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死亡三角(一)
- 戰國余孽
- 秋霽
- 6747字
- 2020-10-24 01:00:50
在另一個戰場上,激戰正酣。
元讓與姜魁被三萬秦軍打了個伏擊,混亂之下,趙軍被秦軍迅速分割成數個小塊,相互之間失去了聯系,各自為戰。
元讓心知這樣下去,兩萬趙軍就會被秦軍各個擊破,最后全軍覆沒,這分而食之的手段在戰場上可不是隨便就能夠指揮出來的,看來自己是遇到能征慣戰的宿將了。
元讓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一生征戰沙場為趙國立戰功無數的他,現在又豈能讓秦人這么得意?
仔細端詳完戰場的元讓猛然對身邊的掌旗官吼道,
“持好旗!跟著我!不要落后!”
看到掌旗官用力的點了下頭,元讓又轉過身來對千余親兵放聲吼道,
“是趙國男兒的都跟緊我!殺秦狗!”
“殺秦狗!!”
千人一聲怒吼,頓時殺氣騰騰,也不管周圍有多少秦兵,只知道緊緊跟著將軍沖殺就對了。
元讓本部親衛一時氣勢凜然,威猛無雙!
元讓率領著本部親衛千名騎兵,在各個被秦軍分割開來的部隊之間,一邊來回奔馳砍殺,一邊讓親兵縱聲大喊“跟上!!跟上!!”,不多時,元讓的隊伍就像滾雪球似的達到了近萬人!
戰場的另一端,攻下長子后,又在此設伏的秦軍大將蒙驁(秦國名將,蒙恬和蒙毅的父親)這時也發現了元讓一桿帥旗發揮出的巨大作用,立即果斷的沉聲下達作戰指令。蒙驁的命令在戰場上迅速依次傳開,立即就有左右兩側各萬人來糾纏元讓的隊伍。
元讓心知,要是自己被這兩股秦軍纏上了,大軍的速度一旦遲滯,很快就會被四面八方的秦兵重重包圍,到時候部隊的機動性被限制住,那就只能伸頭待宰了。
就在這個時候,在戰場左側遠遠的地平線上,突然出現了一道黑線,那道淡淡的黑線倏然綻開,頃刻間分散成一騎騎奔馳的鐵騎,狂亂的鐵蹄無情的叩擊著蔥綠的大地,碎草激濺,漫天飛舞,飄蕩的戰馬鬃毛就像一波波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前!
這一彪飛速馳來的大軍,人數約有三千人,領頭的正是姜魁!
最開始,因為蒙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元讓身上,所以姜魁的三千斥候軍并沒能引起秦軍足夠的重視,而是放他們出了包圍圈,專等元讓這條大魚入網。姜魁本可以掉頭跑回趙括大營,但姜魁怎能棄元讓的大部隊于不顧?于是姜魁掉了個頭毅然又殺了回來。
蒙驁扭頭看了一眼馳入戰場的三千斥候軍,有些不屑的撇了撇嘴,暗道,飛蛾撲火,自尋死路!
然而他卻不知道,正是這區區的三千人馬,讓蒙驁這次完美的圍殺功虧一簣。
姜魁進入戰場后并未急于殺敵,而是跨馬奔上一處土坡。
姜魁肅立于高地之上極目俯瞰,只見整個戰場猶如一鍋燒開的滾水般沸反盈天。姜魁迅速掃了幾眼戰場,整個戰場的形勢立時了然于胸。
四面八方都是密密麻麻的秦軍,但是力量卻并不集中,就有如一窩破土而出的螞蟻,而元讓的隊伍就像一條小蛇,小蛇落進螞蟻群里,只能不停的扭動著以最快的速度擺脫螞蟻群的攻擊,一旦螞蟻群凝聚成一個整體把小蛇纏住,不用一會小蛇就能變成一堆白骨。所以,姜魁立刻明白不能讓秦兵遲滯元讓部隊的速度,否則全軍將突圍無望。
握緊手中的鐵劍,姜魁狠夾馬腹,胸中燃起無窮的戰意,高聲呼喝著,率領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元讓左側的那股秦兵攔腰撞去!
幾乎就在瞬息之間,姜魁就當面迎上一隊秦兵。
姜魁眸子里殺機大盛,一劍由下至上撩起,鋒利的劍刃割裂了空氣,發出銳利的呼嘯聲,一名秦兵掩面慘叫著倒下,然后姜魁又是一劍劈下,一名秦兵持劍的右臂應聲而落,一股熱血噴涌而出,濺了姜魁滿身。
姜魁奮起神勇,橫掃豎劈又斬十數人,登時在秦軍的陣形上打開了一個缺口。以姜魁為劍尖,三千精銳的斥候騎兵就像一把利刃,把秦軍的陣形一刀兩斷!
這還不算完,姜魁從秦兵隊伍里殺出來以后,稍向前跑了一陣就迅速掉轉馬頭,身后的騎兵也立即跟著姜魁來了一個漂亮的大轉彎,緊接著就又是一個迅猛的穿插沖鋒,在秦軍陣形上再次扎出一個大洞,然后再調轉馬頭殺回去。。。。。。就這樣,姜魁率領騎兵反復沖殺,直至把秦軍好好的一支隊伍切割得支離破碎,散亂不堪。
而僅憑另一股秦軍是無法有效遏止元讓率領的部隊突圍的,于是元讓迅速集結了其他被分散的趙兵,并成功擺脫了兩隊秦軍地糾纏,向西面趙括大軍所在的方向狂奔而去。因為元讓清楚的知道,此時再趕往長子已經毫無意義,就憑剩下的這些殘兵是無法奪回長子的。
元讓聲嘶力竭的舉劍高呼,率領部隊奮力沖擊秦軍最外層的包圍圈,而姜魁的斥候騎兵則像是元讓手中的一把無堅不摧的飛劍,只要有秦兵攔截元讓的大部隊,姜魁就會從側面發起雷霆一擊,配合元讓用最快的速度擊潰擋路的秦兵。
蒙驁急忙喝道,“傳令全軍!重新列陣!堵截趙軍退路!”然而,蒙驁竭盡全力想重整兵馬,集結重兵攔截元讓,奈何回天乏力,還沒等大軍回攏,元讓的大軍就突破重圍絕塵而去。
突圍之后,元讓立即清點人數,發現居然有一萬四千余趙軍隨自己沖出了包圍圈!
蒙驁的埋伏未能克盡全功,雖然有些失望,但蒙驁也并未十分放在心上。蒙驁立即下令,全軍向南進發。軍令迅速下達,大軍整齊而又快速的行動開來。
蒙驁回頭深深看了眼元讓和姜魁消失的地方,不禁暗嘆口氣,趙國果然名將輩出,就單單是這個元讓也頗具將才,在遭受猝然襲擊的情況下,卻能迅速作出判斷,組織士卒迅速展開反擊。還有那不知名的騎軍將領,部下騎術精湛,攻擊犀利,戰場指揮更是快、準、狠!他們絕對都是大秦的勁敵,也許,這場戰役不會很輕松啊,蒙驁心中暗想。
但就在下一刻,蒙驁看著迅速打掃戰場準備南下的秦軍,立即對大秦的軍隊燃起無限的信心,更對此次秦軍的統帥有著絕對的信心!那是一個為戰爭而生的男人,蒙驁堅信,有他在,大秦絕對不會輸!
趙括正指揮大軍擇水草處安營扎寨,在距丹水西岸五里的地方,繞著營寨修筑簡易工事,準備固守待援。
突然有趙兵報告說元讓將軍回來了!
趙括立時心中一喜,連忙趕上前去舉目遠望,果見北方曠野之上塵土飛揚,一面大旗率先越過地平線映入趙括的視野,旌旗雖已殘破不堪,但仍可看清上面繡的是一個元字!
不多時,這支騎軍便已來到陣前,那當先一將不是元讓又是何人!
趙括連忙迎了過去,只見元讓全身血跡斑斑的滾落馬下,當頭跪倒在地,哽咽著哭道,
“末將無能!沒能救回長子反遭埋伏,五千余將士未能帶回,請大帥定罪!”
趙括嘆了口氣,上前扶起元讓說道,
“將軍莫過自責,此戰我們都小覷了對手,追究起來,我是主帥,也難逃一罰。將軍莫做兒女姿態,待趙王援兵奪回長子,我軍會同援軍,進可攻長壁,退可堅守長子,秦兵久戰不利必然退兵,此時勝敗并不能決定大局,望將軍切勿氣餒!”
“謝大帥不責之恩!此次末將能突出重圍,斥候千騎長姜魁出力甚大!”
趙括看了一眼旁邊渾身浴血的姜魁,瞧見姜魁緊握長劍的右手仍在不停的顫抖,想來是因為用力過度,手指已經松不開了。趙括也沒有計較姜魁持劍面對主帥的不敬之罪,對姜魁點頭說道,
“本帥心中有數,待回師長子,自會論功行賞!”
從趙括那里辭別元讓回來,姜魁緩緩地走到了斥候軍休息的地方,靠著一棵大樹一屁股坐了下來。
姜魁低頭一看,發現右手還握著劍,于是姜魁用左手按住發顫的右手,緩緩的揉捏著,好不容易才讓它放松了下來,手中緊握的鐵劍隨即掉落在了地上。
姜魁并沒有撿起那把染滿鮮血的鐵劍,而是伸手摘下了頭盔,隨手將上面插著的半截斷箭拔了下來,扔到一旁,然后把頭盔放到了身邊的草地上。
姜魁感覺有些口渴,便拿過腰邊的牛皮水袋大灌了幾口,爽爽的打了個水飽嗝,然后略微瞇縫著眼睛,看著不遠處,體力充沛的趙卒正在王容和傅豹的指揮下搬運石塊,搶建營壘。而韓章正帶著二愣子和莫逾等親衛隊的兄弟救治斥侯軍的傷員,其他的士卒們則三三兩兩的坐在一起,整理裝備和兵械,口渴的在喝水,餓了的在吃干糧,累了的在打盹,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
姜魁孤寂的身影靠坐在一棵古樹下,軟塌著身子,感覺全身都放松了下來。
姜魁似乎有些無聊地仰起頭,看了看頭上那片并不茂密的枝干,透過稀疏的樹葉,姜魁看到了零碎的天空,那藍色和白色相間的碎塊鑲嵌在層層疊疊的翠綠葉片之間,顯得格外的可愛。
姜魁不禁感嘆,這是最自然的美啊,而這樣美好的事物,自己差點就再也看不到了。
想到剛才的激戰,一時間,姜魁翹首凝思,神情冷漠。
這次中伏十分意外,也的確十分危險,當所有人都急于奔回長子的時候,伏兵出現了,經典的圍點打援。
趙兵驚恐交加,陣型大亂,眼看著被秦軍分割包圍,覆滅在即,還好亂歸亂,軍心還沒有散,元讓也及時作出了反映,要不然,就憑姜魁那區區三千騎兵,實在是回天乏力。
姜魁覺得自己這次差點就活不了了,在那處埋伏圈里,姜魁眼前充斥的全是秦兵,還有那數不清的血淋淋的兵器,無數次,如雨般的長矛戈戟帶著腥風,夾帶著一絲絲死亡的味道從自己身邊呼嘯而過,那種陣陣襲來的恐懼甚至可以讓意志不強的人當場精神崩潰,還好當時姜魁只顧著殺敵,再加上騎兵沖鋒的速度快,來不及去想什么,現在回想起來,卻是陣陣的后怕。
姜魁想想,自己參加的戰斗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雖然自己參軍的頭幾年,秦趙并沒有發生什么大戰,但是趙國和齊魏韓等國還是發生了不少的戰爭。
姜魁還清楚地記得,和這次一樣,讓自己差點丟掉性命的一次戰斗是在三年前,那是趙國和齊國打的一場規模不大的戰役。
當時姜魁帶著一千斥候軍在探路的時候,發現了一處不大的齊軍據點,雖然姜魁可以回去復命,讓大部隊過來端掉它,但當時姜魁也是年輕氣盛,頭腦一熱,直接率部攻了上去。
誰知那是一個陷阱,看起來不大的據點里面,居然滿滿登登的有數千人!好家伙,好幾千人面貼著面擠成一堆,一看有趙軍上當了,立即像解放了似的,一窩蜂沖出來殺向姜魁。姜魁當然不傻,扭頭就跑。但既然是陷阱哪有只圍一面的道理,姜魁的退路很快就被切斷了,被四下埋伏的齊軍里三層外三層的團團圍住。
那場面有點滑稽,近兩萬人圍住一千人,打得還挺熱鬧,因為接觸面太小,所以絕大部分齊兵都只能在包圍圈外排隊等著,什么時候前面的人死光了才能輪到他們。
當時天黑,齊軍將領以為成功把趙軍包了餃子,結果鬧了半天,那倒霉的齊將才發現,這餃子不是想象中的鮑魚龍蝦餡兒,根本就是豆芽餡兒的!欲哭無淚啊。
齊將欲哭無淚,姜魁是連死的心都有了,除非自己會飛,否則是甭想活著出去了。
就在姜魁殺得昏天黑地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時候,救兵奇跡般的出現了!
是元讓將軍親自帶的隊。
原來,姜魁的后面還有一隊斥候,當姜魁陷入重圍的時候,他們立即回報了趙軍大將元讓,元讓毫不猶豫,立即率領大軍出擊,結果把齊軍給反包了個餃子,大獲全勝。
姜魁雖然引出了敵軍埋伏的部隊,算是立了功,但部下一千名兄弟卻沒有幾個活下來的。
當元讓的親兵把姜魁從死尸中拖出來的時候,姜魁看到白天還和自己插科打諢的兄弟,竟然一下子全都變成了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體時,忍不住抱頭號啕大哭起來,聲音悲慘無比,令元讓聽著都凄然不已,從此對這個斥候騎長有了印象,往后留了一份心,一直以來都照顧有加。
姜魁至今仍對因自己而死的近千名兄弟愧疚不已,所以從那以后,姜魁領兵在外越來越小心翼翼,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軍職越高,肩上的責任就越重。到了現在,姜魁肩上擔負的是三千名兄弟的性命,對于姜魁來說,稱之為千鈞重擔亦不為過。
這次被秦軍打了伏擊,萬幸的是秦軍全是步兵,否則姜魁絕對沒這么容易跑出來。在這次戰斗中,斥候軍很是耍了一次威風,要不是元讓的部隊都是步軍,秦軍這次不僅吃不掉趙軍,反而還會讓趙軍給滅了。長時間率領騎兵的姜魁知道,正常情況下,騎兵對步兵的比例大約是一比三,如果是憑借地利全力沖鋒的話,這個數值還會更大些,甚至可能會達到一比五的恐怖程度,當初蘇射突襲丹西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姜魁胡思亂想著便逐漸有了困意,不覺間便入睡了。
不知過了多久,靈敏的六感告訴姜魁有人靠近,姜魁悚然一驚而醒,目光如刀,伸手抓起身邊的長劍。當意識到自己身在趙營中時,姜魁已然抬頭看清來者何人,原來是原上黨郡守將馮亭。
在姜魁看來,這馮亭長得不像個武將,倒像個文臣,面白美須,眼眉又濃又長,眼如丹鳳,鼻若懸膽,嘴唇略薄,還很紅,端是一個美男子。
姜魁對這馮亭的印象還不錯,在如今的趙軍之中,能讓姜魁覺得不錯的將領,也就是元讓和蘇射了。元讓救過姜魁的命,所以姜魁對元讓敬重有加,而元讓自從初識姜魁的那場戰斗之后,發現姜魁武勇過人,驃悍善戰,一直也很照顧姜魁,這讓姜魁更是心中感激。至于蘇射,沒別的,姜魁就是敬佩他是條硬漢子,能打硬仗。
除了元讓和蘇射,就是這馮亭了。
馮亭當初決定把上黨獻給趙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在姜魁想來,馮亭向趙國獻上黨,分明就是驅虎吞狼之計。如果馮亭投降了秦國,秦國以上黨為跳板還會繼續攻擊韓國,但是如果把上黨獻給趙國,就會挑起秦趙兩國的爭奪,兩虎相爭,最好是兩敗俱傷,這樣韓國就能在秦趙兩國的夾縫里多存活一段時間。說到底,馮亭降趙還是為了韓國,想來這一點趙括也能想到,所以這馮亭在趙括面前一直不受待見。
馮亭此舉雖說有些陰險,但姜魁倒還是敬佩他的忠義。
還有,趙括來長平替換廉頗之初,更改號令,易去舊將,合并大營,馮亭直言進諫,向趙括嚴肅指出其中的不妥與錯誤,可惜趙括不聽。從那以后,姜魁就對趙括不抱什么希望了,倒是對馮亭這個人有了一定的好感。至于他丟了光狼城,姜魁倒不覺得有什么,按照當時的情形,誰上去都得丟城。
馮亭看了看姜魁,善意的笑了笑,說道,
“姜將軍,辛苦了。”
“沒什么。”姜魁也客氣的報以一笑。
馮亭捻了捻須子,似乎很隨意的問道,
“不知道姜將軍對現在的局勢以為如何?”
姜魁聞言稍稍愣了一下,隨即低頭看了看地上排成一條直線的螞蟻,腦中回想起從出兵到現在的所有經過,忽然心中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安,仿佛心頭也有無數的螞蟻在爬一樣。
姜魁有些煩躁的撿起一根樹枝,隨意地將地上的螞蟻隊伍攪成一團,然后呆了半晌才開口說道,
“我總覺得秦軍仿佛早有陰謀,而我們似乎在一步步走進這個圈套。”
馮亭默默的點了點頭。
“那你覺得現在該怎么辦?”
“這是趙括該想的問題,”姜魁微微笑了笑,隨即斂起了笑容,抬頭望著天空自言自語道,“不過,我覺得留在這里不妥,秦國很有可能要將我們圍殲在丹河西岸,我們應該突圍,趁現在秦軍還沒有徹底完成包圍圈,馬上突圍,退回丹東!”
馮亭略顯激動的一把抓住了姜魁的肩膀,說道,
“對!我也是這么想的,此地不能久留!既然姜將軍也有如此想法,應該馬上向趙括進言才是!”
姜魁一愣,
“為什么是我?你怎么不去說?”
馮亭松開姜魁的肩膀苦笑道,
“你以為我不想么?我只是個降將,趙括根本就不信任我,當初我又不是沒提過建議,但趙括根本不以為然,況且,別說是趙括,就是其它的將軍,對我也多多少少有些排斥,我說話根本不管用的。”
“那我就行么?”
“總得試試才行,姜將軍軍職雖然不是很高,但卻是趙軍中的老資格了,立功多,威望高,人脈也廣,你的話他總該考慮考慮吧?”
姜魁搖搖頭,老資格?廉老將軍資格老不老?人家趙括根本不當回事,何況自己這個千騎長?不過比起馮亭來講,自己還確實算是個老資格。
“我說了多半沒用,不過我會去找元讓將軍說的,元將軍的話,趙括還能聽一點。”
“嗯,就這么辦。”馮亭點了點頭,隨即又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一張英俊的臉上卻有了一絲滄桑的意味。
姜魁抬頭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好像就和他的心情一樣。
我們會贏么?姜魁心中不禁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次日,趙括登高遠望,發現東西南北方向都隱隱約約的有秦兵在調動。趙括心中不禁一沉,頓時面現憂色。
趙括暗道,莫非被秦軍包圍了?這么說高平失守了?怎么會這么快!或者,這是秦軍的疑兵之計,周圍的秦兵都只是在虛張聲勢其實并沒有多少人?那自己是不是仍要堅持原地固守?趙括心思百轉,卻又不知該如何決斷,一時遲疑不決,心中沉重若鉛。
正沉吟間,忽然聽身后有一個熟悉的聲音說道,
“大帥!末將以為大軍在此固守有些不妥,若萬一秦國真的傾全力前來,到時就算趙王的援軍奪回長子,我軍也可能無法突圍!而且兵法云,用兵在于鼓其士氣,用其銳氣,我軍雖然暫時失利,卻并沒有失去戰斗力,雖與本營脫離,但我們依然與秦軍勢均力敵,絕不可在這個時候在此安營扎寨消磨銳氣,這只能給秦軍提供調整的機會和部署的時間,到那時,我們怕是想出都出不去了。”
趙括一聽聲音便知是誰,回頭看去,果然是元讓,身后還站著屢立戰功的斥候千騎長姜魁。
“是元將軍,那你以為如何?”趙括微微皺眉道。
元讓還沒有開口,姜魁卻急忙向前邁了一步說,
“末將愿率部下斥候前去高平察探,如若秦軍還在包圍高平,且路上并無埋伏,那大帥可立即率大軍前去解高平之圍,我軍至少有了一處進可攻退可守的城池!”
趙括看了看姜魁,說道,
“這是你自己的主意,還是元讓想出來的?”
“大帥。。。。。。”元讓剛想說話,趙括就揮揮手打斷了他,指著姜魁道,
“本帥要聽他講。”
姜魁低著頭,拱手說道,
“是末將想出來的。”
趙括皺了皺眉,說,
“哼,本帥一猜就是你。”
元讓急忙上前一拱手,
“大帥,末將也覺得這樣穩妥一點。”
趙括看了看元讓,沉思了良久才點頭道,
“好吧,務必小心察看,若有埋伏,不可戀戰,速來回報!”
姜魁暗松了一口氣,連忙回答道,
“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