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傳奇揭幕

  • 戰國余孽
  • 秋霽
  • 7191字
  • 2020-10-24 01:00:50

夜色如墨,一燈如豆。

望著油燈上那微晃的火苗,姜魁一點睡意也沒有,一閉上眼就是長平戰場上百萬大軍在山川闊野間呼嘯搏殺,狂拼格斗血火激蕩的場面,那漫天飛舞的殘肢斷體,鮮血染紅的天空仿佛歷歷在目,凄厲的嘶鳴和慘嚎聲猶在耳。韓章、二愣、莫逾、元讓、蘇射、趙括這些人的面孔走馬燈似的在眼前一一晃過。

忽然,姜魁想起白天韓老爺子說過的,可恨那紙上談兵的趙括,可恨那殺人如麻的白起這句話,姜魁心中越來越覺得這有失公允。

趙括生前,那五十萬大軍就那樣托付給他,賦于太多意義的長平之戰就那樣托付給他,幾乎整個趙國的前途與命運就那樣托付給他,而他原是那么年輕,那么單薄,那么無助,那么孱弱,他是那么的不堪負重。

趙括死后那五十萬大軍就那樣歸罪于他,賦于太多意義的長平之戰就那樣歸罪于他,幾乎整個趙國的前途與命運就那樣歸罪于他,而他原是那么年輕,那么單薄,那么無助,那么孱弱,他是那么的不堪負重。

長平一戰可以說決定了戰國最終的命運,這一戰中,能人志士先后登上舞臺,例如秦國的王陵、王賁、蒙驁、王翦都成為白起之后秦國的頂梁柱,而趙國最終的失敗,敗就敗在用人不當。

趙括雖然熟讀兵法,但根本毫無作戰經驗,如果趙括的經驗豐富點,在長壁前就不該浪費整整六天的時間,這六天的時間在白起的整個戰略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白起正是用這六天的時間完成了迂回穿插的大戰略,將趙括初步包圍了起來。

而當剛被包圍在丹水東岸的時候,只要趙括狠下決心,沿著丹河兩岸向南北全力突圍,秦軍未必擋得住,趙軍大部還可脫離險境,在其他地方繼續對抗秦軍,因為當時秦軍在高平和長子防守并不強,完全可以不計代價的搶回來,秦軍主力僅僅占據了丹東的長平關一個點,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全面合圍,而且秦昭襄王發來的援兵也沒有到達戰場,此時長平戰場上秦趙兩軍兵力相差并不大,而趙軍還處在內線作戰的有利地位。

但是趙括決心在長平關下和秦軍決一死戰,命令全軍主力硬攻長平關,這樣秦趙攻守易勢,原先長平對趙軍有利的地形就變得對趙軍不利,長平關前,五十萬趙軍施展不開,只能一批批沖向秦軍占據的城墻,一次次無功而返,而時間就這樣被耽誤了。等到秦昭襄王調集全國青壯趕到長平的時候,趙軍就逐漸被秦軍的優勢兵力完全合圍了。趙括正是這兩次決策失當,延誤時機,最終將趙軍推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而相比之下,百戰名將白起實在是老辣得太多太多了。

然而,是誰把名將廉頗換成趙括的?是趙孝成王!要不是他狐疑多怪,把好好的主將換成了一個根本沒有領兵作戰經驗的書生,這是一個根本性的用人錯誤。

其實在這個歷史性的錯誤決定未成為事實之前,有好幾次機會是完全可以糾正過來的。

據說當時,藺相如拖著病身來勸說:大王僅憑名聲就使趙括為將,這就像以膠粘住琴瑟的弦柱來彈奏一樣。趙括缺乏實戰經驗而只會紙上談兵,他既不能與他父親趙奢比,更不能與老將軍廉頗比。此次長平之戰,秦趙兩國都動用了全國的兵力,是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戰。趙括雖然從小熟讀兵法,但是并沒有實戰經驗,把一場決定國家命運的大戰交給他實在是太草率了。

這是第一個機會,趙王執意不聽,機會錯過了。

后來,趙括的母親上書勸說道:亡夫趙奢活著的時候留下話說,我兒趙括把行軍打仗看作兒戲一樣,不知道戰爭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日后,趙國不用趙括為將則趙國萬幸,趙國要用他為將,那后果將不堪設想。知子莫若父,其中定有道理。

這是第二次機會,趙王執意不聽,機會錯過了。

趙括母親第二次更是自前去勸說:亡夫趙奢為趙軍將領,深愛著他的士兵,他深深知道士兵是軍隊的主體,故和他親密的士兵十數人,友好者有百數人,而且只要有大王及宗室賞賜,他全部分發給他的部屬,自己一個子兒都不要。而現在的趙括,從大王任命他為將軍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傲氣十足,盛氣凌人。他哪做過這么大的官啊,才幾天啊,就像真的一樣,朝東而坐,接見部下的那個派頭,讓那些軍官嚇得頭都不敢抬一下,就連我這個做母親的,也不放在他的眼中了。你給他的賞賜,拿回去就藏在了家里,天天琢磨著看哪兒有便宜的田產、地產,就把它買下來。如此自私狹隘,哪還像他父親。別的不說,就他這些作為,就他這樣的為人,將士不會為他拼命,怎么能去當統帥啊。

這是第三次機會,趙王執意不聽,機會錯過了。

趙母最后幾乎絕望了,說,大王果然執意不聽,一定要他做將,那么,趙括一旦失職,我不承擔其過,家人不受任何株連,我和趙奢沒這個兒子!

這是第四次機會,但趙王仍然執意不聽,機會還是錯過了。

其實還應該有一次機會的,那就是趙括本人,他應該對藺相如和母親的話以及自己的能力與責任認真的進行一下冷靜的思考,然后作出判斷和選擇,或許會主動辭去這非同小可的主帥一職,或先做廉頗的副將把握一下戰局大勢,再取而代之,也不會鑄成這歷史的大錯,國家的覆滅,人間的災難,以至成為千古罪人落得千古罵名做了千古諷喻的典型。

然而,那會兒本來就年輕氣盛的的趙括已是飛揚跋扈熱血沸騰風采彌天,率領二十萬大軍出邯鄲,一路高歌猛進,朝長平全力進發了。

幾乎所有不曾有過獨當一面經歷的年輕統帥,都會犯下急于表現自己的致命錯誤,趙括摒棄廉頗的固守策略,輕敵冒進便是如此,立功心切,急于向所有人證明,他趙括不比其它所謂的名將差,他一直鋒芒未露,只是缺乏表演的舞臺和機會罷了。

其實,姜魁完全可以理解趙括當時的心情,除了趙孝成王,包括趙括的父親和母親,誰都不看好趙括的能力,這讓年輕不服輸的趙括如何不憋著一口氣來表現自己?只是這次賭氣的代價著實太過巨大了。

長平大戰趙國大敗,似乎全天下的人都把趙括當成了罪魁禍首,然而,被范睢用重金收買的那些趙國大臣、奸臣,讓謠言四起以至成真的是誰?就為那幾個小錢,不惜出賣自己整個國家的那些家伙是誰?!

在年輕無知的趙王做出了一個歷史性的錯誤決定之時,在幾乎涉及國家生死存亡的最后關頭,那些拿著優厚俸祿享受世代賞賜的滿朝文武官員哪里去了?!

在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若大一個趙國能有幾個匹夫如趙括一樣站出來,以一種極大的熱情和勇氣參與到這一場抗擊入侵者的浴血戰斗中來?!

當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秦昭王斷然對形勢作出判斷,駕臨太行,親自征兵,增援白起,并親赴長平前線,坐鎮督戰,秦軍將士大受鼓舞,士氣大漲,勇氣陡增,底氣十足!而戰爭從開始到結束,趙孝成王在干什么。。。。。。

當秦昭襄王親臨前線,調全國青壯包圍長平的時候,趙孝成王又在哪里?那趙國滿朝文武百官又在哪里?在趙國危難之時可有人挺身而出?

趙括雖然一手葬送了四十五萬趙軍,但是在最后關頭,他在屈辱的投降和英勇的陣亡之間,毅然選擇了后者,說到底也算是個敢擔當的漢子,是一個抵死保衛自己祖國的忠勇軍人。

而相比之下,趙國朝廷上的那些奸佞之輩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要不是他們貪圖私利罔顧國家,到處散播廉頗投敵的謠言,也許趙孝成王沒有那么容易就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也許長平之戰就不會是現在的結果。

太多的可能,太多的假設,太多的質疑,太多的追問。

不管怎么說,在姜魁看來,長平之戰絕對不是趙括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整個趙國朝廷上下所有人的責任,而對于趙括,姜魁現在只有對一個不堪負重太過年輕生命的悲憫與同情。

姜魁伸了一下枕在頭下的雙臂,長長的吁了口氣,算了,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四十五萬戰友長眠于長平,早已化作了一塊塊尸骨,逝者已矣,活著的人卻還要好好的活下去。

姜魁輕嘆聲氣,漸漸睡去。

一晃數天過去了,姜魁在溪頭村住得很是愉快,整個心情都輕松了很多,晚上做的噩夢也越來越少。村里民風甚是純樸,居民都很善良熱情,住在這里,姜魁甚至都快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姜魁不禁想道,在這里一直住下去似乎也算不錯。

姜魁每隔幾天,就會和韓猛韓闖父子上山打獵,回來后還時不時的幫韓靜茹在后院種點蔬菜,而姜靖和付甲則跟在姜魁屁股后面幾乎形影不離。

姜靖自從在邯鄲看到姜魁輕松擺平佳寧郡主的護院后,便一直纏著姜魁要學些本事,姜魁被磨得無法,只好教了他一套劍法。

這套劍法乃是姜魁征戰多年,在沙場上積累無數經驗匯聚而成,每一招每一式都簡單有效,殺氣凜然,力求一擊斃命!

姜靖學了幾劍就到處炫耀。趙人本來就好俠之風甚為流行,村里的小孩兒和青年都紛紛要求姜靖教他們劍法,姜靖才學的幾招馬上就被掏空,于是姜靖就把姜魁抬了出來。結果姜魁天天被一大群人纏得幾乎寸步難行。

后來,在征得韓平老爺子的同意后,姜魁最終答應大家教授一些武藝來強身健體,于是每天午時,姜魁就按著軍隊中的排兵布陣之法開始“練兵”。

其實姜魁訓練村民不僅僅是想讓他們強身健體,姜魁心里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如果真的有軍隊前來,村里還能有一些反抗的力量,姜魁實在不忍心這樣和諧美滿的一個村落慘遭涂炭。

于是姜魁使出渾身解數,把從軍所得的經驗一股腦的用上了。

從那以后,一到午時,村中的麥場上就響聲震天,幾百個毛頭小子“嘿!哈!”的喊個不停,揮汗如雨。

其中有兩個少年格外引起姜魁的注意,一個叫千虎男,一個叫崔雪松,今年都是十八九歲的年紀,他們都是孤兒,吃百家飯長大的,現在已經長得虎頭虎腦,體格強健,悟性還很高,在眾多“小兵“中是資質最佳的兩個,于是姜魁盡可能的多教他們一些,這兩個孩子也很爭氣,進步神速。

過了幾天,姜魁漸漸的知道了,因為這里很偏僻,很少有人知道溪頭村所在的山谷能通過鳳蕩山,往北去的商人和路人都走離溪頭村幾百里外的官道,不會走這崎嶇不平的山路,姜魁這才安心不少。

沒事的時候,姜魁就坐下來思考長平之戰的前前后后,總結其中的經驗。

經過幾天的琢磨,姜魁有了些和之前不同的看法。

長平大戰一開始,趙軍就似乎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

戰國時代,由于趙國的戰略環境和地理環境所決定,趙國的軍隊擅長的是野戰或者說是擅長進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戰。趙國最厲害的就是戰場突擊力量,比如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所以才在對匈奴和胡人中屢建奇功。而長平之戰從頭到尾就是在防守,只有趙括領兵后才有了幾次進攻,但就是這幾次進攻,對秦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可見對趙軍來說,防守實在是下策。

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場上,戰車是最強的兵種,所以當時衡量一個諸侯國的強盛與否,就看它擁有多少輛戰車,所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由此而來。

然而,當騎兵出現后,戰車逐漸沒落,相比擁有極強的沖擊力和機動力的騎兵,木質的戰車顯然不夠結實,也不夠快。雖然目前的騎兵還沒有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強兵種,但深知騎兵威力的姜魁料定騎兵終究會使戰車徹底的淘汰。而從長平之戰上的戰果來看,騎兵確實是沖鋒破陣的利器,但是騎兵同樣不是萬能和無敵的。

經過深思熟慮,姜魁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對于騎兵來講,速度既是生命。沒有了速度的騎兵甚至還不如戰車。

而趙國的優勢就在于硬抗匈奴而毫不遜色的騎兵,但拿騎兵來防守豈不是明珠暗投?

秦國最擅長的是什么呢?是步兵和防守,雖然秦國有地理地形的優勢,但是數百年來,東方六國攻入秦國本土的次數有幾次呢?這就充分說明了問題,騎兵卻并非秦國所長。

可以說趙軍一開始就犯下了一個很大的戰略性錯誤,那就是沒有運用好騎兵這個趙國最強的兵種,進行積極和主動的進攻。如果能將趙國騎兵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必定能給予秦軍極大的殺傷。

但是姜魁隨即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那時的騎兵戰術還很不成熟,當時還沒有大規模利用騎兵的戰例,所以怪不得廉頗,畢竟當時的騎兵還不具備長久作戰的能力(雙邊馬鐙、高橋馬鞍和馬蹄鐵那時都沒有發明出來),就算殺傷了秦軍,自己損失也會很大。

身經百戰,和秦兵交戰無數的廉老將軍肯定不會不知道敵我雙方的優劣勢所在,但最終,廉老將軍還是選擇了防守,想來這也確實是被逼無奈,而且長平地區利于守而不利于攻,所以廉老將軍選擇防守并伺機反擊的戰略還是十分正確的。

而不得不提的是,趙括臨死前犯下了一個大“錯誤”,也或者說是一個讓人敬佩的“錯誤”,即“以身殉國,抵死反抗”,雖然趙括之前一直都錯了,但相對于那些出賣趙國利益的無恥奸臣,趙括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英雄,就是他的敵手――殺人王白起也是敬佩不已。

正是由于趙括的拼死的反擊,給秦軍造成了空前絕后的傷亡,最后趙軍被騙投降后,秦軍將趙俘殘暴的集體屠殺,想來也有泄憤的情緒在里面。至于,當時趙軍究竟具體給秦軍造成多大的損失,姜魁就怎么也打聽不到了,因為秦人根本就不敢把它回憶起來和記錄下來。

幸福的時光似乎總是過得很快,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在一片祥和之中悄悄的過去了。

到了八月份,齊國貴族后裔田榮因不滿項羽的分封,趕走了齊王田都,殺了項羽封的膠東王田市,自立為齊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各路豪杰的野心一下子膨脹了起來,剛剛平靜了才四個月的天下,又陷入了紛亂之中。

這一日,姜魁又和韓猛、韓闖父子二人上山打獵。

此時的姜魁和韓猛韓闖二人已是十分的熱絡,尤其是韓闖,這個小伙子純樸敦厚,像極了當年的韓章,姜魁很是喜歡,盡心教了韓闖一些劍法,別說,韓闖還真是個學武的好料子,把姜魁的劍法學了個七八層形似,只是欠缺實戰,神韻不足,不過這也已經令姜魁十分的滿意了。

而韓闖也對姜魁敬佩不已,武藝就不說了,單單就在打獵上,韓闖對自己的射術本來還是很有信心的,誰想遇到姜魁這個變態得不像人的家伙,一把弓箭都玩得絕了,射出的箭簡直就像活的一樣,百發百中,無一例外!

有一次,一頭獵物在姜魁射出箭的前一秒躲到了一棵樹后頭,韓猛和韓闖本以為這箭要落空,誰知長箭以雷霆萬鈞之勢將一人粗細的樹干一擊洞穿,把后面的獵物死死的釘在了地上!韓闖和韓猛當時大將失色,從此引以為天人。

現在姜魁和韓闖父子正在山上隨便的遛達著,自從和姜魁一起打獵后,韓闖父子就再也不用擔心會空手而歸的問題了,只要是被姜魁盯上的獵物沒一個能跑得了的,哪怕是豺狼虎豹碰到姜魁也就是一箭的事情。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所有的動物遠遠的聞到姜魁的氣味就全部一哄而散,弄得姜魁和韓闖父子現在只能漫無目的的隨便走走,幸運的話也許會打到一些反應遲鈍的倒霉蛋。

三人正走著,一片寬闊的草地躍然眼前,忽然,“撲棱!”一聲,一只山雉傻愣愣的從草叢中蹦了出來。

韓闖連忙張弓搭箭,他可不想總是撿現成的獵物。

一箭射去,射中了!但山雉卻沒死,嘰喳叫著一瘸一拐的跑了。

韓闖大為惱怒,急忙抽箭欲再射,突然,從天上猛地沖下來一頭鶩鷹,一口叼走了那只山雉。

韓闖急忙向那頭該死的鶩鷹射去,但為時已晚,鶩鷹已沖天而起,箭射到半空中,只射中了鶩鷹掉落的幾根羽毛。那鶩鷹飛到天上得意的嗚鳴了兩聲,似乎在嘲笑韓闖到手的獵物被自己所搶。

旁邊的姜魁看著韓闖憋紅的臉龐,不禁笑了一笑,上去拍了拍韓闖的肩膀,然后張弓搭箭,瞄準天空一箭射去。

韓闖只聽到“蓬!”的一聲弓弦顫動的響音,那支箭就突然沒了蹤影,當真是挽弓如滿月,箭去似流星!緊接著空中就傳來一聲慘鳴,那頭鶩鷹和山雉被長箭穿成一串“嗵”的掉落在地上!韓闖和韓猛頓時都瞪大了眼睛,什么叫無影箭?這就叫無影箭!什么叫一箭雙雕?這就叫一箭雙雕!

日頭已快到頭頂。

姜魁三人拎著一些野味從山里走了出來。進村后剛走到院門口,就看見村南遠遠的一幫人聚集到一起,手里還拿著家伙,似乎在和什么人對峙。

韓猛和韓闖疑惑的走進院子里,正看到韓靜茹有些焦急的守在里面,韓猛便上前問道,

“靜茹,村南聚集了一幫人,在干什么呢?”韓靜茹看到爹爹和大哥他們回來了,連忙走上前去,接過了野味放到地上,抬頭說道,

“聽人說來了一批官軍,要從這里借路,村里人不同意,爺爺帶著姜靖和付甲都過去了。”

“爹也過去了?走,過去瞧瞧!靜茹你留下來看家!”說罷韓猛和韓闖拿起鐵叉和弓箭走出院門。

姜魁聽到有軍隊來了,心中頓時咯噔一下,暗嘆一聲,該來的還是躲不掉,隨即也跟了上去。

三人快步來到村南,只見村口前百步之外站著一列盔甲明亮的步兵,長長的隊伍向后綿延彎曲,看樣子人數差不多有五六百人。

領首的是一名長得有些猥瑣的將領,正騎著高頭大馬,只身停在村口,大咧咧的說道,

“喂!你們這群山野草民,快快讓路,耽誤了老子的行程,叫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韓平老爺子拄著拐杖,不卑不亢的說道,

“將軍不知是哪路義軍?為何要從此處路過?村內狹窄恐怕將軍眾多人馬難以通行,將軍何不走官道。。。。。。”

“廢話!要是本將能走官道還走你這窮山惡水干什么?!行軍之道豈是你一個老匹夫所懂得的?至于本將軍是何處人馬?嘿嘿,算你問對了,”那將領不禁挺起胸脯洋洋得意的說,“本將軍乃西楚霸王麾下前軍校尉王保!識相的趕快讓開,否則,小心本將發飚!”

“西楚霸王?果然好霸道!”韓老爺子冷冷的說道。

“你個老不死的說什么?!”王保勃然大怒,頓時惡狠狠的罵道。

韓猛和韓闖在后面聽到王保侮辱自己的父親和爺爺頓時就要發作,被姜魁死死的拉住。

“喂!你個王八將軍!對老人家客氣點兒!”旁邊的姜靖早看王保不順眼,忍不住出口罵道。

那王保登時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哆嗦著就要發飚,村正一看情況不對,馬上走上前去,笑臉說道,

“將軍息怒,將軍息怒。。。。。。年輕人不懂事,您一堂堂將軍犯不著跟這毛頭小子一般見識,那豈不是墜了您的威名?我們讓路,我們讓路。”說罷轉身對鄉親們喊道,

“散了吧,都散了吧!趕快回家,叫家里人都在屋里待著,騰出地方讓王將軍趕路!”

王保看這村正講話還算中聽,才消了怒火,手一甩,回頭喝道,

“全軍前進!”

眾村民見村正發話,便只好紛紛讓開道路,陸續走回家中。

韓老爺子冷哼一聲也和姜靖付甲轉身離去,韓猛和韓闖連忙上前摻扶。

王保率領一千楚兵一路趾高氣揚的向東村口行去。楚兵一路上倒也老實,只有王保賊眉鼠眼的到處亂看。

一會兒的功夫,楚軍就行到了村東頭。正好韓老爺子眾人也走進了韓家院里。

忽然,韓老爺子忍不住連咳了幾聲,屋內的韓靜茹聞聲立即走了出來想要給爺爺拍背,這活也就她能干,韓猛和韓闖都力氣過人,韓平老爺子哪經得住,就算韓猛和韓闖怎么擔保一定會輕輕的拍,韓靜茹也不放心,久而久之就成了慣例,老爺子一咳嗦韓靜茹就會過來幫爺爺拍拍背。

然而這次,韓靜茹的出現竟招致了一件大大的禍事,姜魁平靜的生活也從此被打破,注定要在這亂世當中闖出一番事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荔浦县| 潢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贵阳市| 镇坪县| 墨竹工卡县| 佛教| 台北县| 堆龙德庆县| 贞丰县| 望城县| 乌兰察布市| 虎林市| 塔城市| 夏河县| 双牌县| 肇州县| 都江堰市| 定边县| 张家川| 皮山县| 栖霞市| 梁河县| 大石桥市| 德阳市| 科技| 张掖市| 双辽市| 荣成市| 太白县| 洮南市| 永吉县| 清丰县| 中卫市| 卢湾区| 荣昌县| 南和县| 高邮市| 汝阳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