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首聚鄉勇
- 三國強人
- 流日
- 3565字
- 2020-10-23 19:08:12
我和關張趙回到張莊,自是把酒言歡不提。
席間,我滿飲一大碗酒,而后卻是一聲長嘆。起身遙望窗外,恰是黃昏時刻,此景卻顯凄涼。三人都被我這突然的舉動弄的不知所措。
先是張飛的大嗓門喊道:“子穎兄弟何故長嘆?今日咱們四人有緣聚會,子穎兄弟豈不高興?”
“能和三位英雄在此把酒言歡強自是歡喜。但想到來涿郡路上所見所聞強則更是傷悲。吾等有酒有肉在此歡飲,天下百姓此時卻是身陷水火。多少人無衣無食竟被活活餓死,多少人攜裹進那黃巾賊寇,朝不保夕。每每念及此處,又怎能獨善其身,安享快樂?”言罷又是一聲長嘆。
“大丈夫生于世間,當斬將奪旗,建功立業。子穎在這暗自長嘆又有何用?想那黃巾賊寇雖眾,皆織席販履的小人,屠豬宰狗的莽夫,有何可懼?朝廷出一旅勁師定可肅清賊人。明日咱們就去投軍,定當剿滅黃巾賊。”聽著張飛的話我就想笑,織席販履的是劉備,屠豬宰狗的是張飛。若黃巾賊都像你們這樣了那還得了,大漢直接宣布滅亡得了。不過他這話也是實話,屠豬宰狗的確實是莽漢,張飛也是其中一個。
“翼德有所不知。吾之所慮者非為黃巾,實在廟堂。黃巾之亂,期年可定。朝綱亂者,天下動蕩。如今賊寇并起,非止一端。黃巾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即便平了,若是朝綱不振,那明日還有綠巾賊白巾賊,則天下再無寧靜之日也。最終受苦的不還是天下百姓么。”
“這還不好辦,把皇帝換了不就行了?換個好皇帝,那不就沒事了?”直腸子養出了直性子,直性子帶來了直嗓子,真是想什么說什么。可能是大腦沒有回溝,切割線都是直的吧。
“翼德這話傳出去了怕是要吃官司的。朝廷的事豈是隨便可以議論。況且是說換當今皇上。官府知道了可是禍及九族的大罪。”關羽還是比較穩重些的。聽了張飛的話連忙阻止。
“怕他作甚?現今皇上不明事理不分黑白,早就該換了。官場貪污腐敗也都不是什么好鳥。”
“翼德話雖不錯,但這種事以后切莫在他人面前提起,免得引火上身。”
“哼!”張飛冷哼一聲以表示自己心里的不滿。
“今年吾已二十有五,賊亂當道正當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時。吾卻至今孑然一身,寸功未立。不免令人煩悶。”
“大哥不必煩憂,大哥若是舉事,云定誓死相隨。況且現在眼前不正是有兩位好漢嗎?何不邀之共進退,以成大事?”趙云也挺會唱雙簧。知道我這悲情戲的目的,我自己不便直接說的話他替我說了。且看關張如何反應。
“兩位皆當世絕真英雄,不知是否愿意隨我共創大業?”先得宣明主次,是他們跟隨我。我可不想日后主非主次非此,各懷心事,各持己見。外亂未平內亂先生那可不是我想見到的。
“只要有仗打,俺張飛愿意跟隨哥哥。”這時張飛說得話跟日后一句臺詞正好主末調換,日后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只要跟著哥哥,俺張飛去哪打仗都可。”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倒是關羽沒有立刻答應,思忖到:趙強雖俱勇武,但不知是不是可侍之明主?爭霸天下需文武德才兼具。如若只是一介莽夫,或可得意一時,絕不可脫穎與群雄之間。我且問他一問。
“不知子穎兄如何看這當世之事?”
這家伙竟然考起我來了。統兵打仗,行軍布陣或許我不如你們這些軍事達人,但若論識人論勢,舉才任用我自問當今天下沒人超過我。雖然我的加入三國歷史可能有所改動,但大勢所趨還是會延歷史演變。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對人性的把握也是用人和以后對陣所參考的重要標準。而這,正是我的優勢之所在。
“當今天下動蕩,賊寇并起,黃巾之亂當為首沖。圣上蒙塞圣聽,寵信小人,不思體恤百姓,反而用武。此禍亂之根本。黃巾之亂固不足慮,強之慮者實為日后朝廷無以服眾,君非君臣非臣,群雄并起以爭天下。漢室衰微,破而后立也無異議,只是征戰連年,苦得乃是天下百姓,大漢民族。若是有文武仁德之輩一統中國早日結束亂世乃是中國之幸,百姓之福。否則連年動蕩,群雄窮兵黷武,則天下生靈凋敝,屆時北有烏丸,西有蠻羌,南有南越,東有倭寇,誰不對中原虎視眈眈。我中國之民又何以對抗。則民族覆亡為時不遠矣。此乃吾之所憂所慮,亦是建功立業目的之根本。誓以民族興衰為己任。盡管前路坎坷,我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無所畏懼。”
一番高談闊論把百年之后的歷史都帶了出來。此時的我心中忐忑,以關羽的眼光自是看不到將來五胡亂華的歷史。他可別來個“不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的反應,那我半天就算白說了。
關羽此時心中更是忐忑:此人所說不知是真是假,若是真能預言百年歷史,那需要如何的大智慧?且不論真假,此人言談之中,能以民為先,以民族大義為己任,倒也不失為一個值得托付的人。也罷,自己一身武藝,若無用武之地,豈不徒耗青春?自己勇則勇已,但不適合自己扛大旗。只能尋一名主,以期有所建樹。
“子穎兄心念百姓,體恤生靈。兼具文武,不是仁德。羽愿跟隨。”我心中的大石頭也落了下來。若單以才論,我自信憑自己對大勢的把握及千年的文化素養,比這些三國人士只長不短,怕得是這傲氣的關羽不按常理出牌。還好怕得事沒有發生,關羽竟答應了為我所用。只是我不知道的是,關羽知道群雄割據的時候才真正對我的預見能力心服口服,也是到那時候才對我死心塌地。此為后話。
“哈哈,吾莊后有一桃園,不如我四人結為異性兄弟,然后共圖大事如何?”沒想到物是人非,張飛竟還是說出了這句臺詞。不過劉備換成了我,而且多了個趙云。
“如此甚好。”三人都無異議。
就這樣,史上有名的桃園三結義變成了桃園四結義。
我年齡最大,二十五,為長。關羽二十二,次之。張飛十九為弟。趙云十七,居于末。日后我手下關張趙三兄弟是我爭霸的資本,也成為了聞名中國令人聞風喪膽的名將。
祭罷天地,祝完誓詞。四人又是一番痛飲。約好明日便糾結鄉勇,準備前去投軍。一夜無話。次日清晨,張飛便散盡家財,遍貼告示,招籠義兵,言抗黃巾之事。三日之間,竟得鄉勇五百余人。多數是逃難至此的流民。古代好多從軍的都是無衣無食的貧民,參軍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有口飯吃,不亦悲哉?
值得一提的是,張世平、無雙兩位中山大賈竟然也找到了張莊。俱言黃巾當道,北路不通之事。聽聞此地有義勇糾結以抗黃巾,故此前來獻上良駒五十匹,鑌鐵千斤,并許多錢糧之物。這真是雪中送炭啊。張飛雖家境殷實,但要養這幾百號義勇就有點捉襟見肘了。有了張世平、蘇雙兩個商賈的資助,得解燃眉之急。只是可憐了劉備大大,兩個兄弟被我拐走了,這原本獻給他的錢糧兵器也成了我的囊中之物。不知道他還靠什么起家?
于是打造兵器鎧甲。我一身紅色銅鎧,武器狼牙棒長兩米一,重九十六斤,頭部骨碌掛滿尖刺,尾部成刃狀,首尾皆可傷人。我也是考慮到現在自己力氣大的驚人,馬上征戰武器是一寸長一寸強。武器越重傷害力越大,當然前提是你能舞起來。關羽打造的是一身墨綠鎧甲,武器果不其然還是長柄偃月刀,名喚“冷艷鋸”,重八十二斤。張飛則是一身黑鎧,丈八蛇矛重八十六斤,說是矛,其實跟槍差不多,只是尖端帶彎曲狀,且兩側皆帶刃而已。尾部也是如槍般帶尖刺。趙云則還是一身白色鎧甲。鐵桿銀槍是自己原本就有的。乃是師傳“帶雨梨花槍”。連同坐騎趙云都是選得一匹白馬。加上趙云人長的也是白白凈凈,端的是英姿颯爽。那些個義勇就沒這么好的待遇了,甲胄只是帶了點銅片的牛皮鎧而已。武器也都是制式樸刀。至此,我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支軍隊。
稍加演練,待一切收拾停當,一行人便浩浩蕩蕩向著幽州治所范陽行軍而去。畢竟私聚鄉勇無名無份。只有經過官府認可,才能成為正義的剿匪軍隊。也只有這樣朝廷才會記你一份功勞。
涿郡離范陽三日路程。一行人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就到了目的地。這也是我刻意要求的,統兵作戰要時刻保持警惕,同時也要無時無刻不想著操練軍隊,急行軍也是對部隊很好的鍛煉。只有平時多加操練,戰時才能多一份活下去的保證。我對大家如此解釋,大家也都深以為然。
而此時的范陽卻是城門緊閉。一洲之治所,卻滿目蕭條。城外竟然一個人影也沒有。城墻之上,守軍如臨大敵,警惕的望著我們一行人。“城外何人?為何到此?”一個校尉模樣的人向我們喊道。
“吾等乃涿縣義兵,特此前來以助太守抵御黃巾。還望大人代為通報。”我記得188年劉焉才建議皇帝設州牧一職,他自己去益州做了土皇帝,也是188年劉虞才到幽州出任的幽州牧,而現在的幽州太守應該還是劉焉。
“你們稍等一下,我這就去通報。”說是稍等,我們在城外足足等了一個時辰,才見城門打開。那校尉領著一隊守軍朝我們走來。看來劉焉對于我們的身份有所懷疑,剛才太守府想必對于是不是讓我們進城有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只是不知結果如何?
“太守大人有令。對爾等前來助戰的忠義行為甚感欣慰。日前黃巾賊寇程遠志部圍困范陽,久戰不下已朝任城方向去了。特此著爾等前去繳賊。待到功成之時,太守大人定當親自為汝等慶功。”
終究還是不敢放我們進城。劉焉壓根面都沒露。說是讓我們去繳賊,還談什么慶功,實際上不是讓我們去送死嗎?史上說程遠志進犯幽州涿郡,賊眾五萬余人,劉焉讓我們五百多人去打,這和讓我們去送死有什么兩樣。當然前提是她不知道我手下有關張趙三將。漢朝官員昏庸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