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生存的信念
書名: 三愿浮蹤作者名: 平泉樹人本章字數: 2278字更新時間: 2020-11-18 16:39:16
阿鵬離家很近,把我接回校園后,像大哥一樣,第一次對我啰里啰嗦的說了半天安撫的話,并叮囑了半天,要我注意安全,注意身體,然后就帶著伙伴們散去了。
送走阿鵬后,整個樓內靜悄悄的。
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一個人。
我洗漱完,坐在熟悉的宿舍里,一時間,百感交集。
宿舍里,床鋪上堆滿書籍散發的氣息,讓我的味蕾一點點的恢復過來,淡淡的書香撫慰著我一度緊張的神經。
近一個月的打工經歷,讓我一下子學會了珍惜,也更加清醒的意識到自己未來生存的不易。
我想起了兩年前自己高考失利后,縣中邊小飯店里,父親對我說過酒后的話語。
“你這么瘦弱,你出去打工,能做什么?.......”,在外邊打工很難,你以為被人呼來喚去的日子好過?......”
“好好讀書吧,孩子,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啊!.......”
躺在床上,回想自己煉獄般的打工經歷,父親蓬頭垢面的面龐,凄苦無助的表情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
父輩的打工經歷,難道比我這點點經歷,要容易很多?
這么多年,他又是怎么熬過來的?
他又何曾對家人訴說過什么?
當我曾任性的一味索取的時候,我又何曾想過父輩身后的故事?
想到此,我不經有些汗顏。
我們必須要承認,促使你認識自己,鞭策你改變自己的,即使是痛苦、羞辱和苦難,不管你是否情愿,是否接受,是否認同,它都會在你尚未向世人敞開的心扉里,占據一席之位。
作為一個男人,大學社會實踐里一記耳光的屈辱,一直是我心底的傷疤。
然而,就是這樣殘酷的事實,讓我對社會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
一個人的信念,是支撐他活下去的根本。
這就是堅持的力量,不斷的提高自己,認識自己,也將成為我戰勝未來生活中存在種種困難的導向。
我們還必須要承認,一個尚未開化的心智,面對一切對社會丑惡與善良的正確認知,一切對于人情世故的理解與揣測,一切對于世態炎涼的洞悉,每一份成長都是必要的經歷后,才會有更深一層的體驗,因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檢驗,需要歲月來最終評價。
通過生活的錘煉,人情冷暖的感知,自身經歷去體會,總結,才會讓人懂得珍惜,獲得成長。
我考入省城大學后,相對我們家庭來說,由于學習費用高昂,為了增加收入,父親不得已隨建筑隊換到外省項目去打工,為的就是能多賺一點錢,補貼家用。
已經成年的我,耳濡目染,逐漸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也逐漸理解了一個家庭的負擔沉重所帶來的壓力,作為一個窮山溝里走出來的孩子,在學校以及省城經歷的一切都促使我很快成長起來。
.......
我開始學會思考,學會總結,各種生活的磨難和情感的受挫,讓我變得敏感、深沉,陰郁。
過早的自立,讓我深知生活不易,幸福不易,自由不易。
同時,自立也讓我學會了珍惜各種美好,仇視丑惡和偽善。
離春節的日子近了,從研究所的大院重回校園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我感覺到自身的對社會認知的蛻變。
同時,傷害也是現實,有近一周的時間,我都在自我療傷,閉門思考。
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現狀,并第一次開始嘗試著規劃自己的未來。
自己命賤如螻蟻般的出身,真的就決定發生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悲劇嗎?如果一切都注定是悲劇,那我自己將何去何從?我要做什么才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
盡管一個弱小的靈魂經歷了翻江倒海般的蛻變。
校園里,一切卻依然很安靜。
思想意識最終還是要轉換成實際行動,只有切實的努力,才會讓生活有所改變。
光想是遠遠不夠的。
到最后,我還得必須面對現實,離開學還有剩下近一個月的時間,還得繼續出去找事做。
我清楚的知道,現階段的自己光哀嘆命運不公,是永遠解決不了現實餓肚子的問題的。
再找工作,我開始分類篩查,有了一些經歷的我,認識到了現實人群及行業的層級,這讓我確立的目標很明確,有針對性的關注一些適合學生做的事情的信息。
目標明確后,我很幸運。
很短的時間就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業務的工作,這家公司代理省城報紙和幾家電視臺的廣告業務,老板很謙和,他交代業務工作沒底薪,但是提成可觀。
辦好入職后,我按著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思路,帶著希望開始一家一家的去拜訪客戶,涵蓋所有可能有潛在需求的工廠、商城、店面、酒店等等,只要是對廣告業務有需求的,我逐條街排查,挨個去走訪。
這份工作同樣辛苦,卻讓我的體驗大不相同。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半個月過去了,雖然沒有一個簽單,但是這次業務歷練,接觸的形形色色的人,讓我的精神生活收獲頗豐,我眼中的社會結構和人員階層變得如同鄉村的分層梯田一樣清清楚楚。
市井小販、商人、名流大賈、學者、政府官員......各安聽命;
酒店、工廠、學校、醫院、店鋪......行行自有門道。
我更加清楚的看到:不同的人注定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和不同的生活品味。
我開始細心觀察咖啡館里西裝革履的顧客與馬路邊攤位穿著花花綠綠褲頭、搖著蒲扇的油膩大叔的細微區別,高端商業街婷婷裊裊的淑女與菜市場里滿身魚腥的賣菜大媽的言語措辭的巨大反差......
這些現實,讓我清醒的意識到什么是真實的生活。
生活將人分為不同的類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與追求。
然而,每個人所追求的,崇尚的,品味的,經歷的,卻大相徑庭。
生活成就了社會的萬象,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千差萬別。
這種經歷,對我這個原來一直埋頭苦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鄉下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沖擊,社會向我展示了一個萬花筒般的存在狀態。也讓我再次認識到了生存的殘酷、競爭的激烈和無形的社會壓力。
寒假打工的那段日子,我過得很充實,白天騎著單車跑遍省城的大街小巷,晚上回到靜謐的校園時,已經是夜幕降臨,華燈璀璨了。
除夕夜,我一個人在宿舍給千里之外的父母拜年報平安,放下電話,望著空蕩蕩的宿舍,想起這段時間的在外邊的跑來跑去想盡一切方式賺錢、卻最終一無所獲的種種境遇,不禁心頭酸楚。
新年的鐘聲響過。
在如此特別的日子獨處一隅,我意識到自己的確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