款選題或者爆款課程,都用到了硬組合
之前有篇特別火的文章,文章名叫《湖畔大學梁寧: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你和雷軍最大的區別在哪兒?
是能力嗎?不,是底層操作系統不一樣。
“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機,人的情緒是底層的操作系統,他的能力只是上面一個個的App。”湖畔大學的梁寧說。
梁寧被譽為“神一樣的產品經理”。雷軍說她是“中關村的才女,思想深刻,洞察力強”。美團的王興、歡聚時代的李學凌、美圖秀秀的蔡文勝、豆瓣的楊勃等諸多圈中大佬都對梁寧贊譽有加。
如果把人比作手機,你的某些App是比雷軍還要厲害的。
大家一下就被這篇文章的開頭部分吸引住了:先舉出一位特別有話題的大佬作為背書,然后提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概念:操作系統,還把人比喻成一部手機。
很多讀者看到這里就產生了興趣:
“沒聽過……”
“什么?居然可以是操作系統?”
“我的某些App居然比雷軍還厲害?”
……
接下來作者對“操作系統”的概念進行了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但其實去掉這個“操作系統”的包裝,講的還是以前的那些舊內容——個人成長、努力多元化之類的東西。
其實千百年來大家的需求從來都沒變過,還是一樣喜歡看努力逆襲的故事,只是大家看多了這種故事會厭倦,我們就需要給它們穿一個好看的外套,讓它們變成看起來不是那么熟悉的故事。
就像《圣經·傳道書》說的那樣: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其實很多文章和課程也是一樣,先提出一個大家不知道的概念,然后用大家能理解的方式解釋一遍,讓受眾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這就是硬組合中的跨界組合。
它是指把兩個完全不相關的事物結合在一起,用一個領域的知識去解釋另一個領域的事物。比如梁寧提出的“底層操作系統”,把來自產品領域的概念用到人生奮斗的領域,以及上文我提出的“人生就是IPO”,把企業上市的概念用到人的努力和奮斗上,大家就會覺得很新穎、很獨特。
二、金句和觀點也可以使用硬組合
后來為了訓練這種能力,我經常讓團隊的小伙伴玩造句游戲,就是拿各種不同的詞進行組合,看能否解釋得通,比如自私是一種夢想、愛情就是一種放棄等。
我發現很多句子其實是能解釋清楚的,我的很多金句都是這么做出來的。
我特別喜歡的奇葩說辯手黃執中老師曾說:愛情就是一種放棄。這是什么意思呢?
康德說過一句很有趣的話: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愛情也一樣,愛情不是我努力對你好,而是在于我努力不對其他人好。所以愛情的關鍵不在于我對你有多好,而在于我愿意不對其他人好。
在愛情中,我在對你表白時,其實我是對一萬個人說了“不”。所以愛情的本質不是得到,而是放棄。
三、電影一樣可以使用硬組合
好萊塢每年都上映近百部愛情電影,所有愛情電影的橋段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男女主角一開始相互不是很吸引,因為了解而在一起,在一起之后遇到了挫折,于是分開,最后又在一起,一定是這樣。
這種結構不能變,創意的不同,是找到哪兩種人最不能在一起。我們見過很多類似的創意:男的很富有,女的很普通,這是一種典型的創意,已經被用過很多次了。反過來也可以,男的很普通,女的很富有;一個社會地位高,一個社會地位低;一個是病人,一個是醫生;一個最討厭小氣鬼,一個是小氣鬼;一個是冒險進取外向的人,一個是宅男或者宅女。你可以找兩個完全不可能組合在一起的人放在一起,然后設計情節,讓他們理所當然地在一起,這就是創意的方式。可是,情節的基礎是先找兩個最不適合在一起的人。
比如在之前熱播的一部電影《失戀33天》中,劇情是這樣的:高端婚禮策劃師黃小仙(白百何飾)做夢也想不到,相戀七年的男友居然和自己的閨蜜走到了一起,這讓一向刻薄強勢的她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可是地球并不會因為某人的失戀而停止運轉,黃小仙在情場失意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工作上的壓力。但是,在沒有了愛情的這段時間里,黃小仙發現了很多以前自己根本不會去注意的東西,比如那個總是與自己針鋒相對的娘娘腔同事王小賤(文章飾)并沒有那么討厭,鉆石王老五與河南籍港臺腔女子的結合到底是什么原理,以及如何走到金婚的秘訣。在明白了種種道理之后,也就是在黃小仙失戀的第33天,在那個燈火闌珊的城市里,她發現“那人”其實一直伴她左右……
男女主角從相互討厭,到真心相愛,也是用了這個硬組合。
我們看過太多類似的影片,把兩個完全不可能在一起的人,通過各種事件、故事、情緒的推動,最后使他們能在一起,這些就是創意。中間的事件、故事、情緒等就是橋梁。
四、新媒體也可以用硬組合
之前運營微信公眾號時,我們做了很多有意思的選題。
其中有一篇文章題為《中秋節那些永遠回不去家的人》。中秋節前,我們前往北京八寶山等墓地進行采訪。大家可能認為,中秋節去墓地采訪是一件聽起來有些恐怖的事情,但其實在這個被賦予“團圓”含義的節日里,會有很多人去墓地祭拜自己的父母、朋友、愛人。
一個墓碑上刻著這樣一句話:“你的英靈化成一只小鳥,在初春的晚霞中,來到我的心田中筑巢。”這是30多年前,一位老先生寫給他愛人的墓志銘。當時,我被這份純粹的愛意深深地打動了。時至今日,不知當年的老先生是否健在,但是他為愛妻留下的碑文是永恒的,無論是誰看到都會為之動容。
將中秋節這個象征團圓的節日熱點與永遠回不去家的人、無法團圓的這類群體組合在一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硬組合,進而可以制造反差。
在運用硬組合的技巧時,可以分為兩步走:
(1)明確事件的主題。首先要明確一個熱點事件中最突出、最能體現本質的主題詞,比如中秋佳節的“團圓”,錦鯉楊超越的“好運”等。
(2)確定一個與之相反的主題,將二者進行結合。這一技巧的亮點就在于與主題詞完全相悖的另一個側面,比如在中秋佳節談“祭拜”,在楊超越的錦鯉事件中談“倒霉”等。
公眾號“萍語文”在父親節到來之際發布的文章《沒有父親的父親節》,也是使用了硬組合。以下是部分原文:
你走以后,母親頭發花白,人生只剩余生。她一個人洗衣疊被,一個人提籃買菜,一個人從繁華街市回來。母親喜歡坐在廊前看流云,她不知道,哪一朵是隨風而去的你。
你不在,我漂到哪里都是異鄉。唯有月如水時,唯有風乍起時,唯有天欲雪時,我才會在人潮人海中忽然淚如雨下——世界上最疼我愛我的那個人,已經去了比遠方更遠的地方。
于是,我羨慕天下所有的父親:割麥打谷的父親,提籠架鳥的父親,無酒不歡的父親,嬉笑怒罵的父親……如果父母是歸途,父親在,我們還有山路;父親走了,我們只剩水路。
好想好想,穿越時光回去看你,你在樹下送我去遠方,你告訴我:去追吧,別回頭!那時我不懂,每個人都只能陪我走一段路,所謂父女,就是你目送我去遠方,我目送你去天堂。
硬組合被用在內容創作的方方面面,簡而言之,就是生活中的任何不相干的甚至是相反的事情,都可以被聯系起來,如果解釋得通,那就叫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