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喜得良將
- 革宋
- 千寒風
- 3568字
- 2020-10-23 16:35:03
陳拓伏擊戰打的快,那邊房督監跑的也快,等陳拓帶著人來到巫峰左側的時候,已經沒有人,盡管如此,巫山這一戰依然是令人十分振奮的,以五百山賊打贏了一千裝備精良的朝廷禁軍,還嚇跑了一千,這恐怕在以前是這群山賊想都不敢想的,看著一個個被扒了衣服無精打采的禁軍俘虜,山賊們各個神采奕奕,昔日看見廂軍都要東躲西藏,更別說進軍了,何曾有這般威風過,也因此,陳拓在山賊中的地位和聲望都得到了顯著的上升,和李從善走在一起,偷過來的已經多了很多心悅誠服的目光。李從良和方道齡帶著陳拓的老兄弟黃文秀及其召集的一百多號新弟兄押著太湖縣城里的一干俘虜已經離開了縣城向望江縣進發,陳拓這一千多號人也從后面趕了上來,后來實在嫌這些疲憊不已的禁軍走的太慢,李從善和陳拓一合計,將他們捆放在離大屋山不遠的村中,自己加快步伐上路了。
李從良和方道齡、黃文秀押著近千號人圈在離望江縣城不遠處的香茗山口等待李從善和陳拓會和。只見山口里堆滿了各種物資,太湖縣城的民團一小部分在黃文秀的勸說下變換了陣營,也正是這些人保證了其他幾百個俘虜安心的押運物資,李從良畢竟看在從前同僚的情誼上,答應俘虜們只要渡過長江,便放他們回家。除了王棟祚和張夯,其他人也就賣力的替他們押運起原本屬于王棟祚和張夯等人的財產起來。
李從良等人自然是翹首期盼陳拓等人安全順利迅速的與自己會合,那王棟祚見沒什么人留下來,一直在鼓動那些俘虜反抗,幸好被黃文秀發現得早,憑著一幅兇神惡煞的摸樣,硬是把王棟祚的氣焰給壓了下去,而張夯也是在背地里小動作不斷。
可是陳拓卻沒有那么急著想與李從良會合,李從善也是,因為這次他們抓到兩個不同尋常的人,楊家一脈單傳的子嗣——楊文廣之孫楊攀和他的仆人楊和。李從善自然是爽快之人,對這種忠良之后素來十分敬仰,自己成為山賊頭子乃是被形勢所逼,似楊家這等在民間已傳為神話的家族,李從善也是非常地感興趣,但楊攀現在還在昏迷狀態,李從善的那支箭隨偏離了心臟,卻也狠狠地射進了楊攀的肩頭,李從善佩服楊攀在遇襲時表現出來的鎮靜,特意在又返回了次太湖縣城,找了家醫館給楊攀醫治傷口。這可郁悶苦了還在香茗山口等待的李從良等人,因為擔心偷襲不成功,方道齡派了一名探子原路返回,打聽情報。
陳拓并沒有反對李從善為了楊攀在太湖縣城滯留,這次偷襲成功起碼給自己爭取了十天的渡江期限,時間已經不是那么緊迫了,而陳拓對楊攀之所有感興趣,也是有自己打算的,自己為什么執意要去大理,一來歷史記錄中,現在的大理高氏弄權,國內各個政治勢力紛雜不堪,而且現任皇帝段思廉也是個庸碌之輩,正打算退位去當和尚(是不是跟天龍八部里說的有點像?其實這是真的,歷史上段思廉確實是出家當了和尚,而且他的孫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段正淳哦)是趁機奪取根據地的大好時機,那現在自己最缺的就是兵與將,畢竟靠這五百個山賊是成不了大事的,盡管這次埋伏戰山賊們表現出了令陳拓意想不到的組織性,但這都以李從善的強勢領導是分不開的,陳拓想要的是自己軍隊!現在有一個現成的良將擺在陳拓面前,陳拓怎么不加珍惜呢,前天陳拓就給陳振送了封信,要陳振在赴京的路上于路打聽有才能的人士,等自己在大理扎下根,也就能用的上了。
到了下午,,雖然敷了藥膏,但由于出血太多,加上上口開裂,楊攀仍然沒有醒過來,李從善心里卻開始急了。將近黃昏的時候,李從善把陳拓叫到身邊,問道:“陳拓,你那黃兄弟帶的人可可靠?那可是好幾百號人呢,就他們那么點人能壓得住嗎?”
陳拓知道李從善是擔心李從良的安全,可是公平的講,李從善說的也不錯,黃文秀不一定能壓得住那些人,特別是有一個十分陰險的張夯在身邊,“大當家的,你帶著弟兄們先去與他們會合,這里楊將軍我留下來照看。”
李從善想想也對,說道:“那好,楊將軍醒過來幫我問聲好,就說那一箭乃是被逼之舉,他日我當登門造訪!”說著,轉身就要出門,忽然又覺得不太放心,補充道:“另外,我再給你留一百名弟兄!我們先行拿下望江縣城,我們在哪里等你們會合。”
“大當家的,可知道望江縣城如何拿下?”
“哈哈,陳拓,我人雖然是粗人,但也不是莽撞之人,那邊自有道齡替我出謀劃策,你就省省心吧。”說完,李從善與陳拓相視一笑,李從善敬佩有頭腦的人,可是陳拓也是十分喜歡像李從善這樣豪爽的人,這種人往往顯得很可愛很真摯,也正是因為如此,盡管李從善現在依舊是陳拓的“老板”,但是他不會成為陳拓心中那個目標的絆腳石的。
陳拓到城門口目送李從善離開縣城,太陽也下了山,陳拓吩咐那李從善留下的一百名弓箭手駐守在城門口,自己帶著幾個保鏢走進了醫館,醫館里的王大夫做事還是很盡心盡力的,盜賊打進城來,自己這幾天頭發都不敢飄出來,不過幸好盜賊并沒有強行進入民宅搶劫,王大夫也算是松了口氣,后來盜賊又押著盜賊離開了縣城,自己才敢開門出來,誰知道頭才一冒出來,就被人一把抓住拎了出來。
“王大夫,楊將軍傷勢怎么樣?”陳拓在門口看到那王大夫還在門口,似乎在等他,只見他飛快的奔向陳拓,仿佛接到了飛棒的小狗,一臉高興地道:“大爺……,那軍爺……被……被我治好了……”
陳拓微微皺了皺眉,怎么當初沒發現這大夫有口吃呢:“快帶我去看看。”
王大夫連忙帶陳拓進了醫館。
楊和還在給楊攀喂藥喝,見陳拓走進來,微微施了下禮,以示對陳拓表示感謝,本以為要遭一次劫難,沒想到對方對少主和自己都很客氣,還很照顧。
楊攀之前從楊和口中也大致了解了昏迷之后發生的事情,見進來的居然還是一個毛沒有長齊的小毛頭,當即心中暗自感嘆,自己正當壯年卻敗在如此年輕的人之手。但也不好怎么發作,只是在那靜靜的喝藥。
陳拓猜到楊攀在想什么,見楊攀不搭理他,輕輕地拿起擺在桌上的楊攀的佩劍,嘴里振振有辭:“好劍,好劍,當真是寶劍配英雄啊。哈哈!”
楊攀抬眼看了看陳拓,沒有說話,那把劍確實是好劍,是楊家家傳的寶劍,想當年自己的爺爺就是拿著這把劍打敗遼國幾十萬鐵騎的,想到這,楊攀臉不由得紅成一片,自己何曾不想建功立業,成就一番功績呢,只可惜朝中重臣擔心楊家擁兵自重,根本不會給楊家人立大功的機會,這有這種剿滅山賊的微功才會為了安撫功臣之后給予委任,可是……就算剿滅山賊,楊攀都沒做到,還做了俘虜。想到這楊攀又有了尋死的念頭,他不在喝藥,轉而死死地盯著陳拓和他手上的那把劍。
“要殺便殺,”楊攀以為陳拓是為了來嘲笑他,才在那故作姿態,怒道,“不必裝腔作勢!”
陳拓嘿嘿一笑道;“楊將軍,你可記得當年楊宗保故事?”
楊攀忽的一愣,楊宗保故事,他怎么會不知道,當年楊宗保奉命清剿山東穆柯寨的時候為寨中人所擒,忍辱偷生最后不僅回歸軍中,還帶出一支強悍的生力軍,其妻穆桂英更是成為巾幗英雄,名揚天下。“難道這年輕人是想提醒我不可輕生?”楊攀大腦頓時冷靜下來,盯著陳拓的眼神也沒有原來那么銳利了。
陳拓原本還不清楚楊宗保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他和穆桂英的故事是不是只是古人杜撰來的,看來是果真有其事了(不要信以為真哦)。
陳拓繼續說道:“其實我們并不僅僅是山賊,如今大宋四周大遼,西夏虎視眈眈,朝廷不僅不思進取,反而年年發給歲幣,然后攤派到我們老百姓頭上,我們也是被逼無奈才起兵反抗朝廷的。”
“什么?你是說你們是叛……起義的百姓?”楊和趕緊問道。
“對,”陳拓不得不撒謊了,不過倒也不全是撒謊,度過長江大了大理,自己將要比農民起義還要高一個級別,叫流軍作亂,“但是我們不想在這個時候給宋國境內再添戰亂,使得遼夏有可乘之機,因此我們打算轉戰大理,在那里開辟一個新的天地!”
楊攀這時開始有點心動了,在兵部混了十幾年了依舊只是一個小吏,再這么過下去,自己也終將虛度一生,留著楊家血脈的楊攀如何忍受的了這般痛苦,既然宋廷沒有施展拳腳的空間,只要不去死敵大遼和西夏,去大理確實也是不二的選擇。
“去大理……”楊攀喃喃道。
“對,去大理,大理國人受我中原人教化高,而且原本就是我中華住地,宋廷不思進取,我們去把他拿回來,只要有了大理做根據地,南下南洋滅海盜,西伐吐蕃,東略琉球,北上革宋,伐遼,滅夏,成就我中華之新一統!”陳拓說到這,由于心情激動,拿著劍的手微微有點顫抖起來。
楊攀聽的也是非常激動,碌碌無名與這般豐功偉業比較起來,后者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陳拓見楊攀有些心動,換了一個口氣,“其實楊將軍這次并不是敗在我們手上,而是朝廷的制度上,紙上談兵的書生做監軍,確有決斷之權,要武將何用?你不是敗于我手,而是敗在那督監身上,我們跟你激戰的時候,那督監居然帶著一千禁軍原路返回了舒州,似這般的朝廷你效忠他有何用?”
楊攀不是莽撞之人,聽剛才陳拓的話,胸中也是一陣陣憧憬,一陣陣豪邁,與方道齡被陳拓的智謀所折服不同,楊攀是被陳拓的志向所折服,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遇到了志趣相投之人,心中那貌似已經熄滅的斗志之火再次被點燃……
“這位兄弟……未知你高姓大名?”楊攀心中初步做好了打算。
“陳拓!太湖陳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