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知身世聞洛河謠
- 劍洗洛河謠
- 迷路的老馬
- 4305字
- 2020-10-23 23:21:52
“告密?”
葉知秋聽聞后很驚訝,說道:“此事極為隱秘,除了雙親和我并無人知曉,告密之人又如何得知?”
趙捕頭道:“如何得知趙某并不知情,但確是有人告密,江任才能勾結縣令查抄貴府?!?
葉知秋道:“究竟是何人,還請捕頭明示?!?
趙捕頭說道:“葉公子,貴府今日可有人不在府上?”
葉知秋回想一會,說道:“前幾天葉童說是家中有急事,要告假回家一趟,老父對下人一向寬厚,給了一點盤纏便準了葉童的假,莫非是此人告密?”
趙捕頭道:“確是此人?!?
葉知秋怒道:“這個忘恩負義的奴才,葉家對他一向不薄,竟做出這等背叛之事,我非殺了他不可?!?
李祥瑞勸道:“賢侄稍安勿躁,現在還不是報仇的時候,先聽趙捕頭把話說完?!?
趙捕頭接著說道:“令尊令堂已對私自供奉洛神宓妃之事供認不諱,所以在過堂時并未吃苦,現已投入大牢,此事關系重大,但暫時沒什么性命之憂,因為縣令大人不敢妄下結論,估計要等待慶國公江慶的指示,十有八九要押往京城,等到朝審后實行秋后問斬,再通告天下,以儆效尤?!?
李祥瑞問道:“難道沒有一點回環的余地了嗎?”
葉知秋也眼巴巴的等待趙捕頭的回答,只見趙捕頭沉吟道:“不是趙某悲觀,而是此事乃江家推波助瀾一手造成,慶國公江慶肯定會知曉,又是朝廷嚴禁的大案,想在縣令身上下功夫肯定不行了,除非有比慶國公更加位高權重之人干涉,說不定還會有轉機?!?
比慶國公江慶還有權勢之人?葉家雖說在洛水鎮也算是富有之家,但歸根結底還是一介草民,根本沒有當官的親戚朋友,再說了,此案是皇帝欽點的重案要案,就算有也是唯恐避之不及,誰敢趟這趟渾水。
李祥瑞突然道:“趙捕頭指的莫非是尚書令柳鈺柳大人?”
趙捕頭道:“柳大人是葉公子的老師,就看是否愿意出手幫忙了?!?
也許真的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要不是李祥瑞提醒,葉知秋還真沒有想到老師柳鈺身上。葉知秋說道:“恩師和我相處七年,早已情同父子,但自從三年前老恩師官復原職回京后,就只有偶爾的書信往來,最近一段時間更是好久都沒有恩師的消息了,趙捕頭可知恩師還在京城否?”
趙捕頭道:“柳大人的確還在京城,但趙某聽聞,柳大人前段時間不知因何事又惹怒了圣上,已經再一次被貶為庶民了。”
李祥瑞道?!斑@么說柳大人也幫不上忙了?”
趙捕頭道:“這倒未必,柳大人雖被貶為庶民,但為官這么多年,門生故舊遍及朝野,如若肯幫忙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
葉知秋道:“不管恩師能不能幫上忙,只有進京一試了?!?
三人商議已定,葉知秋上京尋找恩師柳鈺幫忙,牢中的葉父葉母就拜托趙捕頭多加關照。至于李家,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解決掉江任,不然趙捕頭也保不了李家,新仇舊恨,江任已然在葉知秋的死亡錄上寫下了姓名。
葉知秋吃飽喝足,心中規劃著先去殺了江任和葉童這兩個惡賊,出了心中這口惡氣,然后連夜趕往京城,去尋求恩師的幫助。
對于葉知秋要去江家殺了江任,李祥瑞心里還是頗為擔心,但趙捕頭毫不在意,說是以葉公子的武功,殺一個江任還不是易如反掌。唯一需要小心的是從明日后,葉公子就在各官府衙門正式掛上號了,是名副其實的通緝犯,去京城的途中還需多加小心,注意隱藏行蹤。
隨后趙捕頭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包袱,說是今日葉知秋父親委托他給葉知秋的,葉父希望趙捕頭一定要想辦法送到葉知秋手里。
葉知秋接過包袱,心中沒來由的升起一股不詳的預感,疑惑中打開包袱,只見包袱中也沒有什么要緊之物,一幅畫軸,一塊白色玉玨,外加一封書信。
葉知秋拿起那塊玉玨,發現此玉玨質地良好,通體潔白無瑕,除了缺口處篆刻一個小小的“秋”字,別無特殊之處。倒是那幅畫軸,材料既不是紙張也不是綢絹,看不出是什么材料所做,但做工精良講究,顯然不是尋常百姓之家該有之物。打開一看,一個一襲白裙,形態端莊美麗的女子躍然而出,體態優美如嫦娥仙子翩翩而舞。
葉知秋知道,此女便是洛神宓妃。
“也不知道父親給我這些物件何意?”葉知秋茫然自語道。
李瑞祥道:“不妨拆開書信一看,也許令尊有所安排?!?
葉知秋拿起書信,心中不好的預感突然更加強烈,他終于想到,今天官兵來的突然,父親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給自己寫信。那么這封信……
打開書信,只見上面寫到:“我兒知秋,為父準備這封信已經十八年了,今日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說明我和你母親應該已經不在人世,再也不能照顧你了,希望你能開心快樂的照顧好自己,別讓爹娘在九泉下為你擔心……”
看到這里,葉知秋忍不住潸然淚下,想想爹娘如今身陷囹圄,在昏暗的大牢里吃苦受罪,而自己卻束手無策。
李瑞祥看著眼前的少年悲痛欲絕,想要安慰幾句,張口卻不知該說什么,只是懦聲道:“賢侄節哀,現在還不是山窮水盡之時,我們還有機會。”
趙捕頭也安慰道:“離秋后朝審還有大半年時間,也不要太過悲觀,最起碼還有時間?!?
可信中接下來的內容,又給了葉知秋當頭一棒,葉知秋徹底的懵了,久久不愿相信父親信中所說的事情。
原來,在信中葉父詳細的向葉知秋訴說了在洛神廟撿回葉知秋之事。說是那塊玉玨乃抱回葉知秋時身上所佩之物,也許可以幫助葉知秋尋找親生父母。至于畫軸之上的女子,葉父認為是洛神宓妃無疑,留給葉知秋的意思是不管葉知秋以后身在何方,切莫忘了洛神宓妃對葉家的大恩大德。
不管是誰,遇到這種事情,心中到底是什么滋味,估計誰也無法言表。是哀于自己的不幸?還是憤于親生父母的無情?既然生了,為何又不養?
葉知秋現在就是這樣,心中想了無數的可能,悲傷、憤怒、無奈、痛苦,各種各樣的情緒充斥著他的內心,整個人如同失去了靈魂的稻草人,似乎只是剩個活著的皮囊。
李祥瑞和趙捕頭看著臉色變幻不定的葉知秋,想安慰又無從說起,唯有靜靜的沉默,等待眼前這個少年的自我修復。
破屋中一燈如豆,絲絲的冷風從破舊的窗戶中吹進,燈光在風中一陣搖曳,拉長了三個人沉默的身影。壓抑的屋子里空氣格外沉重,就連四處覓食的老鼠都感覺到了不安,發出一陣“吱吱”的吶喊聲。
終于,還是葉知秋率先打破了沉默,卻突然說道:“葉家遭此大難,雖說是江任這個惡徒報復所為,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父親多年私自供奉洛神宓妃所致,才給了江任可乘之機,所以晚輩想請問趙捕頭和李叔父,朝廷究竟為什么要封禁洛神宓妃,并長達幾十年之久,依照晚輩從父親處所知,洛神似乎一直在為百姓謀福利,解疾苦,難道這樣對朝廷不是好事么?”
趙捕頭和李祥瑞聽聞葉知秋有次一問,首先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少年真的很堅強,也很理智,知道此時不是痛苦悲傷的時候,也不是糾結身世之謎的時候,而是要先解決養父養母的問題,畢竟不管是不是親生,都含辛茹苦的養育了他十八年。
李祥瑞首先道:“此事還是讓趙捕頭為你解答吧,他知道的應該更詳盡,也更真實?!?
趙捕頭苦笑道:“這件事情,若說真正的實情,恐怕沒幾個人知道,趙某所知道的也是各種道聽途說之言,既然葉公子想知道,趙某說于公子聽便是?!?
趙捕頭說朝廷之所以封禁洛神,據說是因為一首童謠!
“天下將亂,洛神顯現。為民造福,解除疾苦?;蕶鄡A覆,歸于秦武。天下一統,莫不從文。”這首童謠先是在洛水兩岸的小孩子口中傳唱,大家都叫它《洛河謠》。后來在天子腳下的京城也開始流傳,御史言官呈報到了皇帝殿前后,先皇便下令拆毀洛水兩岸的洛神廟,禁止民間以任何方式祭拜洛神宓妃,到后來,就連百姓私下談論也不行,一經發現,將是帶來殺身之禍的大罪。
葉知秋在心中默默念了兩遍這首三十二字童謠,前四句很好理解,后四句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便問趙捕頭后四句到底何意?整首童謠似乎和洛神關系不大,可為什么洛神卻遭了殃?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含義么?
趙捕頭道:“起初大家也只是能理解前面四句,后來發生了一件舉國上下震驚的大事,有人才總結出皇權傾覆,歸于秦武。這兩句話的意思?!?
葉知秋問道:“秦武是個人名嗎?”
“不是人名,秦指的應該是秦王,武指的應該是武力。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秦王將會以武力奪取皇權。當然這也只是猜測,時隔這么多年,這句話也并沒有應驗。”
葉知秋對當下大漢皇室的情況知道的不多,但多少也聽恩師柳鈺講過,可大漢的皇子中并沒有封號秦王的。
趙捕頭看出葉知秋的疑惑,繼續說道:“二十年前,大漢有三個皇子,太子劉承禮、燕王劉承義、秦王劉承斌。太子和燕王一直在京城幫助先皇處理政務,而秦王早早的賜了封地,坐鎮長安。據說是因為秦王能征善戰,先皇命其坐鎮大周西北門戶,防止胡夷之亂。而秦王果然是用武奇才,受封后不到兩年的時間,一舉將胡夷趕至玉門關以西,甘陜一帶再無異族之亂。麾下十萬大軍更是練就成了一支軍紀嚴明的錚錚鐵軍?!?
“后來呢?”葉知秋追問道。
“后來,后來秦王死了?!壁w捕頭神情頗為惋惜,接著說道:“別以為是戰死了,身為皇子,如果能為國戰死沙場,倒不失皇家尊嚴,也是死而無憾??汕赝跏亲詺⒍赖??!?
“自殺?”葉知秋驚訝道:“身為一個皇子,能讓其自殺而死的一定是非同小可之事?!?
趙捕頭說道:“當年秦王封地在長安,而洛水發源于華山之南直到洛陽以東的鞏縣才注入黃河,而且洛水所經之處的百姓十之八九都是洛神的忠實簇擁。再加上二十年到處前傳說洛神在多地顯靈放糧,救濟百姓。后來有心人將童謠的意思和秦王聯系了起來,總結出洛神顯靈是秦王故意派人偽裝出的,又故意散播歌謠,意在收攬民心,圖謀不軌。先皇竟然聽信了讒言。再后來,秦王便自殺了,洛神也被封禁了。”
葉知秋道:“恐怕沒這么簡單,說不定這就是有些人故意制造的陰謀?!?
李祥瑞插話說這些都是猜測之言,往后可不敢隨便亂說,萬一被有心人聽到了,將會引來有殺身大禍。
葉知秋說晚輩明白,然后又問道:“這就是皇權傾覆,歸于秦武的意思了,那后面天下一統,莫不從文又是什么意思?!?
趙捕頭說道:“秦王死后,太子劉承禮不知道做了什么,竟然失去了皇帝的寵信,東宮之位被廢,二皇子劉承義成為了儲君,也就是現在的皇帝。自從登基后,朝廷開始重文輕武。據說就是因為這兩句話,要想天下一統,就要以文治天下。其實這只不過是想消弱各武將兵權的借口而已。到后來皇帝逐年削弱一些武將統帥的權勢,弄得武將在朝中地位日益低下。那些往日里能征善戰的武將日益消沉,無心治軍,大漢的國力一日不如一日,現如今內憂外患,外有各鄰國虎視眈眈,內有各地暴亂不斷?!?
三十二字的童謠,每一句都有了解釋,可葉知秋覺得除了前四句外,后面四句的解釋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牽強。也許,這些猜測之言未必就是真意,可真意是什么又有誰知道呢?
三人說了一晚上道聽途說之言,外面已經三更天了,相互道別珍重。最后李瑞祥除了給葉知秋一大包金銀細軟錢財還說李瑩瑩帶話轉告葉知秋,她會在洛水鎮等著葉知秋回來,聽的葉知秋心中一陣唏噓,遭受如此變故,他暫時已無心顧及兒女情長。
趙捕頭和李祥瑞走后,葉知秋將父親托趙捕頭帶來的包袱和李祥瑞贈送的錢財歸為一體,在破屋中稍加休息,待到外邊五更的鼓聲響起,他起身徑直向江家而去。