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首登馬尼拉
- 明末第四極
- 三屆閑人
- 2551字
- 2020-11-18 18:34:54
后金在占領整個遼東之后,需要時間進行消化與休整。他們最怕的是大明借這個機會反撲,收復失地。可是大明南方的奢安之亂,讓大明無法從南方調兵,根本無力收復失地。
后金在收到大明南方內亂的消息之后,他們松了一口氣。
老汗王努爾哈赤已經六十多歲了,雖然還能上馬戰斗,可他的體力的確不行了。
后金除了需要休息,也需要考慮下一任接班人的事情。可是,努爾哈赤自從親手廢掉自己親手定的第一任接班人之后,再也沒指定接班人。
雖然老汗沒有指定接班人,可所有人都知道最希望繼承汗位的分別是四大貝勒:代善、皇太極、阿敏和莽古爾泰。
努爾哈赤自己最喜歡的是兩個小兒子,多爾袞和多鐸。可是此時多爾袞和多鐸還年幼,老汗王也知道,如果自己指定最喜歡的小兒子多爾袞為接班人,那就是害了他。
四大貝勒之中,代善自知沒有領導才能,所以,早就揚言不參與接班人的競爭。阿敏是老汗王的侄子,他的競爭力又差一些。剩下的皇太極和莽古爾泰,連莽古爾泰都承認皇太極比自己更有才能。
四大貝勒非常清楚,后金面對雖然病弱的大明,可優勢卻不明顯,如果后金內部不團結,不要說吞下大明,自己都可能被大明滅掉,所以他們必須團結,絕不可內亂。
努爾哈赤沒有指定接班人,那是因為他心里也清楚,后金已經不需要他指定接班人,接班人已經在無形中確定。
對于四子皇太極的才能,努爾哈赤很放心,他知道后金必能在四子手中發展壯大。可直到他死前,他都沒有想到,皇太極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吞下大明,建立大清。
皇太極比較重視情報工作,他自己出錢籌建了一個相當于大明錦衣衛一樣的組織:海東青。
海東青是草原的神鷹,皇太極希望自己建的這個組織能像草原神鷹一樣,將獵物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
唐峰的資料,就是皇太極在澳門的海東青傳回去的。而此時,大明卻完全不知道唐峰這個人。大明的錦衣衛知道澳門這里不是自己能作威作福的地盤,所以,對這里不再關注。
在情報上,大明也已落后于后金。
后半段的航程,愛德華多的船隊沒有再碰到海盜。
一個多月,船隊終于靠近馬尼拉。
遠遠看去,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的內城,清晰可見,高大的大禮堂就在內城的中心。
1521年,西班牙人麥哲倫橫跨太平洋,從墨西哥來到了宿霧,1565年在宿霧建立了殖民政府。西班牙人打聽到北方有個與中國通商致富的城市,于是來到馬尼拉,他們戰勝當地的呂宋酋長于1571年在原來茅舍之地筑城,然后將殖民政府從宿霧遷到馬尼拉,在馬尼拉開設總督府。
馬尼拉成了西班牙開拓東方市場最重要的據點。
馬尼拉港口匯聚了大量的明朝、印度、阿拉伯、歐洲的商人。每年來這里的商船擠滿了港口。明朝的樟腦、絲綢以及陶瓷,印度的織品,菲律賓蔗糖,摩鹿加群島的檀香、丁香、豆蔻等香料,蘇門答臘的金子以及胡椒,婆羅洲的樟腦,帝汶的檀香,以及馬來西亞西部的錫,統統匯集到馬尼拉,再轉運到世界各地。
在十六世紀中期到十七世紀初,整個世界都需要明朝的商品。就馬尼拉來說,每年來自大明沿海的商船,才是它的繁榮基礎。只要有明朝商船,哪怕是一座荒島都能變成繁華的海港。那些令歐洲人艷羨渴慕的奢侈品和日用品,在那些殖民者眼中,就是賺錢的代名詞。
愛德華多的船隊掛的就是西班牙的國旗,所以,船隊順利靠港。
上了岸之后,唐峰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里像是另一個澳門,只是大街上少了許多華人。
愛德華多夫婦帶著茱莉和唐峰,徑直來到總督府,見到了現任總督施爾瓦。
愛德華多與施爾瓦曾多次在酒會上見過面,兩人也有交情。施爾瓦知道愛德華多已經擺脫了霉運,有了一支不小的船隊,所以,對愛德華多非常熱情。
愛德華多向施爾瓦介紹自己的生意合伙人,唐峰。
施爾瓦知道唐峰是葡萄牙人的女婿,他與愛德華多想要在馬尼拉投資建廠,施爾瓦當然舉雙手表示歡迎。
馬尼拉是一個貿易港,缺的正是實業工廠。唐峰和愛德華多要在馬尼拉投資建廠,施爾瓦不但給了優厚的條件,還給了唐峰很大一片土地。
朝中有人好辦事,有愛德華多出面,擺平了總督施爾瓦之后,唐峰算是在馬尼拉站住了腳跟。
愛德華多的船隊經短暫休息之后,繼續航行,而愛德華多夫婦與唐峰一家都留了下來,留下來的還有唐峰的日本武士和葡萄牙雇傭兵。
唐峰在馬尼拉建的第一家工廠是一家織布廠。
織布廠采用的是兩頭在外,就是原料在外,市場在外。原料是從大明采購,而市場除了大明,當然包括歐洲。
大明有不少大的織布廠,歐洲也有大型織布廠。唐峰的織布廠的優勢在于,他離原料市場較近,而經過他改良后的織布機,效率最高。正是有這兩大優勢,唐峰有信心未來將占據大明及歐洲三分之一的市場。
改良后的織布機在馬尼拉當地生產,這里的西方熟練的工匠不少,各種機械也不缺。
織布廠的工人,除部分招聘當地婦女,唐峰讓張壯的妻子張崔氏在朝鮮幫自己找了約兩百名十六到三十六歲的婦女。而大明的婦女,現在這個時期基本是招不到的。
愛德華多和唐峰不缺資金,又有總督施爾瓦的支持。兩個月之后,馬尼拉的唐氏織布廠建成,開始投產。唐氏織布廠,唐峰占七成股份,愛德華多占三成,而唐峰從自己的七成股份里,送了一成干股給總督施爾瓦。施爾瓦對唐峰的懂事很滿意。
一個月之后,第一批產品出來之后,愛德華多和唐峰對自己的產品與大明與歐洲的產品進行對比,明顯看出自己的產品更好,成本更低,心里就有了底。
唐勇、張強都在織布廠里當監工,連十二歲的唐青都成了小工頭。
唐峰的日本武士保鏢和葡萄牙雇傭兵也成了織布廠的安保力量。正是有了這股安保力量,當地一些勢力,才不敢對唐氏織布廠下手。
織布廠產品的銷售市場劃分,還是按之前一樣,唐峰負責大明與東亞市場,愛德華多負責歐洲市場。
唐峰這一次沒有再開招商會,而是把產品銷售交給了自己的大華商行與馮家的‘利德行’。
唐峰采用的是低價傾銷方式,大華商行與馮家的‘利德行’很快就打開了唐氏布的市場。
愛德華多在歐洲市場更是順利,很快拿到歐洲約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歐洲的第一次全區域戰爭,著名的三十年戰爭已經開始,戰火越燒越旺,很多工廠紛紛倒閉或轉為生產軍工產品。唐氏布成了歐洲各國軍方爭相采購的軍需品。
針對歐洲市場,唐峰還開發了專用于軍服生產的厚棉布。
歐洲三十年戰爭的爆發,正是現代武器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軍隊從古代戰斗方式轉為現代戰爭模式的初期,其中最先突破的是瑞典的軍隊。
瑞典的軍隊最強調的是火力,配備了超過半數以上的火槍手,而且每個軍陣都配有六門以上的火炮。瑞典的軍隊是世界上第一支接近現代軍隊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